现在一谈起人物传记来,似乎都是指长篇的,二三十万字,甚至更多,总归是一本书,往往是一本厚厚的书。其实传主的重要性有高下,有关史料有多寡,读者的要求也是各式各样的,所以传记的篇幅可以有种种不同,就如小说一样,长篇、中篇、短篇、微型,不妨同时并存,作者可以各显神通,读者亦得以各取所需。 现在的情形恐怕是长篇的太多,来不及拜读。如果充斥着琐碎的细节或肉麻的自吹,更不敢多读。多写点小型、微型的传记如何? 中国古代的传记是一般都不太长,《史记》《汉书》都是如此,到中古时代,单篇的人物传记甚多,也都不长,甚或更短。 这种微型传记有两种常见的模式。一种是只记载传主的若干片段,而可读性很好,同时具有史学和文学的价值。让我们举两个例子来看。其一,西晋作家夏侯湛(243-291)的《辛宪英传》(《三国志·魏书·辛毗传》注引)。辛宪英(189-269)是他的外婆,曹魏名臣辛毗的女儿。该传记叙了她三件事,每一件都显示了这位杰出女性的水平: 宪英聪明有才鉴。 初,文帝与陈思王争立为太子,既而文帝得立,抱毗颈而喜曰:“辛君知我喜否?”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司马宣王将诛爽,因爽出,闭城门。大将军司马鲁芝将爽府兵,犯门斩关,出城门赴爽,来呼敞俱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天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以后事付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行以骄奢,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曹爽耳。”敞曰:“然则事就乎?”宪英曰:“得无殆就。爽之才,非太傅之偶也。”敞曰:“然则敞可以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不可也。且为人死,为人任,亲昵之职也,从众而已。”敞遂出。宣王果诛爽。事定之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逮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从子羊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祜曰:“季母勿多言。”其后会请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见钟会之出,吾为国忧之矣。今日难至吾家,此国之大事必不得止也。”琇固请司马文王,文王不听。宪英语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汝其慎之。”琇竟以全身。 宪英年至七十有九,泰始五年卒。 三件事按时间先后安排。第一件还在她出嫁之前,虽然年纪很轻,已大有观察力。后两件都涉及复杂的政治问题,而她竟能像一位高级分析师那样把局势看得雪亮,她为亲属提出的对策也非常明智,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可惜当时女性不能从政,否则她完全可以成为优秀的政治家。 正文之外一头一尾非常简明,前面一句是总体评价,结尾一句写到她的去世时79岁。79现在不稀罕,那时是少见的高寿,所以要特别提到。 其二,萧统(501-531)的《陶渊明传》。同夏侯湛《辛宪英传》一样,这里也是重点写了传主几件有意味的事情。陶渊明(365-427)是多次当过官的人,这里自然要涉及他这方面的履历,但非常简要,而且大抵与公务无关,例如他担任彭泽令期间的三件轶事,每一件都很不俗。第一件—— 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