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重提理论资源与诗性,建构更丰袤的文学图景(4)

http://www.newdu.com 2017-10-24 中华读书报 newdu 参加讨论

    里下河文学批评的理论资源与诗性建构
    江苏省作协书记处书记汪政提出,本次研讨会除了里下河文学评论的论题,新增了“里下河地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大背景下的里下河文学流派打造”这一具有重要当下意义的论题,这一论题其实对于里下河文学流派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里下河作家而言,未来如何发展,还具有挑战意义。在之前的研讨会上,我们提到刘仁前的“香河三部曲”,《香河》写的是乡土经验,是具有里下河自然与社会特点的乡土写作,《浮城》主要是小县城写作,第三部《残月》是中等城市的写作。从乡土到城市,表明了里下河地区的作家在面对不断发展的里下河社会现实时,表现出来一种主动的努力方向。
    “从前谈及里下河写作,一般认为以乡土为中心,基本上还是表现农耕文明这类娴熟的写作经验,对乡土社会的把握,建立在里下河地区乡土经验之上,这是里下河传统写作,而刘仁前的写作,突破并超越了原来的经验限制,“香河三部曲”因此具有启示意义。现在,我们提出里下河地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口号,也意味着里下河写作需要从乡土走向城市,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历史走向未来,突破传统优势和局限,完成其现代性的塑造,不断把握变动不拘的现实,形成可持续性发展,这具有重要的当下性意义。
    里下河文学这个概念,随着几代写作者、几辈同行无意识的书写,随着近年来理论界的有意识的研究与关注,已经具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鲁敏认为,这个概念是常常作为乡土文学的一种分支典型来研究的。但实际上,无论是里下河区域,还是在里下河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写作者,随着整个国度与时代的发展,已不可避免地进入城市化、都市化(至少也是过渡化)阶段,地域的经济文化发展,文学书写的主题变迁,也都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结合毕飞宇、朱辉、刘仁前等人的创作变化,鲁敏指出这既是个性写作的变化,同时也折射出一代写作者与地域写作时代背景的变化。城市化主题、类城市主题的研究,是里下河文学的可以拓展的文学审美研究方向。更进一步说,里下河文学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扩展和变迁中的版图,是随着大时代大背景在流变和升级中的版图。它是当下中国写作变迁的一个典型观察机位。这是里下河文学所流动、所承载、所不断生长的,更是这个时代、这个国度更广泛的文学图景。
    刘熙载是我国古代经典文艺理论家,也是中国最后一位古典文艺理论家,是里下河文学批评从古代向近代转变当中的一个被低估的理论家,在当下需要重新评价。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施耐庵文学院院长费振钟认为,刘熙载对我们的诗性建构具有三重启示意义:一是修辞与文理的同一性,二是审美范式当中以心学为内核的同一性,三是艺术经验中的地理的互补性。
    以什么方式来阐释、理解中国经验,涉及如何建构自己的诗性批评。作为理论资源,在刘熙载的《艺概》中,提出一系列的概念和范畴,比如情与志,写实与虚构等,又提供了一种语言经验和艺术经验的对比表达方式,深与浅,轻和重,曲与直,空和实,这些具体的艺术理论经验,构成了中国语言方式的一种优势。费振钟表示,刘熙载有一个很重要的哲学来源,即晚明泰州学派的“心学”,《艺概》来自“心学”中的对文艺的阐释特别明显,刘熙载有个很重要的观点,让文学重新归于“庄骚传统”,这是正宗的中国语言经验下的文学传统。自然与人生、自由与存在、世界与个体,文学依然要回答与思考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来进行文学批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