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0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的首个海外文物修缮项目“中国北洋水师英国墓地修缮项目”在英国纽卡斯尔市的圣约翰墓园正式开工。为何中国北洋水师会有人埋葬在英国?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曲折故事。随着记录近代中国海军首次走向世界的《西行日记》(岳麓书社2016年版,《走向世界丛书》之一)的出版,揭开了这一鲜为人知的内幕。 赴英接舰 光绪六年(1880年)十一月,正在大力筹办海防、兴建新式海军的清朝作出决定,派遣自己的官兵赴英国接收订购的军舰。此前,中国在外购买的军舰,都是花重金雇佣洋人驾驶回华。此次为节省经费,也为增加海军官兵海外“游历涉练”起见,经李鸿章上奏,派出了由北洋水师督操提督丁汝昌所率领的224人的接舰部队,前往英国纽卡斯尔(书中称之为“纽克所”),将在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两艘巡洋舰“超勇”和“扬威”接收回国。池仲祐作为一名“文案”,全程参与其事,后写成《西行日记》。此书是对近代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赴外国接收军舰最完整、最全面的记录,也是近代中国海军首次走向世界的历史见证。 接舰部队的行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光绪六年十一月初五接舰部队集结天津,到光绪七年四月初三“海琛”号驶达目的地纽卡斯尔,约五个月;二是在纽卡斯尔等待接舰,直到离开(七月十五日),约三个半月;三是“超勇”、“扬威”两舰启程回华,抵天津大沽,李鸿章验收(十月初一),大约三个半月(含闰七月)。 十一月初五,接舰部队在天津登上招商局“丰顺”轮船启行。初九抵达上海,定制军衣及旗帜。 光绪七年一月二十九日,接舰部队在上海换乘招商局“海琛”号轮船启行。淞江各兵船、炮台皆升旗发炮欢送。沿途经过厦门、香港、新加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等地。三月二十四日,在雨雪交加中抵达伦敦港,遥望“岸边灯光燎亮,联络数里”,官兵兴奋心情可以想见。 三月二十六日午后,去参观定制的“超勇”、“扬威”舰,但两舰还未完成,只得仍驻“海琛”船上。次日,先期到达英国的丁汝昌到船。此后全体官兵“早晚站班点名”、“各执事按日办公,如兵船”,可见丁汝昌治军严明。 四月初三日接舰部队抵达目的地纽卡斯尔,至此赴英航程顺利结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