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与问题框架(2)

http://www.newdu.com 2017-10-24 中国马论坛 张永清 参加讨论

    从以上的粗略勾勒可以看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大体上有五个层面的意涵,其中有无贯穿始终的马克思主义“真精神”呢? 第一,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论断成为一以贯之的一根红线,尽管“改变”的方式各异,有的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着手,有的则从哲学、文化等方面着手。第二,马克思主义区别于非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就在于,它从具体的、现实的个人出发来思考、探究问题,但这个个人又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历史,一定生产方式中的个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具体的现实的个人出发,关注现实,关注现实生活这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它最独特的本质。人的问题,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解放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核心问题。当然这种解放不是建立在“空想”而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一“科学”论断基础之上的。第三,马克思主义最终是要消灭哲学,或者说实现哲学,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它的实践品格,或者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是它最内核的东西。不可否认,在这个问题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上没有区别,但是在如何统一上是有差异的。列宁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这就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这个理论和实践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理论本身就是实践,由此可见,都在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但是在如何统一上各有立场。
    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比如柯尔施把马克思主义只理解为哲学存在一定的认识偏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也就没有落到实处,比如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还是比较全面的,比如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主义最成功的就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我们现在讲马克思是第一个现代性的批判理论家,包括我们讲生产,艺术生产,如果缺了这个政治经济学,很多问题就无法解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哲学,但是它不只是哲学。
    最后,我们回到我们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特征和内核。我认为,原来的一部分论著和多数教材呈现出来的是列宁主义的话语体系。简言之,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上是以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石来构建其问题框架的。毋庸置疑,其相关问题在这一框架下已得到深入细致的探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当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也有一部分教材和论著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石来构建其问题框架和话语范式。但是,现实在不断变化,不断给我们提出新问题,需要我们做出有现实针对性的回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我们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而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这样才可能和现实接轨,才能接地气。我们需要在列宁主义的问题框架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创新。重新阅读陆梅林、董学文等在1980年代的相关文章后深有感触,我觉得我们在某些方面不是前进了,是后退了,把当时提的很多很中肯的问题都未能解决,有些问题很尖锐,我们也未能及时回应。我觉得,很多问题之所以达不成共识,就是因为你有你的马克思主义,我有我的马克思主义。在这种情况下,要寻求最大的公约数,而是这个公约数的前提是我们的现实需要,我们迫切需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而这些问题由可以动用哪些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资源,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所创新。单纯的阅读文本永远读不出新思想,文本必须和你所处的现实及其问题相结合,然后你回到马克思主义这个传统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更行之有效的一种思想资源,或者一种理论方法。因此,我是觉得可能还是要从基本的前提和问题着手,把问题搞清楚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作相关理论思考。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学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