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与问题框架

http://www.newdu.com 2017-10-24 中国马论坛 张永清 参加讨论

    摘 要: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笔者认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有其基本的问题框架的,但是后来这个问题框架不断地被质疑乃至“摒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差异。所以,本文首先探讨了两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到底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再以此为坐标来把握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特征与内核。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特征;内核
    作者简介:张永清(1965— ),山西平陆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组专家、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主编等,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美学、20世纪西方美学研究。著有《现象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基本问题》、《后马克思主义读本》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既然要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特征和内核”,那么最核心的概念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我看来,以往的一些争论把探究的重点都放在了“基本特征和内核”这个层面,而把“马克思主义”这个层面视为不证自明的理论前提。通过对相关论争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问题恰恰出在对“何谓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问题上。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如果能把各自理解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基石讲清楚,那么后面再谈其基本特征和内核的话,可能就比较好谈了。我们可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派,或者某一个阶段比较熟悉,也就是说它还是一个碎片化而非整体性的东西,还不能完全从整体上呈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内核。我个人觉得,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有其基本的问题框架的,但是后来这个问题框架不断地被质疑乃至“摒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差异。所以,我们首先来谈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再谈第二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到底是什么?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是联系的,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再以此为坐标来把握其文论的基本特征与内核。
    何谓马克思主义?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国内外学术界不断探究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我们可以从五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第一个层面,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马克思本人的相关思想、理论体系,比如,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就把马克思本人与恩格斯等人的理论作了区分。比如,《手稿》的问世以及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等就引发了两个马克思的相关争论。再比如,“回到马克思”是各理论家共同的理论诉求,但有的主张回到青年马克思,有的则主张回到成熟时期的马克思,这些争论表明牵对马克思本人思想的解读也存在着巨大的理论分歧。第二个层面,用列宁的话语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当然指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理论学说。我们以往对此论断深信不疑。但是,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认为,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阐释者,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很大程度上是恩格斯化的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恩格斯在阐释马克思理论的过程中是有偏差的,西方学者甚至以“恩格斯主义”来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第三个层面,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第二国际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除恩格斯外有考茨基、普列汉诺夫、伯恩斯坦等。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认为它是一种社会理论、经济理论而否认它是一种哲学。第四层面,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第三国际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俄国十月革命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产生了我们经常讲的列宁主义。一般而言,西方学术界将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统称为“正统马克思主义”为了区别,同时又将前者称为“老的正统马克思主义”,后者为“新的正统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列宁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列宁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第五个层面,马克思主义指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本身也很复杂,我们在这里着眼于整体把握。柯尔施、梅洛·庞蒂尤其是佩里·安德森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及其内涵的探讨为我们设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理分布图与知识图谱。此后,这一理论图谱还在不断被改写,比如,生态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都可以作为其分支被纳入。如何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我个人不太赞成“白马非马”论,毫无疑问,西方马克思主义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我们不能把思想的发展完全割裂了,我们既要在继承中发展,也要在发展中继承。至于如何继承,如何发展,要取决于我们所处的具体的历史语境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