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张燮集》所附黄道周六章尺牍辑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文学遗产网络版 佚名 参加讨论

    何小海 郑礼炬
    摘要:黄道周是晚明重要的馆阁作家、学者和政治人物,其文集《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简称《黄漳浦集》)是最通行的黄道周诗文集。陈寿棋称收集黄道周的文集费数十年苦心,”搜罗已极完备”,但是《黄漳浦集》尚有遗漏,近年辑考屡有所得。从其好友张燮《张燮集》之《群玉楼集》中发现黄、张之间书信往返较多,其中附有黄道周书信十八章,现对天启四年(1624)之前六章书信进行疏证,确定这批书信的作年,纠正《黄漳浦集》编集之误。
    关键词:黄漳浦集 黄道周 张燮 群玉楼集 书信 疏证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号石斋,明代福建漳州府漳浦县铜山(今东山县)人,系晚明著名学者、馆阁作家,在晚明的政坛和文坛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黄宗羲《明文案序下》论明代中后期庙堂之文,以为黄道周的文学创作成就与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郭正域、叶向高、钱谦益等作者[1]并肩。随着明代文学研究的深人,对黄道周的研究必将在可预见的年代里得以展开。
    清代陈寿祺收集黄道周的文集费时数十年,刻成《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简称《黄漳浦集》,本文沿用之)五十卷,二十四册。陈寿祺自称对黄道周的遗作“搜罗已极完备”[2],其实不然,在前人所作的辑佚工作[3]之外,近年我们作有《黄道周逸诗文辑佚》[4]、《黄道周诗文辑考》[5]等论文,对黄道周的诗文辑佚收获甚丰,收文及订正黄道周诗文数万字,犹未竟全功,今从晚明作家张燮《群玉楼集》中所得书信十八章。张燮(1573-1640)是黄道周好友,一山人一馆阁,早年境遇差近,迨黄道周进士及第人仕之后始有区别,但两人之间情逾金石,黄道周《三罪四耻七不如疏》向崇祯皇帝上疏称:“雅尚高致,博学多通,足备顾问,则臣不如华亭茂才陈继儒、龙溪孝廉张燮,乃至圜土之下累絷诸臣。” [6]时在崇祯十年(1637)六月。
    张燮诸集《霏云居集》五十四卷(目录五卷)、《霏云居续集》五十四卷(目录六卷)、《群玉楼集》八十四卷(目录六卷)均为张燮生前手订刻本,多有与黄道周相关的文献,今点校整理为《张燮集》四大册,由中华书局2015年出版,而其早年文集《北游稿》一卷、作于1594—1604年间[7]的《藏真馆集》四卷,尚未寓目,彼时张燮是否与黄道周相识,于文献无征;张燮又有《霏云居三集》未刻,以故关于1628年冬至1636年九月之间张燮的创作及其与友人之间的事迹无从考索[8]。
    黄道周《黄漳浦集》卷十五有《答张汰沃书》《答张汰沃惠集书》《与张绍和书凡五篇》、卷十七《与张绍和书凡六篇》《与张汰沃书凡二章》,计十五(篇)章。《黄漳浦集》所收黄道周与张燮第一封书信为《答张汰沃书》。书云:“人日闻凯甫之信,惊悼不可忍。” [9]所谓“凯甫之信”,指的是张燮之子张于垒(1610—1628)病卒之事。张于垒卒于天启七年(1627)腊月念六日(已人1628),黄道周“闻凯甫之信”,当在崇祯元年(1628)人日。黄道周安慰张燮的诗文不止一首,张燮所作《亡儿茂才凯甫行状》云:“黄幼玄来书曰:‘如此人乃不得二十,使颜回自诧尊宿,卫玢亦据彭年,我辈闻之,黄鸟鸣哀。’” [10]正是黄道周《答张汰沃书》的部分内容。
    《群玉楼集》是张燮1619年夏至1628年冬诸体文章的结集,其中尺牍诸卷收有黄道周“元书”“来札”等计十八章(篇) [11],十一章早于黄道周《答张汰沃书》的时间,晚于者六章,基本相同者仅《答张汰沃书》一章,异文较多者七章,多未为《黄漳浦集》收录。这些往返书信的内容既订正、增补黄道周早年的生平事迹,亦辑黄道周书信之佚,窥其人其文风采。以中华书局出版的《张燮集》尺牍,对天启四年(1624)年末之前黄道周的六章书信进行考订,予以疏证。限于篇幅,余十一章书信的考订撰为《〈张燮集〉所附黄道周十一章尺牍辑考》,对1625—1628年间黄道周归养期间的十一章书信进行考订。引文句读不当者径以己意改之,以下划线示之,不另作说明。
    一、黄道周天启二年壬戌(1622)登第前与张燮书二章
    天启二年壬戌(1622),黄道周成进士。《黄漳浦集》收录其万历四十六年(1618)乡试策和天启二年进士策(见卷九),所收诗文多在崇祯五年壬申(1629)之后所作,尤多十七年甲申后所作,对于黄道周举进士前的作品收录甚少。今从张燮《群玉楼集》中收得黄道周登第前与张燮书信二章:
    1.《答黄幼玄先辈》所附黄道周元(原)书
    《群玉楼集》卷五九。所附元书云:
    两栽未能造候,书贱困人,一至于此,似亦贫不可为耳。往岁笔人持先生书还,不见过,遂失报问。道周自分弃置,惟汰沃能容之,亦惟敢以此容于汰沃耳。日对俗儒问业,入之太习则太痴,犹学周旋,人日作拜跪,久当见驴作吏,见粪如羹也。徂冬涉春,家遂不能具石稻,妇当无祥,母无当裳,髮到虚无,与天作岸,如何如何。少宰之丧,不遂奔赴,傥遇紧力,委目断头,要以磨镜非宜,一缣难得,两足十寸,只能街头日走二三十里,过此以往,未之或知耳。桃花初脱,蹊下无人,何处井上有一李半李可开枯咽。除余李外,又成鵝鸩,欲托弓甫街其甘根,恒恐跫然独步而走。不审烃叔又何动静?问甫并置何等?问甫前有书,盛自扬举,此行想破敌,与升甫蹑屐注囊,引自相当。汰沃先生欣然拂奪,未成老翁也。天地信太阔,未料几时行到芝山云社。临风贡悃,曷悉相思。正月廿八日,道周顿首,并候大家万福。[12]
    按:黄道周此书作于泰昌元年庚申(1620)正月廿八日。张燮诸集均出自其手订,按照年代前后分体编定,态度极为严谨,其夫子自道云:“他年过目,可当年谱” [13]。张燮此牍前第五牍为《答蔡敬夫(蔡复一)》,中有“道力少宰(蒋孟育,字道力,号恬庵。终官南京吏部右侍郎)顿尔成箕,通漳无雅俗贵贱都为惋叹,一生自爱,到头亦占便宜耳。”之所以张燮有如此语,因应所附蔡复一元书内容:“恬庵少宰遂奇箕尾,是吾乡大可惜人,然弟忧之久矣。相如作《好色赋》自刺,而竟不免文园渴……”[14]友人张燮撰有《通议大夫南京吏部右侍郎恬庵蒋公行状》:“薨于万历己未冬中念有八日。” [15]蒋孟育乡居而卒,故消息传到京师,已是一年之后。《明熹宗实录》泰昌元年十二月卷记载:“原任南京吏部侍郎蒋孟育卒。” [16]蒋孟育卒于蔡复一书作于“岁云暮”之时,当在蒋孟育卒年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冬天,展望“人春鐘台兄当西行为一臂助”,则所期待事在光宗泰昌元年庚申(1620)。此赎前第三牍《答周仲先(周起元)》有“人春未数日”语,前第一牍《寄胡真卿骠骑》有“去冬使者还粤”语,本章开头:“人春无好怀”语,均为万历四十七年至泰昌元年之间(1619—1620)的尺牍。光宗泰昌元年(1620),黄道周已经中举,会试落第,此书为黄道周入仕前的尺牍。又按:黄道周此书《黄漳浦集》卷十七题作《与张绍和书凡六篇》第一书,异文较多,脱、夺、讹、衍者俱有,且年代错置:“两载未能造候,贫贱困人,一至于此。笔人持先生书还,不见遇,又失报问。道周自分弃置,唯汰沃能容之,亦惟敢以此容于汰沃耳。按:笔人以下至此,郑本作:“日对俗儒问举业,人之太习则太痴,犹学周旋,人曰作拜跪,久当见驴作吏,见粪如羹也。”三十四字。徂冬涉春,家遂不能具石稻,妇当无挥,母无当裳,登到虚无,与天作岸,如何如何。少宰之丧,不遂奔赴,要以磨镜非宜,一缣难得,两足十寸,只能街头日走二三十里,过此以往,未之或知耳。桃花初脱,蹊下无人,何处井上有一李半李可开枯咽。除螬李外,又成鹅鸩,欲托衔其甘根,恒恐跫然独步而反也。天地信太阔,不审几时行到芝山云社,临风贡悃,曷悉相思。正月十八日,道周顿首。” [17]
    2.《答黄幼玄》所附黄道周来书
    《群玉楼集》卷六一。所附来书云:
    绍和先生:闻有杵臼之恸,自夏五而今,遂近百日。道周乃以伏兔穷猿,自怀伤弟,不得一望總帷,洒此滿注,如何如何。绍和先生亦于世间取何等宝,而为造物之所靳吝,凉月凄风,不过欲闻几痛句耳,而三年之间,夺情如此,知先生不伤,留许多年,厚奉伯母,安仁《闲居》之赋,当不减于《射雉》也。他人值此,要亦常情。仆道周尝卧斋头近千曰,盘盂斋阁半可作铭,而阔脱自远,诚慚于衷。顾自盛伏渡海中感暑病风,奄摄数十日。初秋来浦又闭肺,言不可出,欲作悲秋嘹呖之音诚非所长,故宁为空胸自郁,未解今先生又何如?巨源识度,蚤胜阮、嵇,但不知窥牖无人而后能遂忘情否耳?道周寡特之生,与六亲澹泛,见升甫诸郎,已足吾兄。仆自一身漂泊尘海,独守庐舍,无似人声动二三月。如先生商旨凄弦,犹似为有曲折,如仆者嗄于旷野,岂有听之者乎?远道复何期?忆卢沟余想,真无复动理。仰视云树,消其寒风,伏惟舒豁。[18]
    按:黄道周来书在天启元年辛酉(1621)秋,悼张燮丧妻之痛。张燮《亡儿茂才凯甫(张于垒)行状》:“年十二丧母,几不欲生”,“儿生万历庚戌(三十八年,1610)榖日,逝于天启丁卯(七年,1627)腊月念六日,年止十八。” [19]张于垒(字凯甫)十二岁时值天启元年辛酉(1621),与张燮《先室刘孺人行状》所述刘孺人卒于“辛酉首夏”五月四日[20]相合。张燮回复答黄道周云:“自梁山归,而室人挽身之期渐近……朱明府入郡,剧谈杯酒间,尚欲期我赴汤饼客,不虞庆者方候门,而吊者已在堂矣。” [21]张燮《答邵世瑞》所述“戊午夏五忽丧糟糠,及己未春,次儿(按:指张于坛,张于垒仲兄,卒于1622年)又以悼母继捐” [22]系记忆偶误。戊午,万历四十六年(1618);己未,万历四十七年(1619)。此书《黄漳浦集》题作《与张绍和书凡六篇》第三书,有异文,且年代错置:“绍和先生:闻有杵臼之恸,自夏五而今,遂近百日。道周乃以伏兔穷猿,自怀伤涕,不得一望總帷,洒此湔注,如何如何。绍和亦于世间取何等宝,而为造物之所靳吝,冷月凄风,不过欲闻几痛句耳。先生不伤,留许多年,厚奉伯母,安仁《闲居》之赋,当不减于《射雉》也。他人值此,要亦常情。仆尝卧斋头近千日,盘盂半可作铭,而阔脱自远,诚惭于衷。自盛伏渡海中感暑病风,奄摄数十日。初秋来浦又病肺,言不可出,欲作悲秋嘹呖之音诚非所长,故宁为空胸自郁,未解今先生又何如?巨源识度,蚤胜阮、嵇,但不知窥牖无人而后能遂忘情否耳?仆寡特余生,与六亲檐泛,自顾一身漂泊尘海,独守庐舍,无似人声动二三月。如先生商旨凄弦,犹似为有曲折,如仆者嗄于旷野,岂有听之者乎?仰视云树,消其寒风,伏惟舒豁。” [23]
    二、黄道周登第至天启五年(1622—1624)请告归里前与张燮书四章
    张燮和黄道周相偕公车北上两次。一在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秋,张燮、黄道周联袂应试,均落第。张燮《霏云居续集》卷十八有《浦城喜及黄幼玄遂同度岭》《元日邵伯舟中示黄参玄》、卷二十四有《溆水舟中偕吴光卿黄参玄陈弓甫小酌二首》《孟旋邸中夜饮二首》等诗纪事。一在天启元年辛酉(1621)秋,张燮、黄道周北上参加明年进士会试,黄道周高中二甲进士,改选庶吉士;张燮落第,归途中又知次子张于坛病殛,归家之后神情甚是落寞。
    3.《寄黄幼玄太史》所附黄道周来书
    《群玉楼集》卷六三。所附来书云:
    绍和先生:别后被服尊赐,遍体生凉。数叹何匪翁未可遽晤。然兄行后知俗意,暂辍青藜之老,自当暗火照人,世上隙光何足借受乎?此事自不足重绍和,直是诸君自为手眼耳,而疏钝若此,天下更有做得敏妙者乎?战、守两字,坐丧辽西;剿、抚两字,坐丧青、徐。《春秋》之讥,不解于往年;《史》传之诮,不解于今曰,遂使时局再变,异创骇人,当□之路踅扪其舌。壬戌七月,自为后人案端耳。绍和生平心热,道周生平话痴,均置冷灰,未为不可,直以风月消之矣。戴亨融(憬)西绩已叙,郑瓒思(爵魁)自请蓟阳,玄云东西,大张其胜,唯先生清豫并升甫无恙万福。[24]
    按:黄道周来书作于天启二年壬戌(1622)七月后。张燮此牍云:“馆选报入漳最迟,为兄豉足者久之。……弟仓促南奔,而时觉心动,放脚不下。比抵家,而亡儿升甫果以春仲赍志。少年恸母,遂至捐身。……今乃数十日不成一字。” [25]黄道周系天启二年壬戌(1622)二甲第七十三名进士,改选庶吉士(即来书中所谓“馆选”),与文震孟、陈仁锡、蒋德璟、郑鄭等同年。此牍前第三牍《寄马伯龙(鸣起)》云:“亡儿已先于二月中旬即世矣……可惜幼玄廷对期迫,破冗一篇文字耳。” [26]明制,进士廷对三月。张燮亡儿为第二子张于坛(1601—1622),年二十二。《群玉楼集》卷二十二有排律《归至江东垒儿来迎抱置车中谈阿兄丧亡及家门近事悲慰交萦口占》纪事。张燮《亡儿茂才凯甫行状》:“会公车届期,余自痼无出山理,儿(张于垒)从病兄(张于坛)苦苦劝驾。” [27]因此北上会试,明春急急南归而张于坛已卒。观黄道周来书意,尚不知张于坛(字升甫)丧亡事。又按:此书《黄漳浦集》卷十五,题作《与张绍和书凡五篇》第二书,仅有以下文字,异文较多,且置于《答张汰沃书》后,先后次序颠倒:“别后被服尊赐,通体知凉。数候何匪翁,未可遽晤,然知此意亦为尼者所止。青藜之老,自当暗火照人,世上隙光,何足借乎?周仲先来,与匪翁再商此事,顾未之有应也,此事自不足重绍和,直是诸君自出手眼耳,而疏钝若此,天下更有敏妙者乎?绍和生平心热,某生平话痴,均置冷灰,未为不可,唯先生清豫万福。” [28]
    4-5.《答黄幼玄》所附黄道周来札、来书二章
    《群玉楼集》卷六四。所附来札云:
    何光禄疏已下,乃未悉君意。向得戴观察(憬)书,亦云绍和仰视白日非远,奈何附人云中?仆意亦尔尔,今想当置之也。林宗伯晤中亦踌躇未可定,欲俟君意详议之。大约草庐白沙不可偶,绍和未应轻就人车,命姜神超鹿鹿犹自可,绍和似当旷然。仆入世来久益俗,为文法所系,想念碧梧青桑之卞,如三珠树,不复可憩。来诗字字成诵,独索和未可得。鸿便,适阁试初出,灯下作数字,勿病其略。烃叔、君鼎诸兄并致意。诸维万福。[29]
    又,所附来书云:
    仲冬得大教,知汰沃端居愁思,言之悴人,赖流览未倦,小藉散怀耳。别时言诲,未忘于心,离久益灵灵,故态欲出。初冬见诸苍黄,几尽一挪。以有母在,迫作归计,而当事者嬲之不置,缠闷杀人生世业,到处不了。秀才时有闭户债,今不脱秀才,仍又闭户,不知此闭户何时可脱。尝想汰沃开轩招隐芝术之盟,特为我故。海内苦不多人,文起巨阙,黍米耗光,赖有先生韬其鳗理。一出一居,先摧后殿,如此看,世事尚可前为耳。道周年已四十,抱书见人,塞耳蔽目,诚非所好。数时尚有周联翁朝夕见念,今开府南族,仰顾燕中,遂无一知好。酸李苦桃,托于野圃,思想人迹,终岁蛩然,度当道即不见置。神武门头,去手非远。天下无处不得穷秀才,诚不能以穷秀才换一狼子做先生,百虑自宽,世界只是如此。夏间当得握手,读近所撰结。迟甲子秋深,携萸鱼送先生虎渡桥前耳。吴侍御何柄迟?望知己以日为岁,先生亦能劝驾乎?屡欲裁书,常恐载道。屈指春后,又当为“溥露”“逅邂”之歌。烃叔兄暨君鼎都未能通候,亦行止犹豫,不作长阔之况,唯鉴其迂愚。扇头双璧郁郁来,唯此开颜,欲觅和,了不成语,便遽置之。翔急草草。[30]
    按:黄道周来札作于天启三年癸亥(1623),来书作于本年岁末。此牍前第三牍《答邵世瑞》云“幼儿年十四”,“幼儿”指张燮第四子张于垒(1610—1628),张于垒“年十四”即天启三年;并且提到“近何光禄稚孝(何乔远)上疏荐燮宜预纂修”,即张燮《感知己赋》序云“今年春,公(何乔远)首上一疏,请褒录德行文章之臣,中间以燮宜预纂修” [31],事在本年春。此牍后所附黄道周来书中有“夏间当得握手,读近所撰结,迟甲子深秋,携芰鱼送先生虎渡桥前耳。”甲子,当天启四年(1624),明年乙丑(1625)值会试期。又按:黄道周来札,《黄漳浦集》题作《与张绍和书凡六篇》第六书[31],“不可复憩”以下41字阙,所收文字基本相同,仅“青桑”作“青霜”。
    6.《寄黄幼玄》所附黄道周来书
    《群玉楼集》卷六五。所附来书云:
    绍和先生:再蒙教音,差破离索。廿年骨肉,未能一酬。卑枝微音,闻者非远。先辈之前,趦趄缩舌,强吐半语,目直颐赤,不待今者,乃知书生之贱也。绍和先生即闲坐屋子,精神彻天。东海萧公露索就人,虽苍头儿不信此理,“离离寸阴”,“郁郁涧松”,何须别从度其光影乎。岁月迫人,所遇无故,我辈敛闪,鬼尚不怜。草草来,一出姑苏,遂乃与兄同痛。言念万里,想魂愁亲,妆颦作欢,不禁欲涕,似此恐遂薄于诸贤,然道周自不忍以半生之名,易一日之养,此间本末,未易轻量。庐江之情,久冀自见也。三郎雅秀,比想迫人三华。兄老骥复与汗驹并驾,鞭辔之际,情难于才。孝翼(按:黄以陞,字孝翼)见猎,傥或发心,亦当耸之。高君鼎奋翮,并在此行,匆匆含愁,都不致书。兰亭卷已受,想明岁禊时,当图言晤。白水舷人,飘舟阁岸,舍家不得拔足,未能观其悬情,亦良足悲也。太夫人清豫万福,老母幸藉此,并谢谢。[32]
    按:黄道周来书在天启三年(1623)早秋之前,所云“想明岁禊时,当图言晤”与上条“迟甲子深秋,携芰鱼送先生虎渡桥前耳”所期退隐之意相合,“一出姑苏,遂乃与兄同痛”指的是黄道周妻林孺人病卒嘉兴事[33]。张燮《寄黄幼玄》作于本年夏、秋之间。《群玉楼集》卷六十四《答黄幼玄》(即上条)作于天启三年(1623),其后第一牍《答林道卿学宪》有“夏五作温陵游” [34]语,第四牍《寄丁太仆》有“缛暑未阑” [35]语,第七牍《寄苏司徒》有“漳水苦旱” [36]语,第八牍《寄丁太仆》有“漳中日日祷雨,愈祷而愈不应” [37]语等,都是张燮天启四年夏间所作尺牍之佐证。后《答黄幼玄》第八牍《寄丁太仆》系《群玉楼集》卷六十四卷末尺牍,而《寄黄幼玄》系《群玉楼集》卷六十五卷首书信,二者时间相距不远。又按:张燮与黄道周当相识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前后,以合于黄道周来书“廿年骨肉”之约数(1605?—1623)。在《霏云居集》之前,张燮刻有《藏真馆集》四卷,未寓目,故未知该集是否收录两人交往事迹的诗文。在《藏真馆集》之外,《霏云居集》诗《中秋偕亨融(戴爆)朝宪(高克正)元朋(陈翼飞)璜思(郑爵魁)邀王玉生黄参玄夜集朝宪斋头即事》,事在万历三十三年(1605)中秋[38],是张燮与黄道周诗文交游最早的记录[39]。黄参玄即黄道周万历四十六年(1618)中举前的表字,屡见《霏云居集》《霏云居续集》诗文中,作者另撰文考订。根据张燮文集排比出来的黄道周与张燮之间的交往事迹可以纠正关于黄道周的诸种传记以及黄道周的门人洪思、庄起俦所撰两种黄道周年谱[40]的错误,极大地丰富黄道周人仕之前的事迹。按:张燮《霏云居集》收录五律诗计四卷,从第四卷至第七卷,首卷即第四卷有《甲辰初度感怀》诗,张燮生于万历元年(1573)十月廿九日,甲辰值万历三十二年,时张燮三十二岁,以故张燮与黄道周等友人的中秋夜集诗在万历三十三年。张燮《霏云居集》卷六为五律诗的第三卷,此卷诗至《正月三日得道力(蒋孟育)长安书兼惠佳玉漫笔志怀》[41]始为人万历三十四年诗。
    张燮《寄黄幼玄》此牍后第一赎《寄林大宗伯(林売俞)》中有酒后“风霜中不衣自暖”及“秋冬之界”[42]语,第二牍《寄何稚孝光禄》有”早秋便羽曾附《感知己赋》” [43]语,第三牍《寄王君衡太常》有“长安雪霁” [44]语,按之可知时令推移。又,《明熹宗实录》:“升光禄寺卿何乔远为通政使。” [45]事在熹宗三年(1623)十二月。《寄何稚孝光禄》作于此年,其《感知己赋》亦作于本年。
    又按:此书在《黄漳浦集》题作《与张绍和书凡五篇》之第五书,在同卷《答张汰沃书》后,异文较多:“再蒙教音,惶愧殊至。廿年骨肉,未能一酬。卑枝微音,闻者非远。琐闼贵人,虽托面知,终日扣门,十扣百拒。先辈之前,趦趄缩舌,强吐半语,目直颐赤,不待今者,乃知书生之贱也。绍和先生即闭坐屋子,精神彻天。何须更问,乃事草草一出,即使帛贲丘园,反令汲妨寒食,‘离离寸阴’‘郁郁涧松’,何须从此度其光影乎。呈身柔面,今人所尊,燄聃下庭,走者入箧,铜雀台妓虽佳乃不如灶下厮卒妇耳,妆颦作欢,不禁欲涕,以此遂恐薄于诸贤,然某不忍以半生之名,易一日之养,此间本末,未易轻量。庐江之情,久冀自见。兰亭卷已拜受,想明岁禊时,当图言晤。白水舷人,飘舟岸阁,舍家不得拔足,未能观其悬情,亦良足悲也。太夫人清豫万福,老母幸藉庇,并谢谢。” [46]
    另,本卷张燮尚有《寄黄幼玄》,无附书,时在天启三年(1623)秋冬之间,以其后第五牍《答子环(张维枢)方伯》“霜林叶坠” [47]、第六牍《寄苏司徒(苏茂相)》“云林翳霜,岁华又垂暮矣” [48]、第十牍《寄尚宰光禄(张廷拱)》“霜林叶秃” [49]、第十一牍《寄姚明府》“岁云暮矣” [50]等语可证。
    《群玉楼集》卷六十七有《寄黄幼玄》牍,无附书。据牍中“赴仲先中丞署中之约,朝夕论心,遂近三月”语,据《张燮年表》,张燮应周起元(字仲先)赴苏州在天启四年(1624)夏,八九月间抵姑苏[51]。张變作《答子环方伯》云:“适仲先 寄一符来,邀弟抵其署中,会以明春一行。” [52]以 事延误至夏。其《寄周仲先》书云:“自六月念四日,携儿就道,绿榕一片,每多滞淫。” [53]据张燮《述征赋》序:“余断绝世缔,会周仲先有吴门之约。清秋人署,真同闭关。腊残,拟作瓢笠之行,仲先苦留余以初春辛盘。次日,仲先忤时解节,相对依然,又数日始就道。” [54]“遂近三月”,说明张燮作此牍时在天启四年冬。
    《黄漳浦集》所收黄道周与张燮六章书信与《张燮集》所附书信文字差异较大,当以张燮诸集订正《黄漳浦集》之失。除此之外,现在我们清楚地看到,黄道周六章书信的时间均在《黄漳浦集》卷十五与张燮第一封书信《答张汰沃书》前。这些书信的前后时间顺序以《群玉楼集》卷五十九所附黄道周元书为最早,作于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正月廿八日;其次是卷六一的所附来书,作于天启元年(1621)年秋,此书信却被编人《黄漳浦集》卷十七《与张绍和书凡六篇》之第三书,这两封书信均为黄道周未释褐前所作。余四封书信为黄道周登进士第、改选庶吉士、散馆授官编修期间(1622—1624)所作,而《群玉楼集》卷六三所附黄道周来书被编人《黄漳浦集》卷十七《与张绍和书凡五篇》第二书;卷六四所附黄道周来札被编人《与张绍和书凡六篇》第六书;卷六五所附黄道周来书被编人《与张绍和书凡五篇》之第五书,由此可见《黄漳浦集》收文混淆年代、殊乖次序之失。所谓“该本校勘较精,讹误较少” [55]之说,其实难符。
    注释:
    [1]黄宗羲《南雷诗文集》,《黄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十册,页19。
    [2]黄道周《黄漳浦集》,第一册,卷末陈寿祺《重编黄漳浦集序》。
    [3]闽南师范大学《闽台文化研究》往年部分期刊也有一些辑佚文章,台湾“国家图书馆”所藏《黄石斋伉俪未刊稿》中录有黄道周诗42首,启功先生于1997年曾辑得黄道周所书《墨池偶谈卷》长文(收人《学林漫录初集》,中华书局1997年第2版)等。
    [4]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页36—43。
    [5]请参看郑礼炬《明代福建文学结聚与文化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十七、十八章,页966—990。
    [5]黄道周《黄漳浦集》卷二,清道光间陈寿祺刻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6]陈庆元《张燮著述考》,载《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页48—54。
    [7] [8]黄道周《黄漳浦集》卷十五。
    [9]张燮《群玉楼集》卷五四,《张燮集》第三册,页902。《黄漳浦集》中“闻”字作“视”字。
    [10]按:古人书信、尺牍以通、什为量词者有之,以篇、章为量词者有之,现代汉语以封为信件量词。为求统一,遂循《黄漳浦集》之例,称章(篇)。
    [11]张燮《群玉楼集》卷五九,《张燮集》第四册,页971。
    [12]张變《群玉楼集自序》,《张燮集》第三册《自序》,页1。
    [13]张燮《群玉楼集》卷五四,《张燮集》第四册,页968。
    [14]张燮《群玉楼集》卷五二,《张燮集》第三册,页875。
    [15]《明熹宗实录》卷四,泰昌元年(1620)十二月。
    [16]黄道周《黄漳浦集》卷十七,《与张绍和书凡六篇》第一书。
    [17]张燮《群玉楼集》卷六一,《张燮集》第四册,页1011—1012。
    [18]张燮《群玉楼集》卷五四,《张燮集》第三册,页898、902。
    [19]张燮《群玉楼集》卷五三,《张燮集》第三册,页893—894。
    [20]张燮《群玉楼集》卷六一,《张燮集》第四册,页1011。
    [21]张燮《群玉楼集》卷六四,《张燮集》第四册,页1072。
    [22]黄道周《黄漳浦集》卷一七,《与张绍和书凡六篇》第三书。
    [23]张燮《群玉楼集》卷六三,《张燮集》第四册,页1049—1050。
    [24]张燮《群玉楼集》卷六三,《张燮集》第四册,页1050。
    [25]同上,页1047。
    [26]张燮《群玉楼集》卷五四,《张燮集》第三册,页898。
    [27]黄道周《黄漳浦集》卷一五。
    [28]张燮《群玉楼集》卷六四,《张燮集》第四册,页1074。
    [29]张燮《群玉楼集》卷六四,《张燮集》第四册,页1074—1075。
    [30]张變《感知己赋》,《群玉楼集》卷一,《张燮集》第三册,页1。
    [31]黄道周《黄漳浦集》卷十七,《与张绍和书凡六篇》第六书。
    [32]张燮《群玉楼集》卷六五,《张燮集》第四册,页1081—1082。
    [33]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黄道周年谱附传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页58。
    [34]张燮《群玉楼集》卷六四,《张燮集》第四册,页1075。
    [35]同上,页1077。
    [36]同上,页1079。
    [37]同上,页1080。
    [38]张燮《霏云居集》卷六,《张燮集》第一册,页134。
    [39]按:洪思《黄子年谱》以为张燮与黄道周相识在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黄道周年谱附传记》第5),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系于万历三十六年戊申(1608)(《黄道周年谱附传记》,页51—52)。
    [40]请参看《黄道周年谱附传记》一书。洪思撰《黄子年谱》,庄起祷撰《漳浦黄先生年谱》。在洪、庄二谱外尚有康熙间郑亦部所撰《黄石斋年谱》及其他学者所撰等多种,具见《黄道周年谱附传记》。
    [41]张燮《霏云居集》卷六,《张燮集》第一册,页137。
    [42]张燮《群玉楼集》卷六五,《张燮集》第四册,页1082。
    [43][44]同上,页1083。
    [45]《明熹宗实录》卷四二,三年十二月。
    [46]黄道周《黄漳浦集》卷十五,《与张绍和书凡五篇》第五书。
    [47]张燮《群玉楼集》卷六五,《张燮集》第四册,页1093。
    [48]同上,页1094。
    [49]同上,页1096。
    [50]同上,页1097。
    [51]陈庆元《张燮年表》,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页186。按:“八九月间”为约数。张燮携儿张于垒北行,至福州与陈一元等周旋十日(《群玉楼集》卷六十七《寄陈泰始》云“驻会城者十日”),已人七月;其《寄南中丞(南居益)》又云:“行行浃月,始抵吴门署中。”(《群玉楼集》卷六七,《张燮集》第四册,页1129)诗有《九曰仲先中丞来鹤楼宴集同(黄)孝翼垒儿赋分得三字》(《群玉楼集》卷十八),是已抵苏州周起元署中之宴集。
    [52]张燮《群玉楼集》卷六五,《张燮集》第四册,页1093。
    [53]同上,页1127。
    [54]张變《群玉楼集》卷一,《张燮集》第三册,页3。
    [55]《校点前言》,《黄道周年谱附传记》,页20。
    作者简介:何小海,福建漳浦人,硕士,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与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与文化。郑礼炬,福建永泰人,文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明清福建文学与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项目编号:15XZW021)的研究成果。
    原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17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