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明文话叙录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文学遗产网络版 佚名 参加讨论

    陈广宏  龚宗杰
    摘要:文话及其相关著述,是我国古代文章之学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自现代人文学科建立以来,有关传统文话的整理与研究,与诗话所取得的成就相比严重滞后,并未被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获足够重视。这样的局面,至上世纪90年代才渐有改变,尤其王水照先生主编《历代文话》的纂成、刊行,在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领域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该领域取得的进展昭示我们,断代文话著述的整理与汇纂,亦应提上议事日程。就明文话著述而言,文献繁杂,基础薄弱,做好穷尽性的目录调查、清理工作是当务之急。本文即在全面搜辑、甄辨的基础上,首次为有明一代文话著述作一归总叙录。
    关键词:明代文话  文献整理  文章学研究
    本叙录所收,为明人编撰之文评、文式或文论著作,属专书及单独成卷者,循王水照先生编《历代文话》例,藉宋人始命之“文话”以为总名。搜辑范围以明清公私藏书目集部“文史”或“诗文评”类著录为主,兼及集部别集、总集类,子部杂家、类书、小说类等。鉴于明代文章之特点,是编除收录古文论著外,兼收时文论著,酌收骈文论著。诗古文辞合论者,据其论诗文比例斟定诗话抑或文话之归属。文章总集类著述,亦有辨章文体并以为文式者,所录以相关书目“文史”或“诗文评”类著录为据。若吴讷《文章辨体》、崔铣《文苑春秋》之类,明人即已将其集中题辞、凡例、总论等辑录成编,以为论著,后人颇有循其例者,凡此亦酌予采纳。
    每条叙录大抵包含正题,编撰者生平简历,文本概貌与旨要,版本、存佚及馆藏等项内容。条目以著作编撰者之生卒年为序编排。生卒年不可考者,则参照成书时间、科第仕履或交游等相关线索斟定。其元明、明清之际著作之时代判定,以成书时间为据。
    1.文原一卷 宋濂撰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时尝受业于吴莱、柳贯、黄溍等,修道著书。入明,与王袆领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有《宋学士文集》等。传见《明史》卷一百二十八。
    《文原》正文分上、下两篇。上篇考文章本原,由“天地自然之文”推及“经天纬地之文”,主张“必有其实,而后文随之”。下篇论作文之法,首重“养气”,又指出“四瑕”、“八冥”、“九蠹”等害文诸病,于明初文坛颇有矫时救弊之意。
    原文收录于《宋学士文集》卷五十五《芝园后集》之五(正德刊本),又有《学海类编》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十九“诗文评类”著录清抄本《文原》一卷,藏南京图书馆,前有丁丙跋,后有景泰四年(1453)赵同鲁题识,谓:“右《文章正原》,乃潜溪宋太史之所校选”。宋濂自跋亦曰:“吾道既明,今选孟、韩、欧之文为一编,命二三子所学,日进于道。聊相与一言之。”文后列所选《文章正原》目录,凡十五卷,为它本所无。知《文原》当为《文章正原》之序。《历代文话》据《学海类编》本整理。
    2.文章绪论一卷 宋禧撰
    宋禧(1312~1373后),初名玄禧,字无逸,号庸庵,余姚(今属浙江)人。元至正十年(1350)举人。少颖悟好学,母为资之负笈从师,迄明经史古文之学。入明,召修《元史》。著有《庸庵文集》、《庸庵诗集》。传见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前编卷七下。
    《文章绪论》卷末有洪武五年(1372)宋禧跋,自称尝授门人古文之学,后修其所录为十一条。其中所涉,及于文章立意、修辞、叙事诸多方面,以为初学作文者门径。宋禧论作文注重叙事之法,于古文中尤推韩愈碑志,以为“韩文叙事之妙超绝古今”。
    该著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诗文评附”、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均著录。今仅见收于正德抄本《艺海汇函》卷六“论文类”,藏南京图书馆。
    3.六一居士集正讹(佚) 曾鲁撰
    曾鲁(1319~1372),字得之,新淦(今江西新干县)人。以博极群书称于时,年十九为虞集所誉,益潜心濂洛关闽之学。洪武二年(1369),预修《元史》,与宋濂相知最深。俄迁入仪曹为祠部主事,官至礼部侍郎。著有《守约斋集》、《六一居士集正讹》、《南丰类稿辨误》等。传见《明史》卷一百三十六、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六十二。
    《六一居士集正讹》,《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宋濂《曾公神道碑铭》谓:“公属文不喜留稿,其徒虽有所辑录,犹未成书。其自著书有《六一居士集正讹》、《南丰类稿辨误》,藏于家,他咸未脱稿。”(见《宋学士文集》卷十七)曾鲁尝据写本《欧阳文忠公集》作《考异》,蔡玘刊刻于永丰县学,危素撰《后记》曰:“曾氏孙鲁避乱新淦山中,始能取他本详加较勘,而以写本为据,篇次卷第,则一以吉本为定。其异同详略,颇仿朱氏《韩文考异》。”
    4.南丰类稿辨误(佚) 曾鲁撰
    曾鲁有《六一居士集正讹》,已著录。
    《南丰类稿辨误》亦见《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南丰类稿》当即曾巩《南丰先生元丰类稿》。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四尝记曰:“明初,曾得之尝著《南丰类稿辨误》,则此集自南渡以后,善本难得久矣。得之书惜乎不传,吾将安所取正哉。”
    5.文训一卷 王袆撰
    王袆(1322~1374),字子充,义乌(今属浙江)人。师从柳贯、黄溍,以文章名世。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共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有《王忠文公集》等。传见《明史》卷一百二十八。
    王袆于《文训》中藉与师黄溍问答之形式展开论述,以“文以载道”为指归,所谓“载道之文,文之至者也”。其论文宗旨颇近宋濂《文原》。
    该著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三“文说类”著录,当已单行。王袆另撰有《文评》、《文原》,与《文训》并见于《王忠文公集》“杂著”。明张榘编《艺林》,收录王祎《文训》一卷,存嘉靖二十五年(1546)刻本,藏安徽省博物馆。
    6.文说一卷 苏伯衡撰
    苏伯衡(1330—?),字平仲,号空同子,金华(今属浙江)人。博览群籍,长于古文而见称于世。元末贡于乡,朱元璋用为国子学录,迁学正。后擢翰林编修,力辞归。洪武十年(1377),宋濂致仕,举苏伯衡自代,称其“学博行修,文词蔚赡有法”。即召入京,复以疾辞。后任处州路教授,以表笺有误,下狱死。有《苏平仲集》。传见《国朝献征录》卷七十三黄佐《国子监学正苏伯衡传》、《明史·文苑传》。
    《文说》未见著录,今仅见收于清末抄本《群书备钞》,藏国家图书馆。此卷当为后人录自苏氏《空同子瞽说》之“尉迟楚好为文”篇,上有眉批,后有江望尼评语。苏伯衡论文强调宗经师古,指出文章无体无法,不分难易繁简,而在于辞达;又言行文须有统摄、布置、条理及文气、脉络。《空同子瞽说》见于《苏平仲文集》。
    7.述文法(佚) 苏伯衡撰
    苏伯衡有《文说》,已著录。
    《述文法》一书今佚。清陆漻《佳趣堂书目》曾将李淦《文章精义》、吕祖谦《古文关键》、苏伯衡《述文法》三书并列于“陈绎曾《古文矜式》”条下。按,此条著录当为曾鼎《文式》之误。《文式》卷下即辑录《文章精义》等三种,其中采《述文法》一书六则,涉及文章布置、修辞、风格等行文诸端,可知《述文法》为指导古文作法之著。
    8.通意宜资十卷(佚) 王行撰
    王行(1331~1395),字止仲,号淡如居士,又号半轩、楮园,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授徒于城北齐门,为“北郭十友”之一。洪武初,郡学延为训导。郡守魏观、王观先后荐于朝,不报。晚岁馆于贵臣蓝氏。蓝得罪,行亦坐死。所著有《楮园集》、《半轩集》、《学言稿》、《通意宜资》、《墓铭举例》、《唐律诗选》等。传见《国朝献征录》卷八十三“南直隶”、卷一百十六“隐佚”。
    该著已佚,《国朝献征录》卷一百十六“隐佚”所录《王半轩行传》载此书,题作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绛云楼书目》卷三“文说类”均著录,题作《适意宜资》。
    9.墓铭举例四卷 王行撰
    王行有《通意宜资》十卷,已著录。
    《墓铭举例》取唐宋诸家所作碑志、墓铭,详列其目,叙说义例,以补元潘昂霄《金石例》之遗。卷一、卷二选韩愈、李翱等唐宋九家金石作品,“录其目而举其例于各题之下”;卷三、卷四复选宋六十家作品,以广九家之例。王行将墓志铭要例归纳为讳、字、姓氏、乡邑、族出、行治、履历、卒日、寿年、妻、子、葬日、葬地十三事,以确立金石义例。
    该著《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有明抄本,藏上海图书馆。又有清李瑶辑《校补金石例四种》本、卢见曾辑《金石三例》本等。另有《四库全书》本。
    10.游艺录(佚) 瞿佑撰
    瞿佑(1347~1433),字宗吉,号存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入明以明经荐,历仁和、临安、宜阳训导,升国子助教,官至周王府右长史。永乐间以辅导失职,谪戍保安。太师英国公张辅起以教读家塾,晚回钱塘,以疾卒。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三其小传录:“所著有《通鉴集览镌误》、《香台集》、《剪灯新话》、《乐府遗音》、《归田诗话》、《兴观诗》、《顺承稿》、《存斋遗稿》、《咏物诗》、《屏山佳趣》、《乐全稿》、《余清曲谱》,皆见存者。闻尚有《天机云锦》、《游艺录》、《大藏搜奇》、《学海遗珠》,不可复得也。”传又见《列朝诗集》乙集。
    该著《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今佚。
    11.文断不分卷 唐之淳编
    唐之淳(1350~1401),字愚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建文二年(1400),以方孝孺荐,召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父肃,仕国初应奉翰林文字,以故愚士得遍游公卿间,宋濂称其文。著有《息耒集》、《寄我轩集》、《彀斋集》、《萍居集》、《文断》等。传见《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四十九、《国朝献征录》卷二十。
    《文断》乃辑录前人论文语,唐之淳自序谓共辑得五百三十二条。凡例云:“是书之编,大概依仿《文话》及《文章精义》、《修辞鉴衡》、《金石例》、《文筌》、《文则》等书……今门类视《文话》为简,《鉴衡》、《精义》,各归其类,《文则》、《文筌》间取之。”全书分总论作文法、杂评诸家文、评诸经、评诸子、评诸史、评唐文人文、评韩文、评柳文、评韩柳文、评宋文人文、评欧文、评曾文、评王文、评苏文、评韩柳欧曾王苏六家文十五类。于总论作文法一类下,又分论制诏诰法、论表法、论露布法、论檄法、论箴铭法、论记法、论赞颂法、论序法、论跋尾法。
    该著高儒《百川书志》卷十八“文史”著录为“三卷”,谓:“此集经书子史诸家作文法度该括殆尽,惜乎编述者之不得。分十五类,援引一百六家。”范邦甸《天一阁书目》卷四“诗文评类”著录为一卷,题“明洪武庚申唐之淳著”,录有序文。《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均著录为“四卷,一作十卷”。今存《文断》不分卷,有明天顺黄瑜刻本、明成化十六年(1480)唐珣刻本,均藏国家图书馆。天顺本凡例后附有黄瑜题识,成化本前有唐珣《题文断后》;又有清抄本,本自天顺本,与《文原》合为一册,藏南京图书馆。
    12.性理大全·论文一卷 胡广等纂修
    胡广(1370~1418),字光大,号晃庵,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翰林修撰,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奉诏预修《五经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著有《胡文穆集》。传见《明史》一百四十七。
    《性理大全》,又称《性理大全书》,凡七十卷,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修成。此书辑录宋儒著作及论说,分理气、鬼神、性理、道统、圣贤、诸儒、学、朱子、历代、君道、治道、诗、文十三目。其中卷五十六“学十四”为论诗、论文,汇辑宋儒相关论说而成。
    有明永乐十三年(1415)内府刻本、明积秀堂刻本、清康熙十二年(1673)内府刻本,又有《四库全书》本等。
    13.文章辨体序题 吴讷撰
    吴讷(1372~1457),字敏德,号思庵,常熟(今属江苏)人。历仕永乐至正统四朝,官至南京左副都御史。传见《明史》卷一百五十八。
    吴讷编有《文章辨体》五十五卷,主张“文辞以体制为先”,列五十九类文体,每类各著“序题”,阐述各体之体制规范及源流正变。后徐师曾、贺复征踵武吴氏,分别作《文体明辨》、《文章辨体汇选》。程敏政将诸序题收入其所编《明文衡》卷五十六“杂著”,题作《文章辨体序题》。唐顺之《荆川稗编》卷七十五亦录《文章辨体序题》。司马泰《三续百川学海》卷十六曾收吴讷《文字辨体题辞》一书(见《千顷堂书目》卷十五),或为《文章辨体题辞》之误,盖亦收序题成编。
    《文章辨体》有明天顺八年(1464)刊本、嘉靖三十四年(1555)刊本等。今人于北山抽录序题并收入《凡例》、《诸儒总论作文法》,别为《文章辨体序说》一书。《历代文话》亦收。今从吴讷《凡例》及明人题名,命以《文章辨体序题》。
    14.文法至论(佚) 吴讷编
    吴讷有《文章辨体序题》,已著录。
    司马泰《三续百川学海》己集尝收吴讷《文字(章)辨体题辞》、《文法至论》(见《千顷堂书目》卷十五)。此《文法至论》或即《文章辨体》卷首之《诸儒总论作文法》。光绪《常昭合志稿》卷四十四“艺文志”亦著录。《诸儒总论作文法》共计四十二则,乃吴讷裒选前贤论文之语,以为文章作法之纲要。
    15.文谱八卷(佚) 朱权撰
    朱权(1378~1448),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等,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王圹志》作“十六子”),封为宁王。赐谥曰献。编有《西江诗法》一卷、《诗谱》一卷、《文谱》八卷等。崇信道教,所撰《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收入《续道藏》。寄情声乐戏曲,作有杂剧十二种(现存《大罗天》、《私奔相如》两种),编有北曲谱《太和正音谱》及古琴曲集《神奇秘谱》等。传见《明史》卷一百十七。
    该著《百川书志》卷十八“文史”著录,题署“国朝涵虚子臞仙著,共九十九体”。周弘祖《古今书刻》有“宁藩弋阳王六种”,不录撰人及卷数,其中有《诗谱》、《文谱》;另著录刻《文章欧冶》(又见《宝文堂书目》),此本现藏山东图书馆,不分卷,包括“古文谱”一至七,“四六附说”、“楚赋谱”、“汉赋谱”、“唐赋附说”、“古文矜式”及“诗谱”。《文谱》八卷单行本虽已不传,然其与《文章欧冶》之分合关系值得探究。《文章欧冶》“古文谱”一至七,加“四六附说”,恰可成八卷。当然,若“古文谱”一至七加“古文矜式”,亦未尝不可。“诗谱”则单独成卷。“古文矜式”与“诗谱”,曾单行别出,而为公私书目著录。
    16.文式二卷 曾鼎编撰
    曾鼎,字复铉,号雪航,永丰(今属江西)人,曾棨从弟。永乐十年(1412)进士,宣德六年(1431)官广东按察使佥事。旧抄本作者自序云“暨官岭表,得余姚赵氏撝谦所编《学笵》,内备载其说,遂取以相参订”,知《文式》即编于是任上。传见张弘道《明三元考》卷二。
    据旧抄本自序,作者获《文场式要》、李淦《古今文章精义》及赵撝谦《学笵》,参订成《文式》二卷,以明“作文之法”。上卷兼论诗文,采录《学笵·作笵》、陈绎曾《文说》、陈骙《文则》等语。下卷则采李淦《文章精义》、吕祖谦《古文关键》、苏伯衡《述文法》三著。
    该著有明嘉靖八年(1529)刻本,藏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收入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残本,误署作“陈绎曾撰”。日本内阁文库藏有旧抄本,《历代文话》据以整理。
    17.文论(佚) 薛瑄撰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永乐十八年(1420)乡试解元,次年中进士。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历官至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晚年致仕,居家讲学、著述不辍。著有《文集》二十四卷、《读书录》十卷、《续读书录》十卷及《理学粹言》、《从政名言》等。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二。
    《文论》见收于司马泰《三续百川学海》己集,或亦后人从文集中抄出,今未见。
    18.文章大模式(佚) 朱奠培撰
    朱奠培(1418~1491),号竹林懒仙。朱权嫡长孙。正统十四年(1439)袭封宁王。赐谥曰靖。善文辞,正统间撰有《松石轩诗评》一卷。传见《明史》卷一百十七。
    《文章大模式》,《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今佚。
    19.文则(佚) 李居义撰
    李居义,余姚(今属浙江)人。景泰七年(1456)举人,授四川学正。祖父李贵昌,字用光,永乐中进士。居义廉介自持,尝主云南乡试,有持金贿赂者,命左右逐之。长于古文,著有《文则》、《文断》、《五伦赞》、《矮庵集》等。传附见《李贵昌传》(见《两浙名贤录》卷二十八“吏治”)。
    《文则》一书,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二“经籍·诗文评类”著录为李贵昌撰,误。乾隆《绍兴府志》卷七十八“经籍志·诗文评类”著录为李居义撰,并按曰:“《浙江通志》误作李贵昌,详见《矮庵集》。”同卷“别集类”著录李居义《矮庵集》,谓:“《浙江通志》误作李贵昌撰,盖未及阅附传耳。”
    20.文断(佚) 李居义撰
    李居义有《文则》,已著录。
    《文断》,乾隆《绍兴府志》卷七十八“经籍志·诗文评类”著录。雍正《浙江通志》亦误作李贵昌撰。
    21.文诀类编(佚) 周瑛编撰
    周瑛(1430~1518),字梁石,号翠渠,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五年(1469)进士,知广德州。后任四川参政、右布政使。在任清廉,颇有善绩。卒于家。有《翠渠摘稿》行世,另著有《书纂》。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二。
    《文诀类编》未见著录,周瑛《文诀类编序》称:“予少习文艺,苦不得其门路。尝博采诸家论说而类编之,以自轨范……书此冠于篇首。”(见《翠渠摘稿》卷一)今未见。
    22.震泽长语·文章一卷 王鏊撰
    王鏊(1450~1524),字济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授编修。弘治初,迁侍讲学士。正德间,进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以刘瑾专权,请致仕。博学有识鉴,以古文名世。有《震泽集》、《震泽长语》等。传见《明史》卷一百八十一。
    全文共计二十五则,以品评前人文章为主。王鏊论文重“为文必师古”,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词”,尤推尚韩愈之文。
    原文见于《震泽长语》卷下,有《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据以排印。《历代文话》据《震泽先生别集》整理。
    23.学文管见(佚) 汪思敬撰
    汪思敬,名敬,以字行,祁门(今属安徽)人。成化间在世。幼孤,长从进士周昌游。平居潜心问学,无意仕进。诗文超于时辈,论议政事必师古。巡抚江西刑部右侍郎杨宁尝以学行荐于朝,下有司屡征不起。晚年闭户著书,率遵族曾祖克宽之说。卒年七十。著有《易学象数举隅》、《周易传通释》、《学文管见》、《养浩斋集》等。传见弘治《徽州府志》卷九。
    该著《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亦见嘉靖《徽州府志》卷二十一“书籍”,弘治《徽州府志》著录作“三卷”。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三百四十二“艺文志·子部”则误作《学文广见》。
    24.诗文轨范·文范一卷 徐骏编撰
    徐骏,字叔大,号积庵,常熟(今属江苏)人。《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存目著录该著,署为元人,误;其经部礼类存目著录明徐骏撰《五服集证》(内述“是书成于正统戊午”),当同一人。光绪《常昭合志稿》卷四十四“艺文志”即著录徐氏《诗文轨范》、《对类总龟》及《五服集证》六卷。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四有小传,记其为“成化、弘治时人”。
    《诗文轨范》共二卷,卷一为《文范》,卷二为《诗范》。《文范》采摭前人成说而成,四库馆臣所谓“其书杂取古人论文之语,率皆习见”(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七集部五十)。分文章源流、古文体制、文章缘起、学文体式、评文、文说、文则、骈俪变格、散文句格等目。首“文章源流”,论各类文章之体制源流,多有出吴讷《文章辨体序题》者;自“文说”后则为文法论。
    有清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以影印。
    25.祝子罪知录·论文一卷 祝允明撰
    祝允明(1461~1527),字希哲,号枝山,又号枝指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五年(1492)举人,正德间授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谢病归。工书法,文章有奇气。有《祝氏集略》、《祝子罪知录》、《猥谈》、《语怪编》等。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国朝献征录》卷十五。
    祝氏论文反宋儒之说,指斥“词必本枯钝,理须涉道学”之文,以为时称韩、柳、欧、苏、曾、王六家者“甚谬误人”,亦颇有针砭宋濂《文原》诸论者。拈出“文即言”以对抗“文即道”,标举六朝之文,以唐前文论若《文赋》、《文心雕龙》等“往往与吾意合”,主张“文极乎六经而底乎唐,学文者应自唐而求至乎经”。
    《祝子罪知录》十卷,其中卷八论文,卷九论诗,有明万历间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以影印。
    26.朱文公游艺至论·文一卷 余祐辑
    余祐(1465~1528),字子积,鄱阳(今属江西)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为南京刑部员外郎,历官至吏部右侍郎。师从胡居仁,尝于狱中著《性说》三卷。又辑朱子书中切治道者为《经世大训》,而论及文章辞翰者为《游艺录》。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二、《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十九。
    《游艺至论》前有嘉靖三年(1524)余祐自序,谓其时诗文皆“追时好,徇俗态”,“不求纯古之作”,故采朱熹论说,次为此编,以矫时弊。卷上辑朱熹论文之语七十五条,卷下辑其论诗之语五十九条,论赋六条,论字二十六条。详考其源,可知余祐所辑,多本自《朱子语类》,卷上辑录《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论文上”,卷下除录《答杨宋卿书》、《答谢成之书》、《答巩仲至书》等书信、题跋外,余均取自《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论文下”。
    该著《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为一卷,今存为二卷本。有明嘉靖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康熙五十年(1711)张潜光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另有清雍正间师善堂精刊本,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27.台中文议(佚) 顾英撰
    顾英,字顺中,号发斋,慈溪(今属浙江)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知江西万载县,后任四川建昌兵备副使。有《四书正议》、《南台奏稿》、《台中文议》、《通义节要》、《论学新稿》、《发斋集》等。传见嘉靖《宁波府志》卷三十六。
    该著《百川书志》卷十八“文史”著录,曰:“皇明御史顾囗撰,发斋其号也。凡四十八条。”又见嘉靖《宁波府志》卷二十一“艺文”,署顾英。司马泰编《古今汇说》尝收录之,今未见。
    28.文苑春秋叙录一卷 崔铣撰
    崔铣(1478~1541),字子钟,一字仲凫,号后渠、少石,又号洹野,安阳(今属河南)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授编修。正德初,预修《孝宗实录》,书成,为南京吏部主事。引疾归,讲学于后渠书屋。嘉靖间,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历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致仕卒,谥文敏。有《洹词》、《读易余言》、《士翼》等。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二、郭朴《郭文简公文集》卷一《崔文敏公传》。
    崔铣辑有《文苑春秋》四卷,录自汉高帝《入关告谕》迄明太祖《谕中原檄》,凡一百篇,仿《毛诗小序》,篇首缀以数言。《文苑春秋叙录》一卷,《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目录类存目、《续通志》“艺文略”、《续文献通考》“经籍考”均著录。《总目》谓:“为《叙录》一卷,略表作者之志。自汉文以下凡十一目,今已散入《文苑春秋》,各冠本篇之首。此则其单行别本也。”
    明张榘编《艺林》收此《叙录》一卷,嘉靖二十五年(1546)刻本,藏安徽省博物馆。《文苑春秋》有明嘉靖十七年(1538)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库全书存目》据以影印。
    29.文说(佚) 林应龙撰
    林应龙,字翔之,号九溪,永嘉(今属温州)人。弘治、正德间人,尝充礼部儒士。精篆隶、擅文学,为印局大使。纂有围棋名谱《适情录》,《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存目皆著录。另有《雅辞补义》、《文说》、《字海》、《棋史》等。
    该著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二“经籍十二·集部五·诗文评”著录,今佚。
    30.西汉笔评(佚) 霍韬撰
    霍韬(1487~1540),字渭先,号兀厓,更号渭厓,南海(今属广东)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读书西樵山,学贯经史。世宗即位,任职方主事,累官至礼部尚书。著述颇富,有《诗经解注》、《象山学辨》、《程朱训释》、《渭厓集》等。传见《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一百十一。
    《西汉笔评》,宣统《海南府志》卷十一“艺文略·集部·诗文评类”著录,亦见光绪《广州府志》卷九十六“艺文略七·集部四·诗文评类”,今佚。
    31.杨升庵文论一卷 杨慎撰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正德六年(1511)廷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1524),以“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传见《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国朝献征录》卷二十一。
    此编为文章杂论,体近随笔,自文章总论至具体作家、作品评述均有涉及。又有古文文法、修辞之探讨,如“古人多譬况”、“古文引用”、“古文倒语”、“古文之用字”等则。
    《杨升庵文论》一卷,祁承㸁《澹生堂藏书目》卷十四“诗文评·文式文评”著录,知已单行,原文见收于明万历十年(1582)刊《升庵集》卷五十二,《历代文话》已收。
    32.丹铅续录·评文一卷 杨慎撰
    杨慎有《杨升庵文论》,已著录。
    杨慎尝撰《丹铅余录》十七卷、《续录》十二卷、《闰录》九卷等,又删定为《摘录》十三卷,后门人梁佐裒合诸录,删除重复,编为《丹铅总录》二十七卷。《续录》十二卷,据杨慎自序,作于嘉靖十六年(1537)。是书卷五专论文章,共二十二则,总题为“评文”。其中所论亦多涉古文修辞,如以“辞达”奉“孔子特笔”之《易传》、《春秋》为天下至文,又指出论文应以辨其美恶为主,不当以繁简难易为准。另亦有品论具体篇目者,如评白居易《三游洞记》造语颇妙,慧远《庐山记》文多奇语等。
    《丹铅续录》有明嘉靖间刻本,藏国家图书馆等,又有《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据之排印,另有《四库全书》本。
    33.总纂升庵合集·论文四卷 杨慎撰
    杨慎有《杨升庵文论》,已著录。《总纂升庵合集》二百四十卷,清郑宝琛纂辑,光绪八年(1882)新都鸿文堂刊行。是集卷帙浩繁,乃汇杨慎《全集》、《外集》、《遗集》及《函海》所收杂著而成,又各赋卷名,以便编目查阅,然失于编校不精。其中卷一百二十四至卷一百二十七为“论文”,删订自《丹铅杂录》之卷五至卷十,间有增补。
    《丹铅杂录》见收于李调元编《函海》,《总纂升庵合集》有光绪八年(1882)新都鸿文堂刊本。
    34.艺赞三卷 邝灏编,任庆云刻
    邝灏,字子元,号台冈,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翰林编修,升侍讲。仕至河南提学副使。传见嘉靖《河间府志》卷二十三“人物志”、《翰林记》卷三“庶吉士铨法”。
    任庆云,商州(今属陕西)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任陕州知州。《千顷堂书目》卷一著录:“任经《易学归趣》二卷。商州人,成化癸卯举人,兖州府同知。任庆云《易略》二卷。经子,正徳癸酉举人,陕州知州”。《内阁藏书目录》卷六“《商略》六册”录“商州志也。嘉靖癸卯,郡人任庆云修”。
    《艺赞》三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任庆云《艺赞》三卷。”《万卷堂书目》、《天一阁书目》皆作“邝灏编辑”,收录所选唐宋元诸家文。有嘉靖二十年(1541年)序刻本,藏重庆图书馆。
    35.六艺流别二十卷 黄佐编
    黄佐(1490~1566),字才伯,学者称泰泉先生,香山(今广东中山)人。正德十五年(1520)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佥事,后掌南京翰林院,擢南京国子祭酒。其学以程朱为宗,渊博精深,著述宏富。有《泰泉集》、《泰泉乡礼》、《乐典》、《六艺流别》等。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七。黄佐编纂《六艺流别》二十卷,据其子黄在素题记,书成于嘉靖十年(1531),所编受挚虞《文章流别》影响,亦有矫正挚书“琐屑文词而不统诸经”之意。
    黄佐以文章“统诸六经”为旨,将古代文体分系于《诗》、《书》、《礼》、《乐》、《春秋》、《易》六类之下,于所选各体作品之前又撰有序题,略述文体之体制特征。
    是著《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庚集“说家类二·文格诗话”著录,有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欧大任刻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四库全书存目》据以影印。
    36.文章一贯二卷 高琦编
    高琦,号格庵,山东武城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歙县知县。后忤触当要,谢病家居。传见嘉靖《武城县志》卷六。
    《文章一贯》为汇编类文话,辑录前人论文之语而成。卷上概述文章之体势,分立意、气象、篇法、章法、句法、字法六目。卷下分说文章作法,分起端、叙事、议论、引用、譬喻、含蓄、形容、过接、缴绪九目,“九法举而后文体具”,颇成系统。
    该著初刊于嘉靖六年(1527),国内未见传本,日本有宽永二十一年(1644)京都风月宗智刊本,《历代文话》据以整理。
    37.举业详说 项乔撰
    项乔(1493~1552),字迁之,号瓯东,又号九曲山人,永嘉(今属温州)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守抚州。后补河间知府,升湖广按察副使,官至广东左参政。曾从张璁、王激学,与唐顺之、罗洪先交。有《瓯东文录》、《私录》、《政录》等。传见万历《温州府志》卷十一、《两浙名贤录》卷四。
    项乔《举业详说序》谓其尝概论举业,以示诸生,后“复论经义之则,凡数十条,而选取程文以证之”,“首以根本为言,而后始详为之说”,知此书为指导士子写作时文而作。首论举业根本,共八条,以劝士子存心养性为主;次论举业体则,共七十七条,详论时文作法技巧。
    该著《温州经籍志》卷三十三“诗文评类”著录,原别本单行,今附刊于《瓯东私录》卷三。《瓯东私录》有嘉靖十三年(1534)刻本、清抄本等,均藏温州图书馆。
    38.滥竽录(佚) 陈建撰
    陈建(1497~1567),字廷肇,号清澜,东莞(今属广东)人。嘉靖七年(1528)举人,嘉靖八年、十一年两中会试副榜,任福建侯官县学教谕,升江西临江府学教授。嘉靖二十三年(1544)以母老告归,潜心学问,锐意著述。著有《皇明通纪》,另有《学蔀通辨》、《治安要议》、《朱陆编年考》、《古今至鉴》等。传见光绪《广州府志》卷一百二十三。
    《滥竽录》,光绪《广州府志》卷九十六“艺文略七·集部四·诗文评类”著录,并引《东莞乡贤录》云:“建论文谓九善九弊,因作《滥竽录》以为式。”
    39.文脉三卷 王文禄撰
    王文禄(1503~约1591),字世廉,海盐(今属浙江)人。嘉靖十年(1531)举人。喜读书,曾辑《百陵学山》百种一百二十卷。著有《廉矩》、《竹下寤言》、《诗的》等。传见《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四十四。
    该著杂论古今文章。王氏重文统,以为历来文章一脉相衍,故曰“文脉”。卷一为“总论”,论文章之源流。卷二为“杂论”,评历代之文及文选。卷三为“新论”,品明人之文,中于明文厘为四格。
    有《百陵学山》本,《丛书集成初编》据以影印,又有《学海类编》本。《历代文话》据《百陵学山》本整理。
    40.兰庄文话一卷(佚) 闵文振撰
    闵文振,字道充,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嘉靖十二年(1533),由选贡任宁德训导,嘉靖十九年任安仁教谕,升严州府教授。在宁德任上,纂修《福宁州志》、《宁德县志》,又整理刊刻韩同信《韩氏遗书》、陈著《石堂先生遗集》等。传见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十二“名宦”、曾燠《江西诗征》卷五十九。
    《兰庄文话》,《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明史·艺文志》“文史类”皆著录作“一卷”,同治《饶州府志》卷二十六著录“《兰庄诗话》、《文话》五十卷”,当承《江西诗征》闵氏小传“有《诗话》、《文话》等书五十余种”而误。清李元度《古文话序》曰:“《明史·艺文志》有闵文振《兰庄文话》,《绛云楼书目》有李云《文话》,则皆轶不传。”(见《天岳山馆文钞》卷二六)
    41.宗氏文训(佚) 宗周撰
    宗周,字维翰,号理庵,兴化(今属江苏)人。嘉靖十年(1531)举人,选授金乡知县,历官至马湖知府。传见万历《兴化县志》卷六。子即宗臣(1525~1560),有《刻文训叙》,曰:“当是时,最爱读司马迁、庄周所为文词,往往发之篇章,空疏莽荡。家君大患之,于是作《文训》。《文训》成,日讽夕维,渐悟浮华,转窥精奥矣。癸、丙相继罢归……明年丁未,家君巳五上春官。”(见《宗子相集》卷十二)知此书成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前,为习文授学之本。
    《澹生堂藏书目》卷十四“诗文评·文式文评”著录,今佚。
    42.文章源委三卷(佚) 张大猷撰
    张大猷,字元敬,顺德(今属广东)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解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工部主事,治徐州河有功。后谪判外郡,复疏漕河利病甚悉。尝谓文大成于司马,靡于班而坏于韩,遂作《文章源委》三篇,何镗序而传之。终云南督学佥事。传见道光《广东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该著《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为“三卷”,《明史·艺文志》作“一卷”。
    43.四友斋丛说·论文一卷 何良俊撰
    何良俊(1506~1573),字元朗,号柘湖,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中以岁贡生入国学,授南京翰林院孔目。著有《何氏语林》、《四友斋丛说》、《何翰林集》等。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七。
    何氏作《四友斋丛说》三十八卷,其中卷二十三专论文,凡四十九条。此卷既有摘引前人论文之语者,又有一己评析古今文章之论,皆随笔杂纂而成。
    《四友斋丛说》有隆庆三年(1569)刻本,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又有万历七年(1579)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华书局1959年据以排印。《历代文话》据万历本整理。
    44.归震川先生论文章体则一卷 归有光撰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长兴知县。隆庆四年(1570),任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著有《震川文集》。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七。
    归有光尝编《文章指南》,其七世孙归朝煦从中辑出六十六则导语成《文章体则》一卷,附刻于《震川大全集》末。该卷所论,包含作文相题立意、修辞造语、章句字法以及缴结法等诸多技法要求。
    《文章指南》有清乾隆三宿斋抄本,藏上海图书馆;又有清光绪二年(1876)刻本,藏湖北省图书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以影印。又《新刊批释举业切要古今文则》五卷,卷首有《刻古今文则序》,题许国作,自言僭题归氏之作名为《古今文则》,实亦《文章指南》一书,今存隆庆六年(1572)书林郑子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历代文话》据嘉庆本《震川大全集》整理。
    45.荆川稗编·文章杂论二卷 唐顺之编
    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武进(今属江苏)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选庶吉士,调兵部主事。嘉靖十二年(1533),改编修。后抗御倭寇,拜右佥都御史,卒于官。崇祯间追谥文襄。学识广博,著述颇丰,有《荆川先生文集》等。传见《明史》卷二百〇五。
    唐顺之编有《荊川稗编》一百二十卷,《文章杂论》见于卷七十六、七十七。此二卷乃采录前人论文之语而成,凡五十九条。选录标准以文法论为主,强调文章之体、志、气、韵,又兼及造语、下字等行文技法。
    《荊川稗编》今存明万历九年(1581)茅一相文霞阁刊本,藏国家图书馆,《历代文话》即据以整理。
    46.唐宋八大家文钞评文 茅坤撰
    茅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知青阳县。迁广西兵备佥事,改大名兵备副使,为忌者重伤落职,卒于家。有《茅鹿门集》等。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七。
    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六十四卷,收录韩、柳、欧、曾、王及三苏八家古文,每家前各有小引,要言其文旨,简评其优劣。
    《文钞》今存明万历七年(1579)刊本,藏上海图书馆;清张伯行辑《正谊堂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据以排印;另有《四库全书》本。《历代文话》据明刊本整理,于选文外辑录引说并总叙、凡例等,成《唐宋八大家文钞评文》一卷。
    47.诗文原始一卷(佚) 旧题李攀龙撰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浙江参政、河南按察使。与王世贞并为“后七子”领袖,倡言复古。有《沧溟集》、《古今诗删》。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七。
    《诗文原始》一卷,《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艺文略·文类·文史”著录,《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存目谓:“此书则自明以来,不闻为攀龙所作,其持论亦不类攀龙语。疑亦曹溶掇拾割裂之书,伪题攀龙名也。”今佚。
    48.篷底浮谈·谈文一卷 张元谕撰
    张元谕(?~1572后),字伯启,自号月泉生,人称白眉公,浦江(今属浙江)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工部主事。嘉靖三十八年(1559)知吉安府,累官至云南按察副使,以劳疾卒。有《詹詹集》、《篷底浮谈》等。传见《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十三、万历《吉安府志》卷十七、光绪《浦江县志》卷八。
    张氏撰有《篷底浮谈》十五卷,杂谈道、理、经、史等计九门类,卷五专谈文,兼论诗、赋,凡十五则。其论文主复古,尤推汉文,以为文弊始于六朝骈俪之风,明人讲学之文粗鄙浅俚,病于谈理。
    该著有隆庆四年(1570)董原道刻本,藏国家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据以影印。
    49.文体明辨序说 徐师曾撰
    徐师曾(1517~1580),字伯鲁,号鲁庵,吴江(今属于江苏)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吏科给事中。严嵩用事,世宗杀戮谏臣,遂乞休告归,潜心著述。有《周易演义》、《礼记集注》等。传见《国朝献征录》卷八十王世懋《徐鲁庵先生师曾墓表》。
    徐师曾编有《文体明辨》八十四卷(包括《文章纲领》一卷,诗文六十一卷,目录六卷,附录十四卷,附录目录二卷),自序谓“大抵以同郡常熟吴文恪公讷所纂《文章辨体》为主而损益之”。其依仿《文章辨体》之编选宗旨与凡例,主张“假文以辨体”;序称扩吴书五十五类为一百二十七类,实则有一百三十六类,分类编录,各加序说,甚为详赡。
    《文体明辨》有万历八年(1580)刊本、万历十九年(1591)刊本、日本宽文三年(1663)刊本等。今人罗根泽抽录各类之序说及《文章纲领》等,别为《文体明辨序说》一书,《历代文话》亦收。日本小野长愿曾将《文章纲领》单行刊出,有明治十年(1877)刻本,日本国会图书馆等藏。
    50.文评一卷 王世贞撰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初与李攀龙狎主文盟,后独操文柄二十年。著述宏富,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弇山堂别集》等。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七。
    《文评》系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中别出单行,专评明代之文,自宋濂至李攀龙凡六十三人,语多形象警策。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据以排印。《历代文话》已收。
    51.文章九命一卷 王世贞撰
    王世贞有《文评》,已著录。
    《文章九命》见于《艺苑卮言》卷八,作者以己推人,分述古今文人贫困、嫌忌、玷缺、偃蹇、流窜、刑辱、夭折、无终、无后等九种命运。世贞自言“老夫贫老愁病,流窜滞留,人所谓不佳者也”,又“循览往匠,良少完终,为之怆然以慨,肃然以恐”,于是作《文章九命》。又因疮疡卧床,复加第十命“恶疾”。文末藉答苏景熙“古亦有贵而寿者乎”之问,对于“九命”之文人厄运论稍作矫正。清人王晫撰《更定文章九命》力反其说。
    明郭良翰辑《问奇类林》卷十七“文学中”、清顾有孝辑《明文英华》卷八、清吴曾祺编《涵芬楼古今文钞》卷二十三“序跋类·附录”等均收录该文。明华淑辑《闲情小品》、陶珽编《说郛续》所收《文章九命》,述知遇、传诵、证仙、贫困、偃蹇、嫌忌、刑辱、夭折、无后九类,与《艺苑卮言》本颇有出入,且无第十命及答苏景熙之语。《闲情小品》本前有《题文章九命后》,谓“余纂《文章九命》,中间遭时遇主十仅一二”,末署“闻道人题于癖书庵”。闻道人其人未详,仅《八千卷楼书目》著录有《癖史》一书。则此本或为闻道人据王文窜改,先入《闲情小品》,后《说郛续》亦收,且径署为王世贞所撰。《历代文话》整理所据之日本元文二年(1737)文林堂刊本,亦从《说郛续》辑出单行。
    52.文章正论二十卷(正论十五卷、绪论五卷) 刘祐编撰
    刘祐(1526~1598),字淑修,号拙斋,东莱掖县(今属山东)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中山司理,累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守御云中,从严治军,边政大举。年四十三,乞归。卒年七十三。传见乾隆《掖县志》卷七载明赵焕《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刘公神道碑》、《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九十八。
    《文章正论》为文章选集,选录历代古文,自《左》、《国》以讫唐宋。刘祐自序称拟诸宋真德秀《文章正宗》、明崔铣《文苑春秋》,取材诸说而损益之。足垂法戒者为正论,以“附于《易》之养正、《诗》之无邪、《春秋》之居大正”;理有未纯,于世教无补者置于附录,则为绪论。是书每篇选文均附有刘祐按语、题辞,间引前人批语,以叙述大意,阐发义理,解说文法。
    《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有明万历十九年(1591)徐图扬州官署刻本,藏首都图书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以影印。
    53.言文四卷 谭浚撰
    谭浚,字允原,号勺泉,南丰(今属江西)人。隐居著述,世无所知,唯新城邓元锡相与友善。按,邓元锡(1529~1593),字汝极,号潜谷,南城(今属江西)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举人。因知谭氏于嘉靖、万历间在世。浚少长于诗,后博综周览,著有《南丰备录》、《医宗》等凡二百二十四卷,皆已亡佚。传见同治《建昌府志》卷八。
    谭浚有《谭氏集》二种,即《说诗》三卷、《言文》三卷,另有单行本《言文》四卷。《言文》卷一为该著宗会三十四章,首章“原流”为全书纲要,其后备述理、意、气、情等文章体用诸端及句字、设喻等创作诸法。卷二为世代经史子集四十八章,分章阐释历代典籍。卷三以“五经”归类一百十九种文体,分宗《易》之流二十二章、宗《书》之流二十七章、宗《诗》之流二十章、宗《礼》之流二十五章、宗《春秋》之流二十五章。此三卷《谭氏集》本与单行本相同,单行本之第四卷辑选曹丕、挚虞、陆机及至明人李梦阳、王世贞之论文著述。卷首万历七年(1579)自序谓“言文者必宗乎道,言道者必宗乎圣”,标明其旨。
    《言文》四卷单行本今存明刻本,藏清华大学图书馆。《谭氏集》有万历间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历代文话》已收。
    54.稗史汇编·论文五卷 王圻编
    王圻(1530~1615),字元翰,号洪州,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清江知县,调任万安知县。隆庆二年(1568),迁云南道监察御史,后忤时相,谪邛州判官。历官至陕西布政司参议,乞养归。著述宏富,有《续文献通考》、《三才图会》、《稗史汇编》、《王侍御类稿》等。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稗史汇编》为王圻所编纂之类书,分二十八门,三百二十类,内容浩繁。其卷九十七至卷一百十三为“文史门”,卷一百十四至卷一百二十为“诗话门”。“文史门”共十七卷,视其内容可分经、史、子、文评、考释、辨讹及书法、金石等类。其中卷九十九“文章类”汇集文论、文法之语,卷一百至卷一百三则为文体论。
    《稗史汇编》有万历间刻本,藏辽宁省图书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以影印。
    55.艺学渊源四卷(佚) 温景明撰
    温景明,字永叔,顺德(今属广东)人。隆庆元年(1567)举人,万历八年(1580)任教谕,二十六年(1598)任南宁知府。酷嗜司马迁之文,尝撮其精要以示诸生。传见光绪《四会县志》编五。
    该著《明史·艺文志》“文史类”著录,今佚。
    56.谈文录(佚) 袁黄撰
    袁黄(1533~1606),初名表,更名黄,字坤仪,号了凡,嘉善(今属浙江)人,一作吴江(今江苏苏州)人。隆庆四年(1570)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宝坻知县,调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后遭诬陷,罢职归家。著述丰富,有《历法新书》、《群书备考》、《皇都水利考》、《两行斋集》等。传见朱鹤龄《愚庵小集》卷十五《赠尚宝少卿袁公传》、同治《苏州府志》卷一百五“人物”等。
    袁黄《游艺塾文规》扉页题识谓:“了凡先生旧有《谈文录》、《举业彀率》、《心鹄》等书,刊布海内,旧为艺林所传诵。”《谈文录》今未见。
    57.心鹄(佚) 袁黄撰
    袁黄有《谈文录》,已著录。
    袁黄《游艺塾文规》卷二“破题”:“丁丑以前程墨,《心鹄》中已备论之。今自辛丑溯至庚辰,录其佳者与汝一阅。”卷八“正讲五”:“丁丑以前具载《心鹄》诸书者俱不论,论近刻乡卷。”知《心鹄》所论,主要以万历五年(1577)前乡会试程文墨卷为评述例证。《心鹄》一书,未见著录,其单行本盖已亡佚。汪时跃《举业要语》辑有该书条目,李叔元辑《新锲诸名家前后场肄业精诀》卷二利部则收有《心鹄》佚文十九则。李氏按语称袁黄曩日著有《举业心鹄》,“彼《心鹄》中所载文训,计十九段,言言中骤,句句合诀”。此十九条所论涉及养气、读书、师古、炼格等习文诸端。《肄业精诀》今存万历三十二年(1604)建邑书林陈氏存德堂刊本。
    58.举业彀率一卷 袁黄撰
    袁黄有《谈文录》,已著录。
    袁黄《游艺塾续文规》卷四《了凡先生论文》曰:“丁丑岁予著《举业彀率》,备论炼格之法,传之四方,颇于时艺有益。”可知《举业彀率》撰成于万历五年(1577)。刘元珍《从先文诀》卷下小引亦曰:“袁了凡《举业彀率》,今日已为板局,而犹多引用。”此书专论制举文法,所援引之程文多出自嘉、隆间,故至万历时已有旧说之憾。首为文章概说,强调精神、识见、理路、涵养诸端。其次为“论格”,详论炼格之法。后依八股之体,分述破题、承题、起讲、提法、小股、大股、过文、缴、小束、大结等作法。
    有明末刊本,今存清抄本据以抄录,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59.游艺塾文规十卷 袁黄撰
    袁黄有《谈文录》,已著录。
    《游艺塾文规》又名《举业定衡》,卷一为如何工于时文之综论,凡十八则,举“墨卷当看”、“文贵自得”、“文贵说理”、“文贵养气”诸说,明读书修养之窽要;卷二至卷十则分论破题、承题、起讲等作法,所评以万历八年(1580)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乡会试程文墨卷为据,论证结合,指点津梁。
    存万历三十年(1602)余文台刻本,藏清华大学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据以影印,此本又见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安徽省博物馆。另武汉大学出版社已出版《〈游艺塾文规〉正续编》整理本。
    60.游艺塾续文规十八卷 袁黄撰
    袁黄有《谈文录》,已著录。
    《续文规》最终或为袁氏弟子所编成,卷一至卷九所录为三十六家论文,多为明中叶古文及时文名家之论说(包括袁黄自己),颇具文章学文献价值;卷十至卷十八论破题、承题、小讲、正讲等作法,评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乡试与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会试程文墨卷,以接续《文规》之论。
    存明刻本,藏国家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据以影印;又日本内阁文库藏别一明刊本。
    61.宝坻政书·训士书一卷 袁黄撰
    袁黄有《谈文录》,已著录。
    《宝坻政书》十二卷,为袁黄知宝坻县时所撰,门人刘邦谟、王好善辑。其中《训士书》则专为指导县中士子举业、以振文风而设。据书前小序,袁黄尝著《会约》,乃约诸生为课,“就时文中悬断其心,术之邪正,若烛照数计”,为艺林之指南,因辑以成《训士书》。《会约》共八则,包括经义体现人品高下、时义尚温顺典雅、读书当借传以明经、阐理毋信程朱而疑孔孟、为文务以明白浅易之词发渊永精微之理等。下列作论法六则,作表法四则,作策法二则。汪时跃《举业要语》即尝选辑袁氏《训士书》相关内容。
    《宝坻政书》今存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建阳余氏刻《了凡杂著九种》本,藏国家图书馆。
    62.作论秘诀心法不分卷 汪正宗撰
    汪正宗(约1536~?),浙江人,生平未详。该著自序称“髫年习举子业,颇笃志于文,而尤专心于论,已三十于兹矣”,时万历元年(1573),作者已近不惑,仍为庠生,于五马精舍设学馆,诸友问求论诀心法,遂撰成此书。
    作者于自序中称赏宋人陈傅良“作始之功”,所撰亦颇受陈氏《止斋论祖》之影响。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论贵知纲领,分述“格局严整、规矩俊伟”、“构思精微、造语雅健”、“识见超群、笔力警策”、“学问该博、蕴藉渊源”四端;第二论贵知节目,依论之体制程式,分述破题、承题、原题、起讲、接题、正讲、小结、大结等技法;第三为作论要诀,其谓“凡作论,立意文先,遣辞为次”等即袭《止斋论祖》而来;第四为“论诀目录”,引例文三十三篇,间附评语、眉批,亦仿《止斋论祖》之体例。
    有明抄本,藏国家图书馆。
    63.文字谈苑·谈文二卷 王弘诲辑
    王弘诲(1542~1615),字绍传,一字忠铭,定安(今属海南)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选庶吉士,预修《穆宗实录》,书成授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以病乞休致仕,卒于乡。著有《尚友堂稿》、《天池草》等。传见黄佐《南雍志》第五“职官年表”上、道光《广东通志》卷三百二“列传三十五”。
    《文字谈苑》共四卷,乃辑录古今各家论作文与书法之文而成,其中卷一、卷二论文法,卷三、卷四论字法。论文二卷,古文第一,抄掇自陈骙《文则》而来;时文第二,分总言、析言、微言三目,综论时文作法。王弘诲《文字谈苑题辞》自述“是编为予往岁贰北雍时所辑,萃古今诸家所论文字之法,凡四卷,题曰‘文字谈苑’,谋锓诸梓,俾诸生人持一编,时加览玩”,据雷礼《国朝列卿纪》卷一百六十二“国子监司业年表”所载,王氏万历七年(1579)由编修任国子监司业,十年(1582)升右谕德,掌南京翰林院,知该著当辑于此三年间。
    《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今存明胡文焕编《格致丛书》本。
    64.困学纂言·论文二卷 李栻撰
    李栻,字孟敬,丰城(今属江西)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魏县知县。万历初,升任湖广监察御史,迁浙江按察副使。后忤时宰,上疏致仕,归隐西山,究心理学。著有《论语外编》、《中庸庸言》、《孟子道性善》、《困学纂言》、《历代小史》等。传见光绪《江西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李栻有《困学纂言》六卷,专于游艺讲学,分类次叙,其卷五分“读书”、“作文”二目,卷六为“举业”,皆采掇前人论说而成。
    有万历二年(1574)马文炜刻本,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以影印。
    65.山堂肆考·文章一卷 彭大翼编
    彭大翼,字云举,又字一鹤,扬州(今属江苏)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以岁贡荐梧州通判,后任云南沾益州知州。博览群书,积四十年编撰《山堂肆考》。生平略见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山堂肆考》为彭大翼所编大型类书,成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后浸淫散佚,万历四十七年(1619)大翼孙婿张幼学踵事增定,遂成完帙。全书分宫、商、角、征、羽五集,四十五门,门又分子目。是书“文学”门分“经术”、“著书”、“藏书”、“博学”、“文章”、“诗”、“赋”、“志”、“论”、“颂”、“箴”、“书问”、“露布”、“檄”等十四目,其中“文章”一卷为古今文章论评、文人轶事、作文法度之资料汇辑。
    《山堂肆考》有万历刻本,又有《四库全书》本。
    66.鸿苞文论一卷 屠隆撰
    屠隆(1543~1605),字长卿,一字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等,鄞县(今属浙江)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除颍上知县,历官青浦知县,礼部仪制司主事。罢归,益纵情诗酒。著有《由拳集》、《白榆集》、《鸿苞集》等。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八。
    屠隆文中所论,取径秦汉,同七子一派,以六经、诸子之文为尚,标举风骨格力,欲矫唐宋古文之弊;同时亦已省察李、何诸公“模辞拟法,拘而不化”,“独有周汉之句法耳”。故又强调“自得”,主张“取材于经史,而镕意于心神;借声于周汉,而命辞于今日”。
    《澹生堂藏书目》卷十四“诗文评·文式文评”著录作“《鸿苞文论》一卷”,当明人自《由拳集》卷二十三“杂著”辑出单行。《由拳集》存万历八年(1580)冯梦祯刊本,藏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据以影印。《历代文话》即据此整理,题作《由拳集·文论》。
    67.鸿苞·论文一卷 屠隆撰
    屠隆有《鸿苞文论》,已著录。
    屠氏有《鸿苞》四十八卷,为其晚年所著,多为杂文、案牍,《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言放诞而驳杂”。是著之卷十七论文,卷十八论诗。卷十七有《六经》、《道德阴符》、《文章》、《文行》、《求名》、《古今钜文》、《三长》、《论诗文》诸篇。首二篇评“六经”及《道德》、《阴符》二著,《文章》至《三长》五篇论评古今文章及文人,末篇兼论诗文。
    《鸿苞》有万历三十八年(1610)茅元仪刻本,藏天津图书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以影印。《历代文话》选录《文章》、《文行》、《求名》、《古今钜文》四篇,题作“文章四题”。
    68.谈艺录一卷 冯时可撰
    冯时可(1551~1619或1620),字元成,一字元敏,号敏卿、文所、天池山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任兵部主事,官至湖广布政司参政。以文名,有《易说》、《诗臆》、《左氏讨》、《冯元成选集》等。传见《明史》卷二百九“冯恩传”附、何三畏《云间志略》卷二十《冯宪使文所公传》。
    该著原见收于《冯元成选集》,以论诗文为主。冯氏论文持“以文维世”之文道合一观,指出“文章之业,上者经天纬地”。其于历代文章尤崇秦汉,然于时人学秦汉“剽词摹字”及制艺“求惊人而不求服人,求媚世而不求维世”之弊颇多指摘。
    《澹生堂藏书目》卷十四“诗文评·文式文评”著录“谈艺录一卷”,知时已有单行。《冯元成选集》存明万历刻本,藏国家图书馆,《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据以影印。
    69.雨航杂录·评文一卷 冯时可撰
    冯时可有《谈艺录》,已著录。
    《雨航杂录》共二卷,为杂说笔记,上卷论诗文为主,品评历代文章,亦载文人轶事;下卷则多记物产、杂事。冯氏持论直承韩柳,强调“以文维世”,反对浮靡文风,称赏史迁之文与杜诗皆“深厚高远”,指斥宋人文章“去古甚远,而不能经天下”。
    有《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据以排印,又有《四库全书》本等。
    70.玉堂日钞三卷(佚) 黄洪宪编
    黄洪宪,字懋忠,号葵阳,秀水(今属浙江)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参修《大明会典》,书成,升右春坊右庶子兼侍读。官至少詹事。著有《朝鲜国纪》等。传见崇祯《嘉兴县志》卷十四。
    《玉堂日钞》,《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存目著录,曰:“是编钞撮宋陈骙《文则》、李耆卿《文章精义》、明何良俊《论文》、王世贞《艺苑卮言》、吴讷《文章辨体》五家之言,共为一书。”今佚。
    71.举业要语 汪时跃编
    汪时跃,字起潜,休宁(今属安徽)人。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二十九“选举志”载其为万历四年(1576)举人。汪氏尝为詹淮辑《新刻重校性理集要》八卷(明末日新斋刻本)作补订。
    书前有汪时跃序,自称常年事举子之业,以至“肱已三折,技且五穷”,然犹钻研揣摩,著是书以为举业之金针。书中选录诸如吴默、袁黄、陶望龄、邓以赞、冯梦祯、李廷机、茅坤等明代时文家之文论,于每则之下均附选文出处及所选各家之姓名、乡里、科第和职官等,体例颇善。其间又时录汪氏按语,略叙其论文志趣。
    此书未见著录,今存明刻本,藏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72.重订举业卮言二卷 武之望撰
    武之望(1553~1629),字叔卿,号阳纡山人,临潼(今属陕西)人。万历十六年(1588)举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授霍邱知县,调江都,擢吏部。寻主文选司,忤当路,改兵曹。归里,闭门讲学,远近争师事之。后仕至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卒于官。著有《举业卮言》、《济阴纲目》、《济阳纲目》等。传见乾隆《西安府志》卷三十四。
    该著前有文翔凤《举业卮言序》、万历二十七年(1599)孟冬徐时进《刻武叔卿举业卮言引》。正文分内、外二篇,内篇分神、情、气、骨、质、品、才、识、理、意、词、格、机、势、调、法、趣、致、景、采二十章;外篇分读书、看书、涵养、造诣、法古、师范、铨次、释篇、释股、要语十章。内篇主文章理论,而外篇重写作实践,条分缕析,虽专为时文而设,实又通于古文。
    《澹生堂藏书目》卷十四“诗文评·文式文评”著录,有万历二十七年(1599)刻本,藏吉林大学图书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又有李元春辑《青照堂丛书》本。
    73.新刻官板举业卮言五卷 武之望撰,陆翀之辑
    武之望有《重订举业卮言》,已著录。
    陆翀之,字希有,生平事迹不详,尝删定《新刻顾会元注释古今捷学举业天衢》(万历二十七年万卷楼周曰校刻本),又辑《皇明馆课经世宏辞续集》(万历二十一年周曰校刻本)。
    该著由两部分组成,卷一为武之望所撰,卷二至卷五为陆翀之所辑前人论文语,当陆氏合辑而成。前部所收,与已著录武氏《重订举业卮言》二卷略有出入,其内篇二十章条目同,外篇十章条目改订作涵养、造诣、师法、拟古、读书、统论、支论、泛论八目。后部所辑,卷二为“会元衣钵”,收录吴默、邓以赞、孙鑛等历科会元论文语;卷三为“太史真谛”,收录董其昌、沈位、郭正域等馆阁文臣论文语;卷四为“名公谈艺”,收录黄汝亨、王衡、袁黄等文坛名家论文语;卷五为“先贤文旨”,收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前人论文语,并集古文旨十三条、古今名言三十余条。
    有万历二十七年(1599)绣谷周氏万卷楼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藏。
    74.墨卿谈乘·文诗一卷 张懋修撰
    张懋修(1555~1634),字子枢,一字斗枢,江陵(今属湖北)人,张居正第三子。万历八年(1580)状元及第,授修撰。张居正去世,懋修遭削籍戍边。昭雪后,蒐集编纂《张文忠公全集》,另有《墨卿谈乘》、《太史诗略》。传见光绪《荆州府志》卷五十四。
    《墨卿谈乘》为张懋修所撰笔记,分天地、经书、史集、人物、议论、禅玄、文诗、杂俎、字画、器物、草木、虫鱼等目,多抄辑而成。卷七“文诗”则记述诗、文杂论,凡五十八则,多引前人论说。
    《墨卿谈乘》有明刻本,《四库未收书辑刊》据以影印。
    75.董思白论文宗旨一卷 董其昌撰 赵维烈辑评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编修。出为湖广副使,累迁南京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敏。书画冠绝一时。著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等。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八。
    赵维烈,字承哉,上海人。清康熙间在世,有《兰舫词》一卷。传见王昶《国朝词综》卷十二。
    该著与《举业蓓蕾》一卷,原并被录置赵维烈辑《重订董思白先生传稿》之首,作为董氏制艺论著,今《传稿》已不传。《论文宗旨》又名《九字诀》,即将时文技艺归结为宾、转、反、斡、代、翻、脱、擒、离九字法,如卷首董氏题引自述“余准华严字母,一字为一势,稍证从前窗稿及程式墨卷”,所论多从禅理化出,又引程墨为据,以授行文之巧要。
    该著与《举业蓓蕾》合刊单行者,有清康熙二十年(1681)吴郡圣业堂书坊刻本,藏上海图书馆。按此本脱第八页,致使“代”字一诀缺失。明陆翀之辑《新刻官板举业卮言》卷三“太史真谛”、清李延昰《南吴旧话录》卷四“才笔”尽收此文,得以保留全貌。
    76.举业蓓蕾一卷 董其昌撰 赵维烈辑评
    董其昌有《论文宗旨》,已著录。
    《举业蓓蕾》为初学者讲授作文之学养进阶,凡“洗心是无上丹头”、“看书是大半功夫”、“记诵是些小过渡”、“作笔是自己受用”四章,阐发存性养心、涵咏经史之要诀。
    该著与《论文宗旨》合刊,有清康熙二十年(1681)吴郡圣业堂书坊刻本,藏上海图书馆。
    77.画禅室随笔·评文一卷 董其昌撰
    董其昌有《论文宗旨》,已著录。
    该文内容原见于《画禅室随笔》卷三“评文”,共十五则,论述时文作法。《画禅室随笔》四卷为清初杨补所辑,是卷《评文》即多据《论文宗旨》、《举业蓓蕾》二书删改而成。
    《画禅室随笔》有清康熙十七年(1678)汪汝禄刊本、乾隆三十三年(1768)董氏五孙绍敏校刊本,又有《四库全书》本等。《历代文话》据乾隆本整理。
    78.艺圃伧谈·谈文一卷 郝敬撰
    郝敬(1558~1639),字仲舆,号楚望,京山(今属湖北)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历知缙云、永嘉二县,累迁至户科给事中。后谪知江阴县。著有《小山草》、《谈经》、《艺圃伧谈》等。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八。
    郝氏著有《艺圃伧谈》四卷,卷一为“古诗”,卷二为“辞赋”、“乐府”,卷三为“唐体诗”,此三卷皆谈诗,卷四为“杂文”、“闲燕语”,则专谈文。论文主于平易,指出六经文字,妇孺可晓,故能垂世。论古文辞则谓六经以降,“韩、苏二子生千载后,起而鼎新”,力反“尊秦汉而薄唐宋”之见。
    《艺圃伧谈》有明末郝洪范刊《山草堂集》本,藏国家图书馆,周维德《全明诗话》已收。
    79.弹雅·论文一卷 赵宧光撰
    赵宧光(1559~1625),字凡夫,太仓(今属江苏)人。隐居寒山,潜心著述,尤精于书法、字学。著有《寒山蔓草》、《说文长笺》等。传见明朱谋垔《书史会要续编》、康熙《吴县志》卷六十。
    赵氏著有诗话著作《弹雅》,有十六卷本,其卷八“论文六”则专论古文及其修辞,赵氏自言:“论文者,诗法之余,诗亦文也,偶一及之。”
    《弹雅》有明天启二年(1622)刻本,藏山东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
    80.说类·论文一卷 叶向高编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号台山,福清(今属福建)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万历三十五年(1607),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历神宗、光宗、熹宗三朝,两入中枢,累官至内阁首辅。著述甚富,有《玉堂纲鉴》、《四夷考》、《纶扉奏草》、《苍霞草》、《苍霞续草》等,又编有《说类》(林茂槐增删之)。传见《明史》卷二百四十。
    《说类》六十二卷,皆采摭唐宋说部之文,其卷十八“文事部”之四专辑前人论文之语。该卷分文体、文诀、文辞、文才、文为笔、文愈疾、文有神功、破题、题跋、俳谐文、竄文夙憾十一题,分别辑自《清波杂志》、《老学庵笔记》、《西京杂记》、《唐摭言》、《归田录》、《渑水燕谈录》、《独异志》、《云麓漫钞》、《墨庄漫录》,《避暑录话》、《云溪友议》等著。
    有明刻本,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以影印。
    81.问奇类林·文学二卷 郭良翰辑
    郭良翰,字道宪,莆田(今属福建)人。父应聘,字君宾,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历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万历中,良翰以荫官太仆寺寺丞。有《孙武子会解》、《周礼古本订注》等。
    良翰辑有类书《问奇类林》三十五卷,搜集古今轶事,自序称“事各分门,门各比类,类各为节”。卷十六至十八为“文学”门,其中卷十六“文学上”、卷十七“文学中”多评古今文人、文章,亦兼及诗、赋。此二卷搜罗广泛,兼采古今,如“文学中”即收录王世贞《文章九命》。卷十八“文学下”则专论诗歌。
    有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黄吉士等刻增修本,《四库未收书辑刊》据以影印。
    82.雅林指玄(佚) 舒用中编
    舒用中,字舜卿,号少轩,衢州(今属浙江)人。万历间在世,以刊书为业,有天香书屋。尝刊《重刻增改标题音注历朝捷录大成》(万历十二年)、《风教云笺》前后卷(万历十三年),《校刻历朝捷录百家评林》(万历十六年)等。
    《雅林指玄》,民国《衢县志》卷十五“艺文志下”著录,列于“文评选”类。据著录,此书前有袁黄万历十二年(1584)序,后有舒用中跋,称购得茅坤论文数篇,“自班马以至唐宋,期间根柢理道,有切于论文者,悉取而录之,名曰《指玄》。篇篇大雅,字字玄邃,似又为艺林之绳尺矣”。
    83.新刻诗文要式一卷 胡文焕校刊
    胡文焕,字德甫,号全庵、抱琴居士等,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监生。万历间构文会堂藏书,又设书肆,以刊书为事。著有《文会堂琴谱》、《古器具名》、《胡氏粹编》、《诗学汇选》、《文会堂诗韵》、《文会堂词韵》等。
    是著丁申《武林藏书录》卷中“文会堂”条、《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存目“《文会堂琴谱》六卷”条均著录。收入《格致丛书》,未署撰者,卷首题下署“钱塘胡文焕德甫校”,其内容与曾鼎《文式》卷一相同,后者系抄录赵撝谦《学笵》而来,二书均保留赵氏按语。
    今存万历胡文焕刻《格致丛书》本。
    84.新锲诸名家前后场肄业精诀四卷 李叔元辑
    李叔元,字端和,一字赞宇,号鹿巢,晋江(今属福建)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授刑部主事,擢礼部仪制员外郎,历官至湖广左布政使。后因力争冤案,罢归。崇祯初,起光禄寺卿兼太仆衔,旋归卒,享年七十四。著有《四书说》、《春秋传稿》等。传见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六十八、道光《晋江县志》卷三十八。
    是书凡四卷,各标以元、亨、利、贞。元、亨二部述作文要法。元部首以文章总论、文有三造、文有五得等概述文章体要,次依文章体式,由首至尾,分述破题、承题、起讲及至小束、大结之作法大要;亨部论各题作法,悉举长题式、搭截题式、首尾相应题式等各样题式,援以范文,详加阐析,后录茅鹿门《举业要语》、沈虹台《论文要语》、袁了凡《心鹄》等明人论文语。利部首为“分类摘题偶联”,罗列甚广,以资造语构句之参考,次举养神、炼格、自得之行文三要,又列王阳明、茅鹿门等诸家之举业评语。贞部分述作论、诏、诰、表、判等诸体要诀,末附“王凤洲先生诗教”。
    有万历三十二年(1604)建邑书林陈氏存德堂刊本,藏台湾“国家图书馆”。
    85.论学须知一卷 庄元臣撰
    庄元臣(1560~1609),字忠甫,吴江(今属江苏)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中书舍人。三十六年(1608)吴中水灾,以救荒条上陈当事。后北上,卒济宁舟中。喜谈经济,究心文章,尝为《文论》十篇。著有《叔苴子》、《四书参觉符》、《三才考略》、《凤阁草》等。传见潘柽章《松陵文献》卷九。
    该著见收于《庄忠甫杂著》,以“论文家四要诀”为主体,分述作文立意、章法、句法、字法四方面精义。庄氏持论,文求“独至”,“皆本乎自然而发乎不得已”,故推尚眉山父子之文,“论苏文当熟”誉苏氏之法渊源《孟子》而能不袭其体制。
    《庄忠甫杂著》,存清初永言斋抄本,藏国家图书馆,《历代文话》已收。
    86.行文须知一卷 庄元臣撰
    庄元臣有《论学须知》,已著录。
    《行文须知》亦见收于《庄忠甫杂著》,乃以明代程文墨卷为例证,专论时文技法。庄氏以房屋架构为喻,举述作文“格、意、调、词”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又以近科程墨为据,分论破题、承题、起讲、提头、虚股、中股、末二股等节目,并总结程文所具“平淡、精神、圆融”三妙,以为模式。
    《庄忠甫杂著》,存清初永言斋抄本,藏国家图书馆,《历代文话》已收。  
    87.文诀一卷 庄元臣撰
    庄元臣有《论学须知》,已著录。
    《文诀》亦见收于《庄忠甫杂著》,属漫笔杂记,共计五十六则,虽不成系统,然不乏见解。如谓作文当身处文章习气之外,得之无心自妙;所重在涵养,贵于“积其识”、“养其气”,“须其含意怀情,郁积而发”,反对刻板模拟、刻意成文。
    《庄忠甫杂著》,存清初永言斋抄本,藏国家图书馆,《历代文话》已收。
    88.谈艺一卷 钱时俊、钱文光辑
    钱时俊,字用章,号仍峰,常熟(今属江苏)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湖广按察副使。著有《春秋胡传翼》三十卷。
    钱文光(?~1626后),字纯中,常熟(今属江苏)人。少与缪昌期(1562~1626)同砚席,博闻强记,长于作文,为诸生垂五十余年,数奇不售。后昌期死于阉祸,文光闻讯悲愤,病风而卒。传见康熙《常熟县志》卷二十“文苑”。
    《谈艺》一卷,附刊于钱时俊、钱文光编《皇明会元文选》。首为“冯吴二会元谈艺”,摘录冯梦祯、吴默之论制艺之语,后为“摘录诸家谈艺”,汇辑茅坤、宗臣、沈位、袁黄、范应宾、王衡等人论说。
    《皇明会元文选》有明万历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89.古今文评一卷 王守谦撰
    王守谦(1562前~?),字道光,号凤竹,灵璧(今属安徽)人。以岁贡授和州训导,升清河教谕。崇祯十四年(1641),流寇攻城,守谦年逾八十,犹率子孙登城瞭守,并随笔纪事。著有《小隐窝爽言》、《唤世编》等。传见乾隆《灵璧县志》卷三。
    《文评》原见收于王氏《小隐窝爽言》。《古今文评》一卷,为和刻本,据该本附日本平君舒所作跋,盖《爽言》传入日本,《文评》则被辑出单行。此为述评历代文章之文字,起先秦,迄于明代,尤详本朝。其持论推崇韩愈、苏轼之文,力反七子一派“文必秦汉”说,以为“文章之气格,因乎时代,不能不异者也;文章之精粹,本乎性灵,不能不同者也”。
    《小隐窝爽言》二卷,有明崇祯刻本,藏南京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古今文评》有日本享保十三年(1728)京都奎文馆刻本,《历代文话》即据和刻本整理。
    90.文字法三十五则 李腾芳撰
    李腾芳(1564~1632),字子实,号湘洲,湘潭(今属湖南)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知制诰,累官礼部尚书。崇祯五年(1632)卒于官,赠太子少保,谥文庄。有《李湘洲集》等。传见《明史》卷二百十六。
    《文字法三十五则》见收于李腾芳《李文庄公全集》卷九《山居杂著》,分条历述意、格、句、字、抢、款、进住、贴等三十五种作文法,从立意、格局之大至具体笔法之细,靡不阑入,语多精简,间以例证。
    《李文庄公全集》,有清光绪二年(1876)湘潭李氏刻本。《历代文话》已收。
    91.读书谱四卷 汤宾尹编撰,周清原辑
    汤宾尹(1567~1628后),字嘉宾,号霍林,宣城(今属安徽)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第二,授翰林院编修。历中允、谕德,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以党争罢归。崇祯初年,朝臣荐之起复,未及而卒。著有《睡庵集》等。传见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六。
    周清原,字浣初,一字雅楫,号且朴、蝶周,武进(今属江苏)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历官浙江提学使、工部侍郎。有《浣初词》。传见清秦瀛《己未词科录》卷二。
    《澹生堂藏书目》卷十四“诗文评·文式文评”著录汤宾尹《读书谱》五卷,今存周清原辑《借绿轩删订汤霍林先生读书谱》四卷。前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周氏序,谓“因霍林旧本芟繁就约,间增采先辈格言,别为四卷”,后录《陶石篑先生原序》。是编“论举业之法甚备”,卷一录王鏊、王阳明、唐顺之等十六家文论二十三篇,卷二录顾宪成、萧良有、李九我等十八家文论三十五篇,卷三录王衡、李鼎、武之望等六家文论十四篇,卷四录顾大韶、汤宾尹、茅坤等四家文论六篇并附诸名家文论。
    有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借绿轩刻本,藏首都图书馆。
    92.汤霍林先生裒选大方家谈文一卷 题汤宾尹编撰
    汤宾尹有《读书谱》,已著录。
    该著前有万历三十四年(1606)陶望龄序,即《借绿轩删订汤霍林先生读书谱》卷首《陶石篑先生原序》。正文录明人论文语凡五十余则,与《读书谱》重出,盖系抄录《读书谱》而成。
    该著又名《谈文裒选》,今存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尺波山房抄本,藏浙江大学图书馆。
    93.一见能文四卷 汤宾尹编撰
    汤宾尹有《读书谱》,已著录。
    是著前有崇祯元年(1628)汤宾尹序。书凡四卷,卷一首为“初学论文正印”,乃“总集诸名家论文真诀”以示作文绳尺;次为“操觚字法”,分述“之、乎、者、也、矣、焉、哉”等语助词之用法;复次为“文忌”,则为时文烂俗用语之汇摘。卷二为“初学字句文式”,萃集时辈之精工字句,类同李叔元《新锲诸名家前后场肄业精诀》卷三之“分类摘题偶联”。卷三、卷四为“初学作文式”、“各题入门文式”,备论时文法度。
    有明崇祯刊本,藏日本前田尊经阁文库。又有清节抄本一卷,题“汤睡庵太史论定一见能文”,仅抄录四卷本卷一之“初学论文正印”部分,藏上海图书馆。
    94.尧山堂偶隽七卷 蒋一葵编
    蒋一葵,字仲舒,号石原,武进(今属江苏)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人,历任灵川知县、京师西城指挥使,官至南京刑部主事。著有《尧山堂外纪》、《尧山堂偶隽》、《长安客话》等。
    是著《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存目著录,谓“盖王铚《四六话》之类”。书凡七卷,辑录前人制诰、笺表、赋序、启札中之比偶佳句及应对俳语,卷一为“六朝”,卷二、卷三为“唐”(五代附载),卷四至卷七为“宋”(元附载)。
    有明刻本,藏国家图书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据以影印,又有《碧琳琅馆丛书》本、《芋园丛书》本。另有明木石居刻本,题“木石居精校八朝偶隽”,下署“吴兴茅元铭鼎叔父重订”,藏国家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据以影印。
    95.小技臆谈一卷(佚) 胡来朝撰
    胡来朝,字光陆,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万历四十六年(1618)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传见明吕维祺《四译馆增订馆则》卷六“提督少卿”。
    该著《澹生堂藏书目》卷十四“诗文评·文式文评”著录,今佚。
    96.文字药一卷 叶秉敬撰
    叶秉敬,字敬君,号寅阳,衢州(今属浙江)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历官至荆西道布政使参议。寻移南瑞,未行而卒。著述宏富,凡四十余种,有《字娈》、《荆关丛语》、《书肆说铃》、《庄子膏肓》、《赋集》、《诗言志》等。传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该著前有万历三十八年(1610)叶秉敬自序,谓:“文字之为药也的矣,一部十三经、二十一史、《道德》五千言、《大藏》五千四百八十卷,何非文字,何非药耶?”欲以文字为药疗世人诸病,如治“骨董病”则斥时人“尤可异者,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自己心口置之不用,自己手笔遣之他方”,而以禅语“丈夫自有冲霄志,不向如来行处行”为药;治读书作文之“浑仑吞枣病”,则以夫子“三月不知肉味”为药。所论多寓太史公“谈言微中”之意。
    该著《澹生堂藏书目》卷十四“诗文评·文式文评”、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二“经籍·诗文评类”著录,收于明闵元衢编《闵刻》本,今存明万历间吴兴闵元衢刻本,藏宁波天一阁。
    97.文评一卷(佚) 叶秉敬撰
    叶秉敬有《文字药》一卷,已著录。
    该著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二“经籍·诗文评类”著录,亦见天启《衢州府志》卷十二“艺文志”,今佚。
    98.重校刻艺林古今文法碎玉集二卷 徐耒撰
    徐耒,字凤仪,号钟陵子,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明万历间在世。
    该著卷前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自序,上海顾成宪序,宝坻同知张兆元跋,知徐氏尝授学于宝坻县育英堂,乃编撰此书。卷首有“古今文法凡例”,分二十三目,为全书纲要,自“文法有所自始者”至“文法有各体样者”皆抄录自陈骙《文则》,略作调整删改。“文法有章法杂抄”和“文法有学古杂抄”则分别摘录《檀弓》以下诸大家及洪、永、成、正以后诸名家之字句篇章,以为作文示范。张兆元跋将此书与袁黄《心鹄》并称,然《心鹄》重在制义,而该著则通举古今文法。
    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刻本,藏上海图书馆。
    99.文坛列俎评文 汪廷讷撰
    汪廷讷(约1569~1628后),字昌朝,号无如,别署坐隐先生,新都(今属安徽)人。应乡试不中,捐赀谒选,官至宁波府同知。工诗赋,喜度曲,著有《坐隐先生全集》等。传见顾起元《坐隐先生传》(见《坐隐先生精订捷径奕谱》卷首)、董其昌《汪廷讷传》(见《曲海总目提要》卷十《天函记》)等。
    汪氏编有《文坛列俎》十卷,所录文章上自周秦,下迄明代,自“经翼”以逮“诗概”凡十类,每卷均冠以序说,略述编选旨趣及文体流变。
    该著有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环翠堂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历代文话》辑录每卷序说别为一卷。
    100.从先文诀内篇一卷外篇一卷 刘元珍辑
    刘元珍(1571~1621),字伯先,号东林居士,无锡(今属江苏)人。万历三十二年(1595)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升南京兵部郎中。后以论劾大学士沈一贯罢官归乡,与高攀龙讲学东林。光宗即位,起光禄寺少卿,未几卒。有《东林志》、《依庸絮语》、《湖畔逸农遗稿》等。传见《明史》卷二百三十一。
    该著卷前有万历四十二年(1614)刘氏自序,称遍搜名家诸论,“纂举其要,为《从先文诀》十有二则,而篇以内外分焉。内剖微旨而启灵心,外指通衢而便发轫”。内篇分养心、贵识、认脉、活机、养气、布势六类,“抉窍寻源”,主于说理;外篇分总式、立格、锻炼、摹古、知新、利钝六类,“据墨引绳”,主于谈法。全书共辑录王鏊、唐顺之、袁黄、茅坤等二十余位名家论文语,间附作者按语。
    有明万历间刻本,藏清华大学图书馆。
    101.如面谭二集·文学门一卷 题钟惺辑
    钟惺(1575~1625),字敬伯,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行人,历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以诗名,另立深幽孤峭之宗,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古唐诗归》,派益盛行,时谓之“竟陵体”。著有《史怀》、《隐秀轩集》等。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八。
    《如面谭二集》十八卷,为应用尺牍选集,署钟惺纂辑,当明末书坊伪托。其编纂体例为“识其门类而分别之”,共分十八门。此卷“文学门”,所辑以论文为主,兼收论诗、论学语。
    《如面谭二集》有明刻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据以影印。
    102.杨升庵先生批点文心雕龙十卷 刘勰撰,梅庆生音注
    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东莞莒县(今属山东)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家奉朝请,历任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车骑仓曹参军等职。著有《文心雕龙》。传见《梁书》卷五十。
    梅庆生,字子庾,江西建昌人。太学生。从曹学佺游。谢兆申自徐处得刘勰该著杨慎批点本,取他刻数种校正。庆生复汇集诸家校本,“乃肆为订补音注”(见谢兆申《刻批点〈文心雕龙〉跋》),初刊于万历三十七年。初刊本前有顾起元序、《梁书》刘勰本传、凡例八则及校雠姓氏。梅氏后又校勘增补,于天启二年刊第六次校定本,此本书末有谢兆申跋,后附梅庆生识略曰:“此谢耳伯己酉年初刻……距今一十四载,予复改补七百余字。”
    《澹生堂藏书目》卷十四“诗文评·文式文评”著录“《文心雕龙》八卷,杨慎批点”,“《文心雕龙注释》十卷,梅庆生注”。《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梅庆生《注释文心雕龙》十卷(南城人,太学生)”。
    今有万历三十七年(1609)初刊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又有天启二年(1622)第六次校定重修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
    103.王季重时文叙一卷 王思任撰
    王思任(1575~1646),字季重,号遂东、会稽外史,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兴平知县。崇祯间官江西按察司佥事。南明鲁王时,官至礼部右侍郎,进尚书。入清,绝食而死。有《王季重集》等。传见邵廷采《思复堂文集》卷二《明侍郎遂东王公传》。
    该著汇辑王氏叙人时文文字,凡五十八篇,精于评议,多涉作法技巧,亦有兼及古文论者。
    《王季重时文叙》一卷,有明末刻本,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亦见收于《王季重先生集》九种,存明末清辉阁刊本,藏国家图书馆等。又见收于《王季重先生文集》十三种,有明崇祯间刻本,藏上海图书馆等。另有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影印《王季重杂著》本。
    104.流翠山房集选八大家论文要诀不分卷 汪应鼎辑
    汪应鼎,字汝新,新安(今属安徽)人。生平不详。汪氏另尝刊汪元英辑《百梅一韵》四卷。
    是书辑选明人赵南星、袁黄、董其昌、吴默、赵之翰、汤宾尹、黄汝亨、王衡八家之论文要语,后附三年逐月逐日课程图说,书后又有万历四十三年(1615)汪应鼎识,盖其时汪氏授学于流翠山房,乃辑是编以示习文士子。
    该著存明万历间刻本,藏南京图书馆。
    105.文章缘起注一卷 题(梁)任昉撰,陈懋仁注
    任昉(460~508),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北)人。仕宋、齐、梁三代,梁天监中自秘书监出任新安太守。雅善属文,尤长载笔;时沈约擅诗,有“沈诗任笔”之称。明张溥辑有《任彦升集》。传见《梁书》卷十四。
    陈懋仁,字无功,嘉兴(今属浙江)人。明万历至崇祯间在世,万历中任泉州府经历。著述颇富,凡二十余种,如《泉南杂志》、《年号韵编》等。其最见称于时者,即《文章缘起注》与《续文章缘起》。传见清盛枫辑《嘉禾征献录》卷四十六。
    《文章缘起》一卷,旧题梁任昉撰。考《隋书·经籍志》载任昉《文章始》一卷,注曰“亡”。《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并载任昉《文章始》一卷,注曰“张绩补”。宋以来称为《文章缘起》,见收于章如愚编《山堂考索》前集卷二十一“文章缘起类”、陈元靓编《事林广记》后集卷七“辞章类”。该著为文体论专书,著录秦汉以来循六经文体所创变八十五类文体(今本少一“艺”类),录其始篇,辨其源流。然语焉不详,又不免疏漏,故陈懋仁为之作注,征引相关论说、史料予以补证。后清人方熊继之作补注。
    是书见收于《陈懋仁杂著》,存明崇祯间刻本,藏南京图书馆;另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据以排印,《历代文话》已收。
    106.续文章缘起一卷 陈懋仁撰
    陈懋仁有《文章缘起注》,已著录。
    此书继《文章缘起注》而出,陈氏以所传《文章缘起》略而未备,于该著已有八十四类文体外,更搜得六十五类,予以续补,体例亦仍之。
    是书亦见收于明崇祯间刻《陈懋仁杂著》,藏南京图书馆;又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据以排印,《历代文话》已收。
    107.文通三十卷闰一卷 朱荃宰撰
    朱荃宰(?~1643),字咸一,号白石山人,黄冈人。崇祯十二年(1639)乡试中式,任武康知县,卒于官。著有《周易内外图说》、《礼记会通》、《毛诗类考》、《文通》、《诗通》、《乐通》、《词通》、《曲通》等。传见乾隆《黄州府志》卷十一。
    据该著卷前焦竑《引》,《文通》大抵作成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间。朱荃宰自序称编有文、诗、乐、词、曲五通,“文则经史子集,篇章字句,假取援喻,条分缕析,而殿以统说”。全书即摭拾《文心雕龙》、《史通》及明人论文成说汇而成编,其所谓“殿以统说”者,乃末附闰一卷《诠梦》,仿刘勰《文心雕龙·序志》,述“起始究变,砭病会通”之旨。
    该著《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作“二十卷”,今存《文通》三十卷闰一卷,有天启六年(1626)黄冈朱氏金陵刊本,藏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历代文话》即据以整理。
    108.举业素语一卷 陈龙正撰
    陈龙正(1585~1645),字惕龙,号几亭,嘉善(今属浙江)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授中书舍人。十五年(1642),思宗下罪己诏,龙正呈生财、垦荒诸疏,被以“伪学”诋之,辞官归。明亡,杜门著书,未几卒。著有《朱子经说》、《政书》、《几亭集》、《几亭再集》等。传见《明史》卷二百五十八。
    该著见收于陈氏《几亭外书》卷七,分四目计六十三条,分别为“用功”二十一条、“为文”二十三条、“遇合”六条、“观文”十三条,以授弟子场屋得隽之法。末附会元评例三条。
    《几亭外书》有明崇祯间刻本。清孙福清曾校刻《几亭外书》二卷,收于《檇李遗书》,有清光绪四年(1878)孙氏望云仙馆刻本;《举业素语》见于此本卷一,然无明崇祯本所附“会元评例”。又陈氏《几亭全书》卷六十一《因述·举业述》,乃增删《举业素语》而成,有清康熙三年(1664)刻本。《历代文话》据《檇李遗书》本整理。
    109.澜堂夕话一卷 张次仲撰
    张次仲(1589~1676),字元岵,号待轩,海宁(今属浙江)人。天启元年(1621)乡试中式。明亡,隐居著述,以经学名世。著有《周易玩辞困学记》、《待轩诗记》。传见黄宗羲《南雷文定前集》卷七《张元岵先生墓志铭》。
    该著辑录张氏论诗文语,《昭代丛书》本杨复吉跋推测“盖先生少作”。论文为主,多有独得之见。如针对模拟,强调创意师时;文以“臭味”为贵,修辞、说理俱属第二事;文章未论妍媸,先辨真伪等。何伟然《夕话序》以“攫心语”相标榜。
    见收于明何伟然编《广快书》,存明崇祯间刻本;又有杨复吉辑《昭代丛书》庚集埤编本。《历代文话》据《广快书》本整理。
    110.艺活甲编五卷(佚) 茅元仪撰
    茅元仪(1594~1640),字止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茅坤孙。有大志,好谭兵。崇祯初,以荐授翰林院待诏。寻参孙承宗军务,改授副总兵官,著有《西崦》、《又岘》诸集。传见《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
    是著《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存目著录,谓:“此编皆评诗论文之语。当嘉靖中,元仪祖坤,与王世贞争名相轧。……元仪修先世之憾,故此书大旨主于排斥世贞。然世贞模拟之弊,虽可议者多,而元仪评论故人,又往往大言无当,所见实粗。”是书原有天启间刻本,入清奏毁,今未见。
    111.三元秘授六卷 题张溥撰,张廷济续补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选庶吉士。早年与同乡张采齐名,称“娄东二张”。后与郡中名士倡为复社,主张尊经复古,又以嗣东林自许。著有《春秋三书》、《历代史论》、《七录斋集》等。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八。
    张廷济,字叔未,嘉兴(今属浙江)人,张溥嗣孙。嘉庆三年(1798)解元,屡试礼闱不第,遂结庐隐居,以图书金石自娱。有《桂馨堂集》等。传见光绪《嘉兴府志》卷五十。
    该著原为四卷,刊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卷首有题名张溥所作序文。后张廷济续补《鸳鸯绣谱》二卷,重刊于清嘉庆四年(1799)。全书备述读书作文之诀窍心法,盖专为士子事举业而作。
    今存清光绪十五年(1889)善成堂重锓朱墨套印本、光绪二十五年(1899)新镌本。
    112.新刻张太史手授初学文式 题张溥撰,杨廷枢校
    张溥有《三元秘授》,已著录。
    杨廷枢(?~1647),字维斗,号复庵,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崇祯三年(1630)乡试第一。复社巨子。明亡,隐居邓尉山中。清顺治四年(1647),为清兵所俘,不屈赴死。传见《明史》卷二百六十七。
    此书为初学士子而作,其卷首曰:“取士首以八股,经生家父教子承,不啻家尸户祝矣。然求蒙之初,入门宜正,爰采先正论文要诀,汇成一篇以为学文者式。”其版式分上、下两层,下层计四十六则,先以破题式、承题式、起讲式等十一则述八股行文之法,次以单句题式、名理题式、实典题式等三十四则论各式题目写法,最后为看书式一则。上层首叙破题之法,次论语助词之用法,皆辅以实例。
    该著未见著录,初附刊于《镌张太史家传四书印》,有明刻本,藏内阁文库。和刻本《新刻张太史手授初学文式》盖自《四书印》别出单行,有日本享保十六年(1731)刻本,藏内阁文库。
    113.王耕玄文诀(佚) 王耕玄撰
    王耕玄,名未详。据张溥《七录斋诗文合集》诗稿卷一《送王耕玄谳狱江南》、马世奇《澹宁居诗集》卷中《送王比部耕玄谳狱江南》二首,则尝任刑部职。又《明诗平论二集》卷十六录有周之玙《贺王耕玄自西曹改除侍御》,知又由刑部改御史。
    《文诀》,未见著录,张溥《七录斋诗文合集·近稿》卷四有《王耕玄文诀序》,谓:“时文之说密矣,复以法苦之,不几申、商乎。虽然,苟无法焉,文益不治,是重困也。耕玄心恻焉,乃涉数则以教人,曰:‘如是焉,斯可矣。’……于是耕玄遂梓以行也……耕玄不教人以千言百言,而教人以法,是简胜之术也。”据此可知该著为指导时文作法之书。
    114.艺苑闲评·评文一卷 支允坚撰
    支允坚,字子固,号梅坡居士,嘉善(今属浙江)人。性笃孝。明季民解白粮繁重,允坚上书陈“北解十弊”,当事用其言,为乡人所称颂。子孔愿,字功禹,康熙十四年(1675)恩贡生,官桐庐教谕。著有《异林》等。传见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二十一。
    该著二卷,上卷评文、下卷评诗,见收于支氏《梅花渡异林》卷九、卷十。光绪《嘉兴府志》卷八十一“经籍二·集部·诗文评”著录“《艺苑闲评》二卷”,则原为单行。评文一卷共六十则,汇集前人论说,品评诸家得失,皆随笔辑合而成。
    《梅花渡异林》十卷,有崇祯间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以影印。
    115.翰海·文部一卷 沈佳胤辑
    沈佳胤,号锡侯,自署漱芳居主人,陈继儒门人。
    《翰海》共十二卷,卷前有崇祯三年(1630)陈继儒序。该著为分类纂辑之尺牍选集,其卷十“文部”,以论文为主,兼论读书、书画。“论文”部分首列曹丕《典论》,后辑历代论文书,明人之作占其大半。
    有明末徐含灵刻本,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四库禁毁书丛刊》据以影印。
    116.杜氏文谱三卷 杜浚撰
    杜浚,字深伯,号逸休生,晋陵(今江苏常州)人。著有《杜氏四谱》等。
    该著见收于《杜氏四谱》(凡十二卷,诗、文、书、画各三卷),各谱均多辑录古人成说。《文谱》卷一总论文体,首录陆机《文赋》,续以“文法”、“诗文体制”,备述诗文各体之源流、特征。卷二“文式”,专论作文技法,列培养、入境、抱题、立意、用事、造语、下字、取谕八目。卷三为古文评,首论“文有十妙十病”;次述“文则”,分别为看大概主张、文势规模、纲目关键、警策句法四则;以下“文评”则品评历代文章之优劣得失。
    《澹生堂藏书目》卷十四“诗文评·文式文评”著录“《杜氏文谱》三卷”,今存明刊补修《杜氏四谱》本,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历代文话》据以整理。
    117.书文式·文式二卷 左培撰
    左培,字因生,宛陵(今安徽宣城)人。崇祯间在世。
    该著见收于《书文式》(《书式》、《文式》各二卷),有章世纯、詹应鹏二序(《书式》有蒋棻序)。据《凡例》,两式之体例均“首列名公之论于前,而附诸法于后”。《文式》上卷“历科诸先生文语”,辑录成化乙未科王鏊迄崇祯辛未科吴伟业、张溥、马世奇、陈泰来、锺震阳诸家论文语,凡六十七人语七十八则。下卷分八股窽言、长短窽言、大题总论、章法、篇法、股法、调法、句法、字法、元魁文品诸目,示左氏论时艺作法之大凡。
    有日本享保三年(1718)京都刊本,《历代文话》据以整理。
    118.文话(佚) 李云辑
    李云,生平不详。
    《绛云楼书目》卷三“文说类”著录,今佚。
    119.修辞备用一卷(佚) 未题撰者
    《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
    120.古文法则四卷(佚) 未题撰者
    《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题无名氏作,明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明王道行《笠泽堂书目》亦著录。
    121.古文心诀一卷(佚) 未题撰者
    《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文史类”著录,题无名氏作,明王道行《笠泽堂书目》亦著录。
    122.论文心印一卷(佚) 未题撰者
    《澹生堂藏书目》卷十四“诗文评·文式文评”著录。
    123.茅坤语助一卷(佚) 未题撰者
    《澹生堂藏书目》卷十四“诗文评·文式文评”著录。
    124.文式录一卷(佚) 未题撰者
    《澹生堂藏书目》卷十四“诗文评·文式文评”著录,司马泰《广说郛》第二十卷尝收《文式录》(见《千顷堂书目》卷十五)。
    125.学文凡例(佚) 未题撰者
    见收于司马泰《三续百川学海》己集,《千顷堂书目》卷十五著录。
    126.文法奥论(佚) 未题撰者
    见收于司马泰《三续百川学海》己集,《千顷堂书目》卷十五著录。
    作者简介:陈广宏,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龚宗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章学著述汇编、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5ZDB66)的阶段性成果。
    原载《复旦学报》2016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