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家铉翁《则堂集》漏佚、隐佚、误收诗文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文学遗产网络版 佚名 参加讨论

    闫雪莹
    摘要:宋末家铉翁《则堂集》原本散佚,乾隆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而收入《四库全书》。近检四库本《则堂集》及相关文献,考有《则堂集》佚文1篇,集内隐藏佚诗2首,误收诗3首。另《宋代蜀文辑存》有家铉翁文5篇,其中4篇未见《全元文》收录。
    关键词:家铉翁;《则堂集》;佚文;佚诗
    家铉翁(1213-1298?)是南宋末年以气节闻名于世的爱国士大夫,号则堂,眉州人。以荫补官,赐进士出身,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宋亡,守志不仕,被元廷圈禁于河间,以授徒为业。元成宗即位,放还,时年82岁。《宋史》卷421有传,有《则堂集》6卷、《春秋集传详说》30卷传世。其文集,明孙能传、张萱等编《(明)内阁藏书目录》卷3著录“《则堂先生文集》六册全,宋末家铉翁著,名《瀛洲集》,凡十七卷”,《国史经籍志》卷5作“《则堂集》十六卷”,《千顷堂书目》卷29作“《则堂先生文集》十八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文集二十卷,则已全佚,惟《永乐大典》收其诗文尚众,谨裒合排比,以类相从,厘为文四卷、诗词二卷。”近检《则堂集》及相关文献,考有《则堂集》漏佚之文1篇,集内隐藏佚诗2首,误收诗3首。另《宋代蜀文辑存》载有家铉翁文5篇,其中4篇未见《全元文》收录。今考录如下,以备博雅。
    一、佚文:书苏轼《相视新河次张秉道韵》诗后[1]
    旧闻乡曲前辈言,东坡先生将卜居于杭,乃买田阳羡。以先之志,实在杭,而不谓阳羡可久居也。观公《题寿星寺》及《寄张秉道》二诗,可以见平日之志。山之苍苍,泉之涓涓,公之精神,无一日不在是也。铉翁侍亲东来,奠居此邦垂三十年,亦惟曰先生经行之旧,每当撰杖入麓,慨然遐想,为公拂拭旧题,徘徊其下不能去。复得二诗墨本,以授住山龚君文焕,俾勒石岩窦,以认来者。龚君因请摘诗中语,扁宾位曰一庵。予不得而辞也,敬跋诗后。
    咸淳六年(1270)十一月旦。是日冬至。眉山家铉翁书。
    按:此文见于宋道士孟宗宝所撰《洞霄诗集》卷2[2],四库本《则堂集》及《全元文》均未载。《洞宵诗集》乃《四库》未收书,多载古今名公尤其是唐宋诸贤游访洞霄宫的诗文题咏。洞霄宫在余杭县西南18里,读家铉翁《则堂集》可知其一生曾多次游历洞霄宫。家铉翁有诗《寄洞霄道友清溪翁》,《洞宵诗集》卷9题作《诗寄洞宵道友清溪翁书于寓舍归洁》,“寓舍归洁”,据其《志堂说》乃“古瀛归洁道院”,可知该诗作于他羁留河间府时,其诗抒发了对洞霄道友的思念之情。此外,家铉翁还有两篇文章为洞霄宫而作:其一,咸淳九年(1273)六月作《洞霄宫庄田记》(载《洞霄图志》卷4,四库本),其时尚在南宋;其二,元贞元年(1295)九月作《洞霄宫记》,此时他已被放还,时值洞霄宫复建告成,元朝政府请他为记。
    《洞宵诗集》卷2载有苏轼《相视新河次张秉道韵》,此诗在家铉翁跋文之前。家铉翁生平资料,《则堂集》中所见不多,而家铉翁在该文中云:“铉翁侍亲东来,奠居此邦垂三十年”,由篇末“咸淳六年(1270)书”可知,以此前推三十年,则为1240年前后,而1240 年是理宗嘉熙四年。据此可知,家铉翁父入临安任职当在嘉熙三、四年间。该文为研究家铉翁生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隐佚诗(一)
    洛花古来称第一,人人爱花几人识。
    惟有天津桥上观物翁,独向根心验生色。
    四时之春四德元,惟花与翁天其天。
    舂陵无人彭泽不可起,千载识花一邵子。
    按:此诗见于《则堂集》卷5《牡丹坪诗并引》的“引”中,其《引》曰:“曩在吴门幕府,人有问余者曰:‘莲以周子为知已,菊以靖节为主人。牡丹名花也,独未有所属,舒元舆一赋甚丽,君许之乎?’曰:‘否。元舆比德于色,花之羞也。康节邵子其牡丹知已乎?’因为诗曰:‘洛花古来称第一,人人爱花几人识。惟有天津桥上观物翁,独向根心验生色。四时之春四德元,惟花与翁天其天。舂陵无人彭泽不可起,千载识花一邵子。’今三十年矣。近见洛阳人书以遗之,寄题种花处。夜梦人语余云:‘子忆大峨中峰乎?吾家其下。’觉而味其语,岂牡丹坪为皇人守花者乎?谩成此诗,见乡国之思也。” 据此《引》所说,此诗乃家铉翁30年前之旧作,隐藏于《牡丹坪诗》“引”文中,在《则堂集》《全宋诗》等诸集中并未独立成篇,故以“隐佚诗”称之。
    三、隐佚诗(二)
    西州最重眉山饼,冬后春前无别羞。
    今度燕山试收拾,中间惟欠一元修。
    按:此诗见于《则堂集》卷6中的一首长文诗题,其诗题云:“西州旧俗:每当立春前后以巢菜作饼,互相招邀,名曰东坡饼。顷在燕,尝有诗云:‘西州最重眉山饼,冬后春前无别羞。今度燕山试收拾,中间惟欠一元修。’‘元修’即巢菜之别号,盖豌豆菜也。东坡故人巢元修尝致其种于黄冈下,因得名‘元修’。南方有之,燕中无此种,余来河间再见,立春感旧事用前韵。”其“用前韵”所作新诗凡三首如下:
    朔风吹我过瀛州,釜甑生尘转可羞。
    聊向春前寻故事,定知食饼记前修。(自注:河间士友甚知慕东坡,以为元遗山一派之所从来也。)
    我家自贵东坡饼,不为人间肉食羞。
    闻道西山薇蕨长,摘来我可辈元修。
    凄凉如在黄冈下,苦淡从教邻壁羞。
    拟向城隅问耕稼,锄犂 阙坏不堪修。
    按:南宋灭亡后,家铉翁以“祈请使”的身份被押解到元大都,后被流寓河间。据“顷在燕,尝有诗云”、“今度燕山”、“燕中无此种,余来河间再见”及前韵新诗中“朔风吹我过瀛州”、“西山”等语可知,此诗当是家铉翁移居河间前在元大都圈禁间之旧作,借此诗题得以保存。然此诗在《则堂集》《全宋诗》等诸集中并未独立成篇,也为其“隐佚诗”之一。
    四、误收诗《和唐寿隆上元三首》
    家铉翁《则堂集》卷6有《和唐寿隆上元三首(壬戌[3])》:
    满城和气在春台,玉漏沉沉铁锁开。明月谁知千里共,华灯同照万人来。 市桥未涨丰容柳,江路犹残的皪梅。欲与先生拼醉赏,未须归去隐蒿莱。(其一)
    明月升天镜上台,灯如莲沼万枝开。恨无立部歌仍舞,空有游人往更来。 秀如王子登门竹,味胜曹公止渴梅。已向歌谣挹和气,预知丰岁变污莱。(其二)
    几年踪迹远中台,梦想传柑宴斝开。懒拥牙旗穿市去,纵看玉李堕天来。 从教独照青藜炬,莫使轻吹画角梅。也有江风浮彩巘,坐令形势卷东莱。(其三)
    按:这三首诗非家铉翁之作。查诗题《和唐寿隆上元三首》所署的“壬戌”年,在此前后有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理宗景定三年(1262)。学术界一般认为,家铉翁生年在南宋嘉定六年(1213)[4],卒年在大德二年(1298)前后[5],此间(1213-1298)的壬戌年为理宗景定三年(1262),其时家铉翁尚在南宋,而《则堂集》中所载,除了《浙西判官高越可水部郎中制》等极少数篇章外,余皆作于河间,故《则堂集》又名《瀛洲集》。所以该诗在时间上与家铉翁不符。而北宋胡寅《斐然集》卷3则载有《和唐寿隆上元五首(壬戌)》如下:
    满城和气在春台,玉漏沉沉铁锁开。明月谁知千里共,华灯同照万人来。 市桥渐涨丰容柳,江路犹残的 皪梅。欲与先生拼醉赏,未须归去隐蒿莱。(其一)
    明月升天镜上台,灯如莲沼万枝开。恨无立部歌仍舞,空有游人往更来。 续法未能窥佛祖,赓歌聊得继欧梅。壮心消尽嬉游兴,矧复斑衣怅老莱。(其二)
    名章络绎走陪台,得对春风一笑开。楼外未知明月出,袖中疑有夜光来。 秀如王子登门竹,味胜曹公止渴梅。已向歌歌谣挹和气,预知丰稔变污莱。(其三)
    山褰云色暗阳台,俄复晨曦万里开。行雨忽随新梦断,春风还似故人来。 精神总属陶潜柳,燮理须归傅说梅。已共此邦同乐岁,更须躬稼辟田莱。(其四)
    几年踪迹远中台,梦想传柑宴斝开。懒拥牙旗穿市去,纵看玉李堕天来。 从教独照青藜炬,莫使轻吹画角梅。也有江风浮彩巘 ,坐令形势卷东莱。(其五)
    按:其诗的第一首、第二首的前四句和第三首的后四句、第五首合在一起正是家铉翁《则堂集·和唐寿隆上元三首》,其中“预知丰岁变污莱”中的“岁”字,胡寅《斐然集·和唐寿隆上元五首》作“稔”,余则完全相同。胡寅(1098-1156),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宁崇安人,胡安国弟之子,安国养为己子。宣和三年(1121)进士,靖康(1126-1127)初召为校书郎。杨时为祭酒,寅从之学。迁起居郎,金人南侵,上书高宗,言当纠合义师,北向迎请,不宜遽践大位,遂奉祠归。复召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时议遣使入云中,寅疏寝罢使命。高宗嘉纳,寻以徽猷阁直学士致仕。秦桧恶之,坐讥讪朝政,安置新州。桧死复官,绍兴二十六年(1156)卒,终年59岁,谥文忠。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崇正辨》《斐然集》。《宋史》卷435有传。1098年至1156年间的壬戌年为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此时胡寅45岁,与胡寅创作时间正和。由此可以认定,《和唐寿隆上元三首(壬戌)》不是家铉翁的作品,而是北宋胡寅的作品。检《全宋诗》,卷3344“家铉翁二”载《和唐寿隆上元三首(壬戌)》(第64 册第39954页),卷1873“胡寅三”载《和唐寿隆上元五首(壬戌)》(第33册第2097页),两家重见,当以胡寅作此诗为准,故《则堂集》卷6及《全宋诗》卷3344“家铉翁二”所载之《和唐寿隆上元三首》为误收,当删。
    五、《宋代蜀文辑存》所载佚文 4 篇
    另外,傅增湘编《宋代蜀文辑存》卷94(第33册第36-46页,1943年刊本)载家铉翁文5篇,分别是:《申中书省送朱元昇三易备遗状》(见本书)、《洞霄宫庄田记》(载《洞霄图志》卷4)、《<春秋集传详说>序》(《四库全书》已载)、《雪崖说》(载《永乐大典》卷9763)、《一庵说》(载《永乐大典》卷20300)。上述5篇,除《<春秋集传详说>序》乃是家铉翁《春秋集传详说》自著原序,见载于《全元文》卷407(家铉翁一),其他4篇均未见载于《则堂集》,且《全元文》亦未收录。又检《全宋文》,发现《全宋文》亦收录家铉翁《则堂集》,在第349册卷8066-8072,且辑录了《宋代蜀文辑存》的5篇文章。特此说明,以备博雅。
    注释:
    [1]题为笔者所加。
    [2]《宛委别藏》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6-17页。
    [3]戌,原误作“壬戍”。
    [4]林景熙《闻家则堂大参归自北寄呈》(《霁山集》卷 1)诗下有元代章祖程注云:“至元三十一年(1294)甲午,召还放自便。乃归江南,时年八十有二矣。”据此推其卒年在 1213 年。
    [5]《宋史》本传载:“元成宗皇帝即位(1294),放还……又数年以寿终。”因有“数年”字样,故一般认为卒于大德二年(1298)前后。
    [作者简介]闫雪莹(1976-),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唐宋元文学。
     

原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3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