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文選》賦類研究資料彙編(八)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文学遗产网络版 佚名 参加讨论

    七  現代
    林紓
    【流别論二(節録)】彦和稱當時英傑,但有十家,荀況、宋玉、枚乘、相如、賈誼、王褒、孟堅、平子、子雲、延壽也。太沖諸人不與焉。鄙意謂足與《兩都》抗席者,良爲平子之《兩京》。東漢自光武及和帝,均都洛陽,西都父老頗懷怨望。故孟堅作《兩都賦》,歸美東都,以建武爲發端,詳叙永平制度之美,力與西都窮奢極侈之事相反,以堅和帝西遷之心,雖頌揚,實寓諷諫。平子之叙西京,尤侈靡無藝:首述離宫之妍華,次及太液之三山,又次及於水嬉獵獸,雜陳百戲;百戲不已,又叙其微行,及歌舞靡曼之態,縱恣極矣。一轉入東京,則全以典禮勝奢侈。孟、張二子,皆抑西而伸東,以二子均主居東者也。左思仍之,故三都之賦,力排吴、蜀,中間貫串全魏故實,語至堂皇;以魏都中原,晉武受禪,即在於鄴,此亦班、張二子之旨。至於《子虚》、《上林》、《甘泉》、《羽獵》,或行以精悍之思,或出以雋冷之語,爲賦家之圣手,此美不勝美,議無可議者。《靈光》峭勁,爲力頗殫;《景福》條暢,承勝微緩;下及玄虚之賦海,景純之賦江,或以渾論勝,或以征實勝,要皆不易之才,非等斤斤於草區禽族、庶品雜類中,極雕鎪組織之工也。(《春覺齋論文》)
    章太炎
    【文學總略(節録)】風、雅、頌者,蓋未有離於性情,獨賦有異。夫宛轉偯隱,賦之職也。儒家之賦,意存諫誡。若荀卿《成相》一篇,其足以感人安在?乃若原本山川,極命草木,或寫都會、城郭、游射、郊祀之狀,若相如有《子虚》,揚雄有《甘泉》、《羽獵》、《長楊》、《河東》,左思有《三都》,郭璞、木華有《江》、《海》,奥博詳實,極賦家之能事矣,其亦動人哀樂未也?其專賦一物者,若孫卿有《蠶賦》、《箴賦》,王延壽有《王孫賦》,禰衡《鸚鵡賦》,侔色揣稱,曲成形相,嫠婦孽子,讀之不爲泣,介胄戎士,詠之不爲奮。當其始造,非自感則無以爲也;比文成而感亦替,斯不可以一端論也。
    【辨詩(節録)】《七略》次賦爲四家,一曰屈原賦,二曰陸賈賦,三曰孫卿賦,四曰雜賦。屈賦言情,孫卿效物,陸賈賦不可見,其屬有朱建、巖助、朱買臣諸家,蓋縱横之變也。(揚雄賦本擬相如,《七略》相如賦與屈原同次,班生以揚雄賦隸陸賈下,蓋誤也)。然言賦者,多本屈原。漢世自賈生《惜誓》,上接《楚辭》,《鵩鳥》亦方物《卜居》。而相如《大人賦》,自《遠遊》流變。枚乘又以《大招》、《招魂》散爲《七發》。其後漢武帝《悼夫人》,班婕妤《自悼》,外及淮南、東方朔、劉向之倫,未有出屈、宋、唐、景外者也。孫卿五賦,寫物效情,《蠶》、《箴》諸篇,與屈原《橘頌》異狀;其後《鸚鵡》、《鷦鷯》,時有方物。及宋世《雪》、《月》、《舞鶴》、《赭白馬》諸賦放焉。《洞簫》、《長笛》、《琴》、《笙》之屬,宜法孫卿,其辭義咸不類。徐幹有《玄猿》、《漏卮》、《圓扇》、《橘賦》諸篇,雜書徵引,時見一端,然勿能得全賦,大抵孫卿之體微矣。陸賈賦不可得從迹。雖然,縱横者,賦之本。古者誦詩三百,足以專對,七國之際,行人胥附,折衝於尊俎間,其説恢張譎宇,紬繹無窮,解散賦體,易人心志。魚豢稱“魯連、鄒陽之徒援譬引類,以解締結,誠文辯之雋也。”武帝以後,宗室削弱,蕃臣無邦交之禮,縱横既黜,然後退爲賦家,時有解散。故用之符命,即有《封禪》、《典引》;用之自述,而《答客》、《解嘲》興。文辭之繁,賦之末流爾也。雜賦有《隱書》者,《傳》曰:“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與縱横稍出入。淳于髠《諫長夜飲》一篇,純爲賦體,優孟諸家顧少耳。東方朔與郭舍人爲隱,依以譎諫,世傳《靈棋經》誠僞書,然其後漸流爲占繇矣。管輅、郭璞爲人占皆有韻,斯亦賦之流也。自屈、宋以至鮑、謝,賦道既極,至於江淹、沈約稍近凡俗。庾信之作,去古踰遠。世多慕《小園》、《哀江南》輩,若以上擬《登樓》、《閒居》、《秋興》、《蕪城》之儕,其靡已甚。賦之亡蓋先於詩。繼隋而後,李白賦《明堂》、杜甫賦《三大禮》,誠欲爲揚雄臺隸,猶幾弗及。世無作者,二家亦足以殿。自是賦遂泯絶,近世徒有張惠言區區修補,《黄山》諸賦雖未至,庶幾李杜之倫。承千年之絶業,欲以一朝復之,固難能也。然自詩賦道分,漢世爲賦者多無詩,自枚乘外,賈誼、相如、揚雄諸公,不見樂府五言,其道與故訓相儷,故小學亡而賦不作。(以上《國故論衡》中卷)
    孫德謙
    【文選偏重六朝(節録)】六朝以前文章無有選本,《昭明文選》固後世選家之所宗也。惟選文當以體裁爲主,昭明之選,其體誠善,宜爲姚鉉而下遞相師祖。但每類之中所用子目,如“賦”之曰“志”、曰“情”,不免爲細已甚。即賦爲六義附庸,今先賦後詩,識者譏之,是也。(《六朝麗指》)
    胡樸安
    太史公曰:“長卿賦多虚辭濫説,要歸節儉。”所謂繁類成豔,新而有質,揉而有本也。《傳》曰:“如孔氏之門人用賦也,則賈誼登堂,相如入室矣。”然長沙致辨情理,文園競爲侈麗閎衍之辭,雖麗而不靡,繁而不縟,擬之長沙似稍遜已。長卿風流曠誕,固宜情見乎辭,雖《子虚》、《上林》歸本於規諫,上符風人之義,然讀其自序,琴心善感,好女夜亡,生平必多綺靡之辭,惟今不傳耳。《琴歌》二首即其類也。
    《子虚》、《上林》、《長門》三賦載于《文選》。論者謂《子虚》緊峭,《上林》衍博。余謂二賦浩氣内轉,精光外溢,譬之長江巨河,大波堆銀,細沫噴雪,心駭目驚,莫可名狀。千里一曲,自成波瀾,特人不見耳。《長門》悲而不傷,善於寫怨者也。
    《漢書·藝文志》:“司馬相如賦二十九篇。”存於今者,《子虚》、《上林》、《大人》、《長門》、《美人》、《哀二世》,僅六篇耳,亡者多矣。《子虚》、《上林》、《大人》、《哀二世賦》載於本傳,《子虚》、《上林》實爲一賦,以“亡是公”以下爲《上林》,乃《文選》分之。《長門賦》載于《文選》,《美人賦》載《古文苑》,然則長卿賦實亡二十四篇也。
    史稱元帝爲太子時,忽忽善忘不樂,朝夕誦讀奇文及所自造作。喜褒所爲《甘泉》及《洞簫頌》,令後宫貴人皆誦讀之。元帝醉心子淵之文,可謂極矣,《洞簫》善於狀物,若乃“徐聽其度曲兮”以下,備述簫聲之妙,言必纖密,聲極瀏亮。季長《長笛》祖述子淵,似稍遜矣。《甘泉》辭雖簡潔不入華侈,典野清鑠未能備美,擬之《聖主得賢臣》尚遜其揄揚以發藻,汪洋以樹義也,元帝與《洞簫》同好之,竊所未喻。
    子雲少爲靡麗之辭,長而悔之曰:“雕蟲小技,壯夫不爲。”又曰:“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今讀其《太玄》、《甘泉》、《羽獵》、《長楊》諸賦,洵乎其麗則矣。《甘泉》辭氣宏肆,音節抑揚,如周鼎商彝,自然大雅。《羽獵》、《上林》之遺,奇崛過之。《長楊》又一格矣。《太玄》,昭明不録,體近《離騷》,理兼《莊》、《老》,造句遣辭,雅近古質。
    東京之文,蘭台體最綿密,以《漢書》擬《史記》,雖乏龍門之奇,而核實過之,《兩都》典麗堂皇,平子、太沖擬之皆有遜色。《西都》極眾人之所眩曜,《東都》折以今之法度,賓主開合,極有抑揚。所以《西都》不見鋪排之跡,《東都》不知議論之多。核其大體,一脱胎相如《上林》,一脱胎子雲《長楊》,縱横排奡,不見摹擬之痕,是真能善於學古者也。
    西京渾厚,東京流麗,此指大體言之也。如以賦論,蘭台之賦渾厚不減西京,《兩都》尚已,《幽通》亦《離騷》之遺。平子《思玄》雖亦上擬《遠遊》,視《幽通》亦無其樸茂。惟《幽通》多詰屈之詞,亦是一蔽。
    史稱平子《兩京》精思傳會,十年乃成。非構思之艱,實集材不易。《兩京》體質仿佛《兩都》,《西京》心奢體忲,鋪張過之。《東京》典實詳覈,亦不稍遜。則凡山川城郭,宫室都市,典章制度,文物衣冠,叙之彌詳,言之彌盡。古無類書,搜集維艱。朝夕咨諏,慇懃考校,置筆硯於户牗,得則書之。若夫集材既迄,相其先後,妃以辭藻,敲音辨義,朞年三月已耳,奚必十年之久哉!以此可見古人作文之難。惟其難也,所以有稱心之作。若朝命筆夕脱槁,倉卒成篇,反之于心尚未安,奚能問世哉?
    平子諸賦,微有輕靡之致。《二京》尙質厚,《南都》遂不逮矣。《南都》“遊宴”一段麗而不雅,辭近浮標,變西京之氣,開晉魏之風。然核其大體,宏富而不雜,纖密而不碎,頌辭尤高,譬諸美玉,不以瑕而掩也。
    《思玄》擬《騷》,有其麗雅,乏其詭俶;有其哀豔,乏其憂愁。平子所處,雖近窮約,擬之靈均,不可並論。效《遠遊》之意,爲幽愁之辭,本非實境,藉以遣懷,故不能纏綿悱惻,憯悽感人也。然視孟堅《幽通》,亦殊無遜色,且覺孟堅摹擬之跡較多於平子也。
    季長《長笛》述祖《洞簫》,加以鋪排,詞更條鬯,文繁理富,層次井然,論記其義一段詞雖俊偉,而言之太盡,轉形淺露。矜才使氣,季長或不盡免。《范史·論》曰:“馬融辭命鄧氏,逡巡隴、漢之間,將有意於居貞乎?”讀其文知其人,季長《長笛》亦有意於矜炫也,然其才氣已不可及已。(以上《讀漢文記》)
    錢振鍠
    或問少陵詠老柏“黛色參天二千尺”不太誇乎?曰:相如《上林賦》“欃檀木蘭,豫章女貞,長千仞,大連抱”,千仞,七百丈也。少陵老柏尚少五百丈,何誇之有?“接巫峽,通雪山”,雪山遠矣,然《上林賦》之“左蒼梧,右西極”,《甘泉賦》之“蔭西海與幽都”,亦其類也。少陵熟精《選》理,語皆有本,然不免出格言之外,此世所以輕詞章之士也。(《名山詩話》卷二)
    劉師培
    秦、漢之世,賦體漸興,(荀子已有《蠹賦》),溯其淵源,亦爲楚詞之别派,憂深慮遠,《幽通》、《思元》,出於騷經者也;《甘泉》、《藉田》,愉容典則,出於《東皇》、《司命》者也;《洛神》、《長門》其音哀思,出於《湘君》、《湘夫人》者也;《感舊》、《歎逝》,悲怨淒涼,出於《山鬼》、《國殤》者也;《西征》、《北征》,叙事記遊,出於《涉江》、《遠遊》者也;《鵬鳥》、《鸚鵡》,生歎不辰,出於《懷沙》者也;《哀江南賦》,睠懷舊都,出於《哀郢》者也;推之《枯樹》出於《桔頌》,《閒居》出於《卜居》,《七發》乃《九辯》之遺,《解嘲》即《漁父》之意:淵源所自,豈可誣乎?蓋《騷》出於《詩》,故孟堅以賦爲古詩之流。然相如、子雲,作賦漢廷,指陳事物,殫見洽聞,非惟風雅之遺音,抑亦史篇之變體。(觀相如作《凡將篇》,子雲作《训纂篇》,皆史篇之體,小學津梁也。足證古代文章家皆明字學。)此古代文章之流别也,然知之者鮮矣。(《論文雜記》四)
    《漢書·藝文志》叙詩賦爲五種,而賦則析爲四類:屈原以下二十家爲一類,(合屈原、唐勒、宋玉、趙幽王、莊夫子、賈誼、枚乘、司馬相如、淮南王、孔藏、劉偃、吾丘壽王、蔡甲、兒寛、張子僑、劉德、劉向、王褒及淮南王羣臣,合以武帝之賦,共三百六十一篇。)陸賈以下二十一家爲一類,(合陸賈、枚皋、朱建、莊忽奇、嚴助、朱買臣、劉辟疆、司馬遷、嬰齊、臣説、臣吾、蘇季、蕭望之、徐明、李息、淮陽憲王、揚雄、馮商、杜參、張豐、朱宇之賦共二百七十四篇。)荀卿以下二十五家爲一類,(合荀卿、廣川王越、魏内史、東朧令延年、李忠、張偃、賈充、張仁、秦充、李步昌、謝多、周長孺、錆華、眭弘、别栩陽、臣昌市、臣議、王商、徐博、吕嘉、華龍、路恭之賦,以及秦時雜賦、長沙王羣臣賦、李思《孝景皇帝頌》共一百三十六篇。)客主賦以下十二家爲一類,(客主賦以下,皆無作者姓名。大抵撰纂前人舊作,匯爲一編,猶近世坊間所行之撰賦也。共二百三十三篇。)而班《志》於區分之意,不注一詞。近代校讎家,亦鮮有討論及此者。自吾觀之,客主賦以下十二家,皆漢代之總集類也;(此爲總集之始。)餘則皆爲分集。而分集之賦,複分三類:有寫懷之賦,(即所謂言深思遠,以達一己之中情者也。)有騁辭之賦,(即所謂縱筆所如,以才藻擅長者也。)有闡理之賦。(即所謂分析事物,以形容其精微者也。)寫懷之賦,屈原以下二十家是也。(屈原《離騷經》固爲寫懷之作,《九章》諸篇亦然。唐勒、宋玉皆屈原之徒,《九辯》、《大招》,取法《騷經》。賈誼思慕屈平,所作《吊屈平賦》及《鵬賦》,皆離騷之遺意也。相如《大人賦》,亦宋玉《高唐賦》之遺;而淮南所作《招隱士》,又純乎《山鬼》之意者也。枚皋、劉向之作,亦取意諷諫。餘不可考。)騁辭之賦,陸賈以下二十一家是也。(陸賈等之賦雖不存,然陸賈爲説客,爲縱横家之流,則其賦必爲騁詞之賦。《漢書》朱建與陸賈同傳,亦辯士之流。枚皋、嚴助、朱買臣,皆工於言語者也;《漢志》列嚴助書於縱横家,此其證也。史遷、馮商,皆作史之才,則賦筆必近於縱横。揚雄《羽獵》、《長楊》諸賦,亦多富麗之詞,亦近於騁詞者也。)闡理之賦,荀卿以下二十五家是也。(觀荀卿作《成相篇》,已近於賦體,而其考列往跡,闡明事理,已開後世之聯珠。《繭賦》諸篇,亦即小驗大,析理至精,察理至明,故知其賦爲闡理之賦也。餘多不可考。惟眭宏爲明經之人,所作之賦,亦必闡理之一派也。)寫懷之賦,其源出於《詩經》。(《詩序》言:“在心爲志,發言爲詩。”是詩者,即所以寫心中之志者也。詩有風、賦、比、興四體,而楚詞亦具此四體,故《史記》言《楚詞》兼具《國風》《小雅》之長也。)聘詞之賦,其源出於縱横家。(如縱横家有所言,非徒善辯,且能備舉各物之情況以眩其才。《七發》及《羽獵》等賦,其遺意也。章氏《文史通義》,叙詩賦之源流,已言其出於縱横家矣。)闡理之賦,其源出於儒、道兩家。(老子《道德經》已有似賦之處矣。)觀班《志》之分析詩賦,(後世之賦,《三都》、《兩京》,騁辭賦也;《閒情》、《歎逝》,寫懷賦也;《幽通》、《思玄》,析理賦也。)可以知詩歌之體,與賦不同,(不歌而誦爲之賦,則詩歌皆可誦者矣。)而騷體則同於賦體。至《文選》析賦、騷爲二,則與班《志》之義迥殊矣,(惟戴東原則稱《楚詞》爲《屈原賦》,仍用班《志》之稱,作有《屈原賦注》一書。)故特正之。(《論文雜記》八)
    自唐人以律賦取士,而賦體日卑。昔《文心雕龍》之論賦也,謂六藝附庸,蔚成大國。吾觀《詩》有六義,賦之爲體,與比、興殊。興之爲體,興會所至,非即非離,詞微旨遠,假象於物,而或美或刺,皆見於興中。比之爲體,一正一喻,兩相譬況,詞決旨顯,體物寫志,而或美或刺,皆見於比中。故比、興二體,皆構造虚詞,特興隱而比顯,興婉而比直耳。(毛公釋獨標興體,則以興體難知,非解不明;若比,賦二體,讀詩者皆可知之,無俟贅述也。若朱傳則兼標三體,且誤以興爲比。)賦之爲體,則指事類情,不涉虚象,語皆徵實,辭必類物。故“賦”訓爲“鋪”,義取鋪張。(昔邵公言公卿獻詩,師箴賦。毛傳言登高能賦,可以爲大夫。賦也者,指實事而言也。若夫春秋之時,以誦詩爲賦詩者,則誦詩者必陳其文,與鋪張之義同也。)循名責實,惟記事析理之文,可錫賦名。自戰國之時,楚《騷》有作,詞鹹比興,亦冒賦名,(故班《志》稱《離騷》諸篇爲《屈原賦》。)而賦體始淆。賦體既淆,斯包函愈廣;故《六經》之體,罔不相兼。賈生《鵬賦》,旨貫天人,入神致用,其言中,其事隱,擷道家之菁英,約儒家之正誼,其原出於《易經》;及孟堅、平子爲之,《幽通》、《思玄》,析理精微,精義曲隱,其道杳冥而有常,則《系辭》之遺義也。班固《兩都》,誦德銘勳,從雍揄揚,事竅理舉,頌揚休明,遠則相如之《封禪》,(相如《封禪文》亦近賦體,揚雄《劇秦》、班固《典引》皆屬此體。)近師子雲之《羽獵》,其原出於《書經》;及潘岳之徒爲之,《籍田》一賦,義典言弘,亦《典》、《誥》之遺音也。屈原《離騷》,引辭表旨,譬物連類,以情爲裏,以物爲表,抑鬱沈怨,與風雅爲節,其原出於《詩經》;及宋玉、景差爲之,塗澤以摛辭,繁類以成體,振塵滓之澤,發芳香之鬯,亦葩經之嗣響也。相如《上林》,枚乘《七發》,聚事徵材,恢廓聲勢,譎而不觚,肆而不衍,其爲文也,縱而復反,放佚浮宕,而歸於大常,其原出於《春秋》;及左思之徒爲之,迅發弘富,博厚光大,亦史傳之變體也。荀卿《賦篇》,觀物也博,約義也精,簡直謹嚴,品物畢圖,樸質以謝華,輐斷以爲紀,其原出於禮經;及孔臧、司馬遷爲之,章約句制,切墨中繩,排奡以立體,艱深以隱詞,亦古典之遺型也。屈平《九歌》,依永和聲,近古樂章,(《九歌》本楚人祀神之樂章。)其原出於《樂經》;後世之賦,雖不歌而誦,(班《志》云:“不歌而誦者謂之賦”。)然子淵之賦《洞蕭》,馬融之賦《長笛》,咸洞明樂理,(故《文選》之賦,别立音樂之賦爲一門。)則亦音樂之妙論也。彦和之論,夫豈誣哉?左、陸以下,漸趨整練。齊、梁而降,益事妍華。自唐迄宋,以賦造士,創爲律賦,雖貽俳優之譏,然指物貴工,隸事貴當,銖量寸度,言不違宗,合于指事類情之義。其旨則是,其格則非。後儒不察賦義之本原,而所作賦篇,多涉虚象,毋亦昧于文章之流别歟?(《論文雜記》二一)
    賦主敷采,不避麗言,奇字聯翩,未爲乖體;如《三都》、《兩京》、《子虚》、《上林》諸篇,古字甚多,降至木華《海賦》之類,用典益爲冷僻,然以並屬辭賦,故尙無可厚非,若易爲誄頌,則乖謬矣。
    各體文學,亦有主觀、客觀之殊。如《三都》、《兩京》,同屬客觀之賦,而《思玄》、《幽通》,則發揮己意爲歸。屈原《離騷》,體屬唯心,而荀卿《蠶賦》,則宜隸唯物;溯源竟流,亦猶王粲《登樓》與蔡邕《短人》之異耳……陸士衡亦長於唯物文學,與蔡中郎相近,而平實蓋猶過之:觀其《文賦》專寫爲文之苦,其詩亦無一句不實。若《五等論》之類,就題爲文,絲毫不遺,殆與《三都》、《兩京》之作法相同,亦由歸納之處少而演繹之處多耳。
    綜之,漢魏六朝之文學,皆能寫實,非然者即屬“擬其形容,象其物宜”一類。又詞中于荀卿《賦篇》一派外,又有司馬長卿《長門賦》,描寫心中之想像,王仲宣《登樓賦》,發抒羈旅之悲懷,雖非寫實而亦善傳神。中國文學中之有寫實傳神二種,亦猶繪畫中之有寫生、寫意兩派,未可强爲軒輊也。
    試觀魏晉之文,每篇皆有言外之意。如孫綽、袁宏之碑銘何嘗僅在字句間盡文章之能事?于字裏行間以外固别饒意趣。善學魏晉者,務宜由此入手。東漢之文皆能含蓄。如《魯靈光殿賦》非純由僻字堆成,且含有淵穆之光。善學東漢之文者必燭見及此。(以上《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
    【作者簡介】 劉志偉,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發表過專著《魏晉文化與文學論考》等。
    王翠紅(1979—),女,河南濮陽人,鄭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劉鋒(1977—),男,河南南召人,鄭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