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孟子这个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复旦大学出版社 同济大学孔明姝 参加讨论

    孟子大概是个内秀而天真的人吧。内秀和天真,这两个如今听来纯洁得有点不合时宜的词,一直晾晒在我心灵的海岸,等待我像拾贝壳一般将它们捡起,细心地摩挲,拿去送给一位不太熟又觉得亲近的朋友。事实上,这两个词语的组合,曾经出现在书本上,而今早已忘了是用来形容哪位文人的,此刻在我的想象中却配合默契地具化成孟子的形象,好像他就是我隐约期待着的那位朋友。
    你看,一说起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我就变得如此啰嗦。
    齐宣王又一次无奈地看着孟子,暗暗叹了口气:头痛啊头痛,这家伙!总是这般慷慨陈词,情绪激昂地推销那套老生常谈——“王道”、“仁政”、“保民”……真是缺乏情趣的家伙。齐宣王有些苦恼,为了维护自己尊重人才的明君形象,万万不能当面将其斥退。狡猾的宣王只好顾左右而言他,推说自己“好勇”、“好货”进而“好色”,甘愿自我贬损,以示自己资质有限难当大任,潜台词不就是“孟老伯,你不要再讲了嘛”?而孟子呢,哪儿睬你这一套?愣是软硬不吃,迂阔穷酸,管你什么说辞,以不变应万变,总能绕回“王道”和“仁政”的主题。反正,孟老伯别的没有,辩才嘛,也算一石之中独得八斗了吧。
    估计齐宣王还是挺在意“爱才”的名声的,你看他连无盐这般女子都娶了,可不是每个男人都能做到的。所以,好歹跟孟子维持着“表面和”、“面子熟”,不可为了区区孟子败坏了名声,累了“稷下学宫”广纳贤才的声誉。
    孟子到了魏国,处境更加不妙。惠王连这套表面文章也懒得作了,听听那个称呼——“叟”。啧啧,这可真让仁人志士们心寒哪!
    无疑,孟子是个不受欢迎的人物。他奔波于穷兵黩武的年代硝烟刚刚散去的战场上,思考着攸关天下却极有可能被忽视、批评甚至嘲弄的念头——一如迄今为止一直遭遇的那样,须臾不敢忘却同一片土地上曾经真切存在过的“古制”和“王道”——“先王之道”。这是让人鼻头一酸的场景啊:一个忧国而不遇、过早地老态毕现的男人,面临齐宣王的心口不一和梁惠王的冷嘲热讽,背负整个时代的格格不入,以烈士的姿态,唇枪舌战,毫不露怯。
     文人孟子,手无缚鸡之力,遑论兵权。在这样一个乱世,以何实践政治理想?他不见宠于任何一位诸侯。他全部的装备唯有铁嘴钢牙、明晰的思路和成熟的理论——偏偏这套理论立足的是急功近利的统治者们望而却步的道德规矩。孟子当然不齿于察言观色、投君所好的弄臣一般的滑稽大师淳于髡,不屑于朝秦暮楚的趋利忘义的纵横家们。他成了这样一个沸腾着、人人急吼吼地建功立业的时代的怪胎,做着不切实际的道德复兴的春梦。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他的声音纵然有力,纵然无可辩驳,也硬生生湮没在隆隆的轰鸣声中。
    那场场让后世惊为天人的雄辩当日大概只是对牛弹琴,他转身离去的背影倔强而无奈。可怜如此辩才只能与淳于髡之流做口舌之争,或让愚昧如梁惠王者一时语塞。这生涯,真真味同嚼蜡。
    也罢也罢,后世之人从孟子的理论中受益匪浅。身前生后事,哪能尽如人意?
    一夜无梦,枕边一本《孟子一百句》,匆匆地表达着一位相信“人性本善”的老先生的人生。他温和又激烈;他不那么讨人喜欢,却也有点执著的天真的可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