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破译文化的密码——评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复旦大学出版社 姜华 参加讨论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仿佛2005年的一把火,燃烧了整个中国,红遍了大江南北。观众的参与人数之多,创电视节目之最;观众的参与程度之深,为电视媒体开了先河。那么,“超级女生”的魅力何在,支撑这个万众瞩目的大众文化现象的力量又是什么?1997年,好莱坞的电影《泰坦尼克号》风靡全球,除美国本土6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海外也狂收12亿美元,一段1912年的陈年旧事,一部内容并不光鲜的翻拍电影,如何吸引这么多的眼球?陆扬、王毅的《文化研究导论》好像一把钥匙,为我们破译这些文化现象开启了智慧之门。
    文化、文化工业、大众、大众文化是文化研究的关键词,作者围绕这些中心概念,把文化研究的前世今生、远亲近邻都作了详细的评述。一般而言,凡是谈到文化研究,必会论及法兰克福学派,凡是论及法兰克福学派,必会引述该派学者对文化工业的猛烈批判。事实上,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也是渊源有自: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谈及现代文化时,曾提出“合理性”的概念,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合理性有双重内涵:一为实质合理性,关心的是终极目的和价值目标,一为形式合理性,关心的是功利目的和效率取向,现代文化无疑深受形式合理性的影响,最终使“我们面对的未来不是花团锦簇的夏天,而是冰冻冷酷的漫漫冬夜”,正如陆扬、王毅指出的那样“韦伯对现代性的悲观态度,很大程度上也是开启了法兰克福学批判理论的先声”;尼采在论及现代文化时,说它是现代“病态社会”的产物,真正的文化成就日益被如火如荼的商业主义和大众民主蚕食。
    在吸收前辈学者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等人先后著文对文化工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现代文化已经丧失了批判功能,堕落为商品法则的产物,马尔库塞认为,文化工业不顾公众的真正需求,生产的产品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和公众的虚假需求。但是,即使是法兰克福学派,也不是铁板一块,对文化工业批判最为激烈的阿多诺最先注意到了文化工业自身所蕴含的潜在批判力量,而本雅明更是注意到了文化工业的进步意义,他认为艺术作品有两种价值,一为膜拜价值,一为展示价值,文化工业通过机械复制把艺术品的展示价值释放出来,供大众鉴赏。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对文化工业作了非常积极的评价。
    与法兰克福学派总体上把文化工业的作用简单化不同,持精英文化态度的学者对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根本就是置若罔闻、不屑一顾。在英国学者阿诺德的眼里,人可以分为三类,即野蛮人、市侩和大众。野蛮人也就是贵族,他们闭目塞听、自高自大;市侩指中产阶级,他们陷于功利主义的物质泥潭中,积重难返;大众指工人阶级,他们不是追随中产阶级生活,就是自甘沉沦、粗野无知。在三类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成为有思想、有修养的知识精英,成为人类文明和思想的传承者。剑桥大学的利维斯继承了阿诺德的文化传统,认为文化是少数人的事情,工业化使文化范畴扩大,但也导致了文化的堕落。在传统的精英知识分子看来,社会的构成只有两类人,一类是有文化的少数人类精英,他们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深邃的思想得以传播、发展,另一类人则是占人口大多数的“群氓”,他们生活贫困、举止粗鲁,没有文化。
    成立于1964年、崛起于风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颠覆了英国传统的精英文化思想,反思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使文化走下了神坛,走向了民间。在对大众文化的认识问题上,伯明翰学派的思想家们的观点与传统精英思想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他们的研究都表现出英国中心主义的倾向,同时又把文本分析作为研究的基本方法;与传统精英思想不同,伯明翰学派的思想家认为,文化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和把握,是大多数人的事情;传统精英思想只以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伯明翰学者则把研究领域大大地扩展了。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看来,文化工业几乎是十恶不赦的“恶棍”,他们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向堕落和黑暗,使人们被迫接受他们并不需要的精神垃圾,而且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如此看来,法兰克福学派还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精英分子的姿态,他们把受众当成了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和辨别力的“文化群氓”,认为文化工业拥有无可比拟的强大力量。
    伯明翰学派的学者第一次真正把大众和大众文化当成了研究的对象,他们充分肯定了大众文化的意义和大众的主观能动作用。该派的领军人物斯图亚特·霍尔认为大众文化是被压迫者文化反对权力支配的“斗争场所”,大众在这个竞技场中有较大的自主性,而不是完全处于被支配地位。霍尔在《电视话语的制码解码》一书中指出,信息生产的权利关系与消费的权利关系并不是完全吻合的,并提出受众的三种解码方式:即“支配-霸权立场”,受众立场与传者立场完全一致;“协商立场”,受众不完全同意也不完全反对传者立场;“对立立场”,受众有自己的解码方式。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使20世纪下半叶以来长期占优势的美国经验学派的传播研究受到重创。传统的经验学派始终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关注受众研究和效果分析,以为借此就可以把传者的意图传递给受众并使其接受,获得意想中的传播效果。霍尔的理论把受众彻底解放出来,使人们对这种被动的受众观有了新的认识。鲁迅先生在论红楼梦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这“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不正和霍尔的解码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从《文化研究导论》揭示的文化研究谱系来看,大众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其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精英知识分子的猛烈批判,也承受了人们对现代性文化的种种非议和指责,但它终成正果,走入现代学术的正统殿堂;大众也走过了从被“忽视”到“正视”到“重视”的渐进过程。从这个角度讲,“超级女生”成功和《泰坦尼克号》风靡的秘诀也无非是四个字:重视受众!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4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