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辞海》,缘于语文老师的一句话:《辞海》是中国的百科全书。那时就有一个念头闪过:要有一本《辞海》。可我们读书时,学校连《新华字典》都没有,发展到后来连课本都没有,天天读语录,天天写大字报,周周学工学农,哪见得到《辞海》?但我记住了这件事。拥有一本辞海,成为我儿时的一个梦想。 实话说,到二十三岁恢复高考那年,我只闻《辞海》其名,未见《辞海》其影。1978年进入大学后第一次进图书馆,我才看到《辞海》合订本真身,记得是叶圣陶先生题写的书名。一看后面的价格,我手被烫一般,因为每月十四元生活费的我,是买不起的。不过,学校图书馆长是我的老乡,那时买词典是内部进货,市面上没有,我还是咬牙用节约的生活费买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和一套《红楼梦》。心想,等有钱后再买《辞海》。在大学虽说没有买到《辞海》,但我认识了参与《辞海》编写的文家驹老师,看到他儒雅的身影,我有高山仰止的感觉。 大学毕业,正是狂飙突进的八十年代,那是一个知识吃香的年代,那是一个读书吃香的时代,所以那时的大学生都称之为天之骄子。可我进入一所乡村中学,学校还是没有一本图书。大家备课还要靠我的《现代汉语词典》。而且,农村没有书店,无书可买。《辞海》再一次离我远去。 没想到三年之后,我因几个铅字荣调进城,三个月之后,又调到更好的单位。没想到第一次到省城开会,我得到意外惊喜:大会发每个人两本书,其中有一本是《辞海》的文学分册,真的是喜出望外。拿着那本分册,我在盘算:以后要把各个分册买齐。回家后,我把这本分册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时不时拿出来读几页,有时还用钢笔在上面划波浪。 然而那时真的太穷,买《辞海》的事再度搁浅。转机出现在到新华书店,我碰上在书店买书的理论科长,他买书,我就蹭书。蹭到一套《杜诗镜铨》和《唐璜》。看到他买《辞海》精装合订本,我不好意思开口。但他一句话提醒我,你搞干部教育,是可以到这里买书的。一语提醒梦中人,我立马向科长报告,谁知科长也有此意,我们悄悄地买到了梦寐以求的《辞海》。书太大,我的小书柜无处可放,只好专辟一格,横着放在那里,只要看到《辞海》,心里就美滋滋的。谁知道,更大的惊喜接踵而至:单位为每个干部年终发的福利是一本精装《辞海》,足见那时人们对书的渴望有多大。后来有人告诉我,《辞海》出得急,很多新辞条未能收入,又有一个补充本。这时,我已调至高校,于是我请中学同学燕子到新华书店为我买一本,她给送书来时,我觉得全世界无比美好。 一下子拥有两本《辞海》,让教高中的舅哥很是羡慕,我从他的眼神中读出渴望。好东西要大家分享,而且他会把知识的火种传播给学生,我决定送他一本。他喜笑颜开,在家请我喝酒,并回赠一套中华书局的《史记》,书中还有北京王府井书店开具的发票。 一九八九年,新版《辞海》出版。其实我知道,凭老版《辞海》可以满足我的查阅要求。因为其他字典我都已备齐。但我还是决定自费买一本,一买到家,我就把那本老版《辞海》送给在家务农的大哥。他对历代帝王将相有兴趣,我给他格子稿本,要他到书上查找,打发晚年。同时我交待他,任何父老乡亲都可来查此书。送一本书给大哥,其实我的真正用心是要把《辞海》的火种播撒到农村。 再后来,我多次在高校内部调动,都是宣传文化教育之地,所以,唯一跟我随调的是一本《辞海》。后来我发现,在新单位,我是可以买新《辞海》的。于是,我便决定,把《辞海》留给更需要的年轻人。小黄爱好读书爱好藏书,我不但给《辞海》,还给他《词源》,然后到新单位又买新版《辞海》。我觉得,年轻人喜欢《辞海》,比我们喜欢更有意义。我一直记得自己小时候对《辞海》的渴望。 我如此喜欢《辞海》,并不是用来摆看,我特别喜欢查阅《辞海》。因为我觉得集全国权威专家编成的百科全书,一定是可征信的。进入21世纪,我还特意将所有的教育类词条,编成一本《教育名词手册》,发给我的学生,作为政治教育的辅助读本。我认为,辞海是工具书,辞海还是教科书。由此可登堂入室,可知晓许多知识和文化。大学生要是能想到利用《辞海》工具,就会让《辞海》生根开花。而我自己,做学问研究,基本上离不开《辞海》,在查阅的过程中去获取信息。在写作《中国反战文学史》时,我要对抗日战争作一个厘定,但我发现,这是一个半截词条,即只写了中国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我没有看过台湾版的《辞海》,估计也是半截词条,只写正面战场。党派之争体现在词条上就不可征信。词条一定需要客观科学公允,不能受政治左右,文化的词条不能有任何私心。于是,我自己查阅资料,写了一个抗日战争词条放在我的著作中: 发生在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又名第二次中日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1931年9月18日,日本找借口进攻沈阳柳条湖,由于东北军奉命不抵抗,倭人得以在两个月里占领东三省,扶植满州国。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遇到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的抗击。时在上海的鲁迅写有数首反战诗。1933年,日军侵占山海关,打开通往华北通道。1935年1月,日本制造华北事变,扶植华北汉奸殷汝耕设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兵谏蒋介石,史曰西安事变。促成国民党与共产党第二次合作,联手抗日。1937年,7月7日,日本故伎重演,制造事端,向卢沟桥中国军队进攻,中国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随即,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在庐山宣布抗战宣言。1938年,中日在上海展开淞沪会战,长达三月之久,国民革命军七十万,伤亡二十五万,被迫撤退。日本接着占领南京,开展为期三月的以摧毁中国斗志与士气的大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三十万无辜百姓惨遭屠戮。民国政府定重庆为陪都,继续与日军作战。李宗仁率部在台儿庄与日军血战,取得歼灭倭寇一万多人的胜利,共产党林彪所部在平型关也歼灭日寇,激扬了抗日士气。为阻止倭寇南下,国民党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虽说起到阻止日军南下的作用,但也造成一百万民众死于非命。在武汉会战中,兵团司令薛岳率部在万家岭取得大捷,歼敌四千,后在长沙三次会战中,又歼敌五万。彭德怀所率八路军则在华北开展百团大战,歼灭日伪军四万五千人。日军则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暴行”,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正面抵抗,共产党军队则以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等游击方式反扫荡。日本同时又以怀柔之策扶植伪政府,汪精卫公开投靠日本,于1940年成立南京伪政府。1945年,随着德国战败,苏联红军进入东北攻打关东军,美国在广岛扔下原子弹,抗日战争转入反攻阶段,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方代表萧毅肃在湖南芷江,接受日军军方代表投降,中日战争结束。这场长达十四年的战争,双方总共进行过二十二次会战(双方参与兵力在十万人以上),一千多次以上的战斗(双方兵力一万人以上),以及近四万次的小型战事,中国军人伤亡三百六十万人,日军伤亡一百一十万。而中国平民死亡则达三千五百万人、近六千亿美元的财产以及无数的文物遭到日军的摧毁与劫掠。 此词条袭用了《辞海》中可征信的成果,这应是我读《辞海》、用《辞海》的一个收获。查阅传播《辞海》,是我这么多年来做得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明年我将退休,现在已把《辞海》送给爱书发烧友。可以肯定的是,《辞海》的火种将伴随我一路播撒下去。(卢英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