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当“北京故事”遇上“莫斯科故事”(2)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北京晚报 成长 参加讨论

    豆汁翻译成
    “绿豆的牛奶”
    谈起俄罗斯文学,许多与会的中国作家都表示深受影响。作家叶广岑表示,她这一代上学时都学过俄语,至今还能冒出几句俄语,和俄罗斯人简单交流都问题不大。她回忆起儿时看过的俄罗斯电影和芭蕾舞剧,至今印象深刻。“俄罗斯的文化对于我们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文化的交汇对一个作家来说非常重要。”叶广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虽然她青年时代就离开北京,一直在陕西工作生活至今,但她表示,自己的语言习惯乃至性格都还像北京人一样。“现在让我写起北京东西,尤其过去一些生活有点信手拈来、游刃有余的感觉。”她表示,《豆汁记》中就有她童年北京生活中的人物原型、一位在院子里给孩子们做饭的老太太。徐先玉是《豆汁记》俄文版的译者,她在分享中就表示,《豆汁记》中有大量老北京的文化元素,作为一个中文使用者都能体会到里面语言的巨大差异,翻译成俄语更是让她下了一番功夫。她说道,翻译中最担心的就是没法传递出老北京的特色语言,比如豆汁是北京特有的,俄罗斯人不认识,如何翻译这个词让她费了一番脑筋。后来她了解到豆汁是用绿豆做的,最后就采用“绿豆的牛奶”这种译法。
    作家邱华栋谈道,自己是1992年大学毕业分配来到北京的,二十多年经历了北京的巨大变化。“当时我来的时候北京只有1100万人,2015年北京是2200万人,翻了一番,我觉得这个过程非常伟大,里边蕴含很多故事。”他表示,自己以前曾采访过大量来北京流浪的艺术家,写过流浪艺术家追梦的故事,目前自己关注北京的新中产阶层和文化白领,几部长篇小说都和他们有关。邱华栋还谈道,从文学史上来看,大作家和伟大的城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比较好的作家写北京,俄罗斯作家写莫斯科,形成首都和首都之间的呼应,在文学史上像詹姆斯·乔伊斯和都柏林,像安德列·别雷和彼得堡,像保罗·奥斯特和纽约。”“我们写作共同构成北京伟大城市文学上的书写,最后我们汇聚出来关于北京多重影像、多重记忆、多重审美结果,因此作为北京作家我感到多么幸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