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对乡土宗族“网”的隐喻审视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三联书店 林颐 参加讨论

    
    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林耀华先生,1940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相继担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央大学民族学系主任,他于上世纪40年代以小说体裁撰写、以英文发表的《金翼:一个中国家族的史记》,成功地表现了20世纪初期中国南方汉族乡土宗族与家族生活的变化。
    该书中文版最近由北京三联书店重版。庄孔韶和方静文担纲翻译,主要依据1948年伦敦版、并参照 1944年较学术的美国版,既保留了1948年版亲切的叙事风格,同时以 1944年版作为补充,加深了思考的力度。庄孔韶在序言中高度评价了《金翼》写作手法的创新,文学手法和学术专论的成功糅合,“它包含着人类学家走出去和返回来的过程中,书写与表达的一再变化,理论接受、改变与变通的转换……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处在传承中的地方人民的文化秉性,以及当世社会交流中的人类选择及其表述。”
    林耀华将小说背景设置在自己的家乡,福建省古田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小说采用了比较简单的时间线,以主人公黄东林的奋斗历程为主轴。林耀华在书中多次提到,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好比一个需要保持微妙平衡的网络。可以说,《金翼》正是以黄东林为中心,以他的一举一动牵引他周围的人,这张网上每个人的行动都会影响到其他人,黄东林必须以他的威权和智慧时刻保持这张网的微妙平衡,任何的行动不慎或者机遇不佳,都可能让这张网破个口子,大家长黄东林就要费心费力去弥补。
    费孝通先生初版于1947年的《乡土中国》中有着类似的说法。他把西方的社会结构比作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中国的社会结构就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两位先生的阐述,说明了这种网状结构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是传统中国和西方社会的一个本质区别。
    既为“圈子”,亦显露了这种结构的封闭性。《金翼》所处的时间段,1908~1941年,中国正处于剧烈动荡时期,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工业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黄东林是作者高度提炼的中国优秀农民,在他身上汇集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精明能干、治家有方等传统美德。金翼之家遭遇过各种不幸,但它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呈现出乡村中国特有的宁静,任凭外界闹纷纷,金鸡山张开的双翼庇佑着乡村里的人们,古老的秩序不急不缓地在这个村子里发挥作用,偶尔会转个弯儿,稍后会马上恢复。《金翼》不惜笔墨详细描绘的婚礼、葬礼、节庆等各种仪式的具体细节,正是为了突出秩序感,仪式是具有时间凝固性的象征,它在历史的变迁中绵延着宗族血脉,以极大的认同感黏合人们的情感,从而对宗族产生向心力。如果说每个人都是这张网上的节点,那么织成这张网的经线就是反映小农社会伦理的儒家思想。最重要的德行就是“孝”和“忠”。《金翼》里和黄家成为鲜明对比的张家,起点比黄家要好,但黄家蒸蒸日上,张家却日趋西山,虽跟当家人张芬洲的见识有关,但更是因为张家人对秩序的破坏,张茂衡的不孝以及他与舅母的私情都让张家失去了“熟人社会”的认同资格,张家的网络因此四分五裂。而黄东林秉持着儒家的忠孝节义、以诚相待,他的每一次遇险而过,都促使他的关系网一再往外扩散,都是黄家又一次的拾阶而上。
    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一方面是外部势力的涌入,一方面是内部基础的瓦解,核心小家庭的利益渐渐超过了大家族的需求。中国乡土社会的网状结构不断受到冲击、不断自我修正,金翼之家这种静态的传统社会结构必然会被打破。《金翼》一书深入中国经验的现象与根源,剖析中国农业文明与儒家文化之间的亲和关系,挖掘中国人日常生活及其背后的行动逻辑。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需要更多林耀华一样的学者,继续观察、继续探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