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以无锡为例,解码江南文人——萧三郎《仙骨佛心》新京报书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三联书店 newdu 参加讨论

                              
     【地域文化】
    □本报书评人 萧三郎
    去无锡玩,发现无锡真是人才辈出。无锡最出名的文人有两“钱”,钱钟书和钱穆。无锡书画艺术名家更是凡多,画圣顾恺之、“元四家”倪瓒、吴冠中、徐悲鸿、沈鹏。实业家以荣氏兄弟为代表,经济学家有孙冶方、薛暮桥,二胡名家有刘天华、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学者有顾毓琇和王选,中共领导人有博古、张闻天、陆定一等,这些都是无锡人的骄傲。后有机会参观无锡东林书院,看到从小在教科书上读到的那副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遥想起明清以来,以无锡为代表的江南文人的才情逸致,隐约找到了无锡人才荟萃的某种答案。
    在新近出版的《发现无锡》(严克勤 编,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10月)一书,我们能找到很多类似的名城逸闻和文人掌故。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无锡古今历史以及无锡文化传统的对比,我想到了江南文人这一群体。
    对明清江南文人的精神气质的描摹,《仙骨佛心》一书中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值得品味。作者严克勤对书画艺术等有别致的体会和经历,他把对明清家具、紫砂壶的研究和明清文人的精神气质研究联系到一起。文革时期,因为偶然原因严克勤被锁在图书馆里,他读到了很多此前看不到的好书,从小对艺术和美产生了浓厚兴趣。下乡之前,爱护他的老师给他找来怀素的千字文字帖,叮嘱他在再艰苦的环境下也要坚持练字,可惜后来等到的却是老师自杀的消息。世事多舛,造化弄人,从小浸淫在鼋头渚的美丽风光,东林书院的书院文化中,从严克勤本人的经历中,我们也能看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某些佐证。
    《仙骨佛心》书中,作者惊喜地发现,明清文人“理想为儒,实行用道”的人生姿态,正是他们活得仙骨佛心的“密码”所在。因为“理想为儒”,“实行用道”,使得明清文人的风流,是能出俗也入雅的风流,是能上天也可下地的风流,所谓“心中有主义,手中有枪杠”。明清时期的文人整体发展到瑰丽时代,从言志时代转向了言趣时代:他们以奇傲世,又沉沦于温柔乡,总体基调哀而不伤。
    对明清文人“密码”的解释,也可以理解为文人气与匠气的亲密合作。中国文人历来号称“君子不器”,明清文人却能将“道”贯穿到各种形而下的器物当中,而未能玩物丧志。他们研究明式家具,玩味紫砂壶,弹词,弄曲,藏画,盖园,过着有闲阶级的快意生活。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格调之雅,品位之高的文化样式就是文人画、明式家具和紫砂壶。宜兴紫砂壶是无锡的骄傲,紫砂本是一种比较粗糙的陶土,但经过明以后很多文人、艺术家的提点、参与以及介入,从设计紫砂壶,烧制紫砂壶,为紫砂壶刻字,书写紫砂壶铭文,一系列的程序和流程,都日渐成为一种艺术。他们对茶壶,对茶事的理解也日渐成为一种生活观和哲学观。一旦文人气与百工匠气亲密合作,把玩的器物上,就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情怀,这似乎也是明以后宜兴紫砂壶成为世人疯狂收藏品的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从魏晋风骨,唐宋风尚,到明清风流,达到最高峰。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已超越明清水准,但我们的精神归属呢?寻回中国人的文化的自信和精致生活追求,一代新人,还有待不断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