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网络文学 >

网络文艺的“名正”与“言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8 人民政协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大力发展网络文艺”一条引人瞩目,各界解读热情不减,以我的预判,未来只有更热的道理,因为这一条涉及的是一块青春期的冉冉升起的文艺土地,是所有文艺媒介、文艺样式、文艺人才中最为崭新而具有未来性的“发展板块”。换言之,这个概念之下拥有的力量正在前所未有的凝聚,其过去的人才、作品、产品的积累松散而有待自觉,其所包括的读者、观众、粉丝、用户却已覆盖了半数强的国民,所昭示的方向则是当代人在科技、文艺、市场、价值观、教育、民主等各种关切点上纵横交贯的公共领域——人类生活、思想、情感……以我的认识,互联网的存在和深刻的哲学嵌入意味着这是人类造就出的“第三自然”。
    网络文艺是在人类文明运行到特定阶段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产物,是伟大的文艺传统在崭新的技术条件下的重组和更新,是草根大众面临着机遇和诱惑需要探索、实践,给予规约、引导的一条当代文化之路。人民群众既是网络文艺的创造者也是网络文艺的消费者,是第一生产力。
    在过去的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网络动漫、网络表演等文艺样式生成发展的路径中,基本形成了各自具有特点的形式,受到网民大众的喜闻乐见和市场、产业、资本的推波助澜。很多网络文艺是“中国特色”的,层层描述着“中国故事”,传达“中国气派”乃至“中国精神”,其中最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
    我这里所言的网络文学,其模式是一个中国独有的创作模式,西方的网络文学(数字文本、赛博文本)与中国的网络文学(文字的、讲故事传统的)截然不同。玄幻、言情、武侠、历史、职场等等,纷纷体现着中国古典文化和当代生活的魅力与鲜活场景,为人们创造性的想象以及认识生活的层次、细节贡献良多。少数精品力作显然已经呈现出接续中华美学风范和中国文化精神的可能性,比如不久前获得“首届网络文学双年奖”的金奖作品猫腻的《将夜》,用网民读者热衷的少年热血和玄幻武侠的故事发出了“人性异于天命之价值究竟是什么”的哲学追问,并将这一人文典范接续到孔子精神之中,其崇高之处令人动容。其余如近年的一些网络文学精品之作《琅琊榜》、《雪中悍刀行》、《芈月传》、《花千骨》等,都化用了传统中国文化元素,重塑情义、家国、两性世界,并成功地带动了出版、影视、动漫、游戏的全产业链改编和衍生,成为创作与产业融合、传统与当下融合的新模式、新文脉。在此意义上,我不得不感叹大众文化时代独特的启蒙与自我启蒙的规律所在,意识到网络文艺中文学性和产业性相互融合的“机遇与诱惑”并生共存的事实。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网络文艺虽然已经有了庞大的市场,似乎还有个“正名”的问题。《意见》的出台,就起到了这个效果。网络文艺在《意见》的“正名”作用下摆脱了早期被“傲慢与偏见”包围的身份问题,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这种力量鼓励、推动、促进并展示了一种成熟、开放、大气、前瞻的姿态,使之成为国际化、未来视野中的文化发展的战略。对网络文艺的成功正名必将带来网络文学创作个体的迅猛发展和主流意识的强化。“名正”之后是“言顺”,“言顺”指的是网络文艺创作的表达与表现形式,以及分类、规律、体系建构、评价标准、精品意识和生命力保持等等。网络文艺形态,不是传统文艺门类和规律的简单搬运,而是一个重组、更新、融合、建设的系统工程。它意味着由大众中崛起的资深创作者和由传统文艺领域的创作者转型的这两部分作者的共同努力,文艺言说方式、技术和艺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也对当代文艺模式进行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
    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同时,还该看到网络文艺是整个社会主义文艺的构成部分。要言之,只有在尊重网络文艺自身规律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智慧地融入各种合情合理的因子,才能让网络文艺真正成为当代人生活、思想、情感栖居的人文乐土。
    (作者为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