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汲取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精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杨利景 参加讨论

    对当前长篇小说的发展,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虽然表面上看,长篇小说创作欣欣向荣,甚至可以说繁荣异常,每年几千部的产量,如果加上网络文学,数量会更加庞大。但是,在“怎样写”“向何处去”这些问题上却正在经历迷茫。受欢迎、留得下的好小说不多。
    事实上,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从小说诞生的那一天起,“怎样写”就是小说家始终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新时期以来,随着题材决定论的落幕,这种思考和探索变得更加积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先锋小说的出现。先锋小说之后,在以西方叙事学等为代表的西方文艺理论的支撑下,当代小说,无论是纯文学还是通俗文学,其实都没有停止探索,甚至通俗文学的探索冲动比纯文学还强烈。比如穿越小说、玄幻小说等都在“怎样写”的问题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但是,小说向何处去仍然是一个让小说家困惑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读到了王志国长篇历史小说《大辽悲歌》。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的阅读体验始终是愉快的。作品非常好读,40多万字,我几乎是一气呵成。作品情节连贯,气韵通畅,没有额外的花招,没有人为的障碍。同时,读罢还能让人掩卷深思,给人启迪和思考。这都是非常难得的、久违的阅读体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在我看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吸纳了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叙事经验,达到了与中国读者文化基因的对接。
    首先,在叙事策略上,作者没有片面求新求怪,而是本本分分、踏踏实实讲故事。作者采用章回体的传统体例,让小说显得朴实无华,甚至有返璞归真的意味。千万不要小瞧了这种看来有些保守的小说体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全是章回体,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并且长盛不衰,自有它的道理。同时,在叙事逻辑上,作者简简单单地按照时间逻辑进行,从契丹族发迹写起,到大辽落幕止笔,不枝不蔓,疾徐有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