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破碎的时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newdu 参加讨论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组织时间的方式不同,小说所呈现的面貌也就不同。我们所熟悉的现实主义写作,显然是以时间观念统摄小说叙事的。现实主义写作与传统写作所以不同,就因为,在传统写作中,时间尺度是含混的、偶然的、片段的、重复的、循环的。现实主义则意味着,小说主人公应与时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里,时间已渗透到主人公内部,与主人公在小说中的发育、成长融为一体。这个时间就是历史时间。我们常说,现实主义文学不仅能使我们看到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能够真实反映历史发展规律,即历史逻辑。背后支持这种理念的,正是启蒙运动之后被“全球化”了的线性时间观。时间终于以一条直线从过去经一个称为现在的点,延伸至未来。现实主义这个概念,就是依靠这种时间观念确定的。只有在一种线性时间逻辑中,现实环境以及活动于这个环境中的人物才是真实可信的,作家也才可以站在现实之外或凌驾于现实之上描写这种“现实”。
    在西方,这种时间观的普世化,是通过黑格尔实现的。黑格尔所要求的普遍理性的力量,使人最终发现了自身的主体性,并进而成为时间的主宰。甚至可以说,没有黑格尔,西方就不能认识到自身的历史命运。然而,自一战以来百余年间西方所发生的种种问题,恰恰又与这种普遍理性,即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大有关系。反映在文学书写和叙事上,便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大行其道。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即时间在叙事中不再是一种支配性的力量,人变得恐慌、焦虑和绝望。中国的情况则有些不同,事实上,中国人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主体意识才开始觉醒,匆忙间尚未完成,当下又因消费社会物质主义的泛滥,面临着一种新的方式的“异化”。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异化”更呈现出十分复杂的面貌,在边远地区,则表现为对物质匮乏和消费欲望的双重惶惑之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