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娟短篇小说《红柳》 《光明日报》2015年1月16日 杜文娟的短篇小说《红柳》讲述的是雪域高原的故事,主角不是这片神性大地上的藏族人、虔诚膜拜的朝圣者或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而是那些平凡的雪域新兵,他们肩负使命,同时也渴望着从容的日常生活,尽管这生活在我们眼里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杜文娟笔下的新兵可爱而真实。杜文娟喜欢人的气息和人性的色彩,她善于镌刻人在求取自身正常利益中所展现出来的趋利避害的天性,甚至长于也乐于展示人的“私欲”,这样的“私欲”会让读者咀嚼出人性的复杂、绵密和绚丽多彩来。雪山在杜文娟的作品中不是神秘主义和超自然力量的滥觞之地,它仅仅是一种背景,一种叙述的张力表达,一种人与雪山,新兵与绿色希望的叙述景深纵向剖析的“高地”。 《红柳》中的绿色生命意象是整部作品的支撑和核心。李秦川是关中大地农耕文明的缩影,安土重迁、务实操守的禀赋给予他博大、厚重的性格底色。少年李秦川成长在秦岭的怀抱中,因而生发出对高山的情感,因此,新兵们对雪山的恐惧在李秦川身上是不存在的,他看到远处的雪山“有几分似秦岭”便“相看两不厌”。 小说似乎不意在表现存在的艰难和生命在雪山下的异常脆弱,尽管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生与死这一人类不得不直面的最大母题面前,杜文娟毅然将目光投向了生的光明和美丽。新兵博士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学识渊博,但尖酸刻薄,在与雪山零距离接触后很快败下阵来。其实,博士几次三番拽住李秦川的细节描写,也是作家某种思想的流露。以博士为代表的都市文明是不被雪域接受的,惟有意志和心智的能量才能得到这方净土的接纳和亲近。新兵博士只是雪山的匆匆过客,是雪山中影子般的人物,来去无踪。老兵形象则被杜文娟赋予了更多的深层内涵。尤其是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红柳的行为,可以看作是对生命绿色的维护和守望。这一生死体验使李秦川明白了绿色之于雪山的不可或缺性,这样的不可或缺无异于造物主和上帝的眷顾,让雪域高原的生命得以延续和繁衍。 绿色生命的再生同样是写实主义的。在这点上,杜文娟的西藏题材作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类作品并没有虚构和挖掘超自然的力量和那种略带魔幻、神秘的宗教色彩的主题,而是着力呈现现实和当下的西藏,那种人文的西藏、属于作家自我独特生命体验的西藏。蔬菜温棚是这部小说的意趣所在,是小说的象征,也是小说希望的凝结。老兵的红柳也被种植在温棚里了,它渐渐长高,和遍地的蔬菜一样,成为了雪域高原的生命家园,抚慰每一位西藏的到来者。此刻的绿色蔬菜和雪域新兵的绿色军服渐渐融在了一起…… 茫茫雪山一望无垠。这片“生命禁区”被植入了绿色,这样的绿色看似脆弱和渺小,但是,这是与生命的一次赌注,和生命的一种约定。杜文娟把绿色的蓬勃生命意志放在了雪山中,放在了每一位驻足于西藏的人心中,故此,这样的绿色,就有了诗意和生命昂扬与不息的哲理意味。 老兵是一位如夸父般的人物,其愚公移山式的捍卫绿色生命的行为可歌可泣。李秦川是一位接力生命绿色的使者,他风华正茂,他有未来的人生规划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雪域高原的那一抹新绿,彻底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变为高原的建设者和灵肉的皈依者。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服役期满的他想继续留在高原,和绿色相伴。没有人知道他是否如愿以偿地留在了高原,只有那一株红柳长势喜人,将希望无声地传递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