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位大学教授告诉我,对西方文学的研究与翻译,中国的文学翻译家和研究者们已经做得非常充分。凡是在西方世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作品,只要中国的翻译家和研究者们将其作为翻译和研究对象,就有可能通过政府或教育机构的课题审批,获得资金支持,进而很快地被译成汉语文学作品。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力和文学成就的作家作品,甚至很可能会有若干中国的课题组对其翻译研究。 作为一位生活在中国边疆地区的诗人,我亦感受到了中国对西方世界文学翻译的洪峰巨浪,一个月不去书店,你可能就有与某个欧洲和美洲作家新作擦肩而过的遗憾;几个月或者半年时间不去书店,就有可能错过一位杰出而又陌生的作家。他们出自欧洲、美洲,也有可能出自非洲、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和西亚。辽阔而又神秘的世界文学,对于中国读者和中国作家来说,由于翻译工作的卓有成效和及时性,一个个用英语、法语、斯拉夫语和其他语写作的作家与诗人,正在变成另一种意义上的汉语作家和诗人。 我有很多个巨大的书橱,供奉着中国古往今来伟大的文学作品,也供奉着无数我敬仰的全世界杰出的文学灵魂。书房就是我的寺庙,它是众神狂欢和叹息的地方,也是我独自修行的场所。翻译壁垒的破除,信息沟通的快速与便捷,使一个四分五裂的语言世界正在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变成一座图书馆,变成一个书生的书房。不管这个书生生活在什么地方,中心城市或者天边小镇,只要他愿意,这个语言的世界就会跑步前来报到,并把所有神圣或优秀的文学作品摆在他的面前。当今时代,阅读者和写作者,谁都很难扮演被遗弃的“孤魂野鬼”的角色。不过,对一些有思想力和文学理想的写作者来说,这样的文学现状,也很难说全是好事情。在孤陋寡闻的时代,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通过自己的写作,成为中国的契诃夫、中国的博尔赫斯、中国的卡夫卡,乃至中国的米沃什、中国的萨拉蒙。但是,这条路现在走不通了,他必须先到悬崖上去,或者坐在自己的隐修室里,认真地想一想,在文学世界一览无余之时,自己是否能够成就自己?自己应该怎样才能给世界带来一点新的文学元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