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诗性的含混、破碎和幽暗——读丹尼洛·契斯《死亡百科全书》(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newdu 参加讨论

    契斯对“生命与世界的关联性”非常感兴趣。他把生命置于一个无穷的网络之中。世界是无限关联的,并且因共在而产生空间和意义。因此,《死亡百科全书》描述了还是小男孩时的“父亲”清晨如何醒来,壁钟里的布谷鸟如何把他惊醒,男孩手中的军用水壶,欧洲战场归来的士兵,等等。在翻阅《死亡百科全书》这本书时,主人公“我”又再次跟随着“父亲”成长、生活,感受着当时的空气、植物、气味,并经历现实和内心风暴。
    《死亡百科全书》的结尾富于隐喻性。晚年的时候,父亲突然开始画画。家里所有的地方都被父亲画上各种各样的花,在一个花瓶上写满了城市所有咖啡馆的名字。而他画的一朵血红的橘子样的花(“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去了皮、剥成瓣的橘子,交错着细致精巧、血管一般的红色线条”),据医生确认,“那看起来确实很像父亲体内的肿瘤”。“他的癌症症状首次出现之时,正是他开始绘画的时候。他对花朵图案的痴迷,也与疾病扩散的过程相吻合”。“父亲”以绘画的方式展示身体内部的某种恶性的生长。花的形状和癌症的形状同构,美与恶同构,互相纠缠,同时互生意义。
    毫无疑问,“繁盛的花期已经持续了好多年”。这“繁盛的花期”既是父亲身体肿瘤的生长形态,也可以说,是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的病症形象。
    《死亡百科全书》几乎是一种回环往复的结构,读的时候,不止一次想到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阿莱夫》。这两本书有共同的结构方式和世界观,都致力于让无限的世界在有限的空间栩栩如生地再现,致力于用奇妙的语言塑造“一个包罗万象的点”。只不过,契斯是用“一本书”,博尔赫斯则是用一个闪亮的“圆球”。
    不管是《死亡百科全书》,还是《阿莱夫》,其重要的品质除了语言的多义和奥妙之外,它们都改变了日常世界的时空维度,为我们想象了一个坚果壳大小,但却包罗万象的世界。所不同的是,博尔赫斯擅长于纯粹哲学的幻象,把人类存在带入到复杂的语言迷宫中;而契斯则以文献、历史和反讽的形式开拓并揭示现实世界的内部景象,这一现实世界,即东欧的崩溃、黑暗和恐怖,及人类在“虚空的虚空”中的抵抗。或许,也正是在此意义上,苏珊·桑塔格认为,契斯“维护了文学的荣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