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娜·塔特 与海明威、福克纳、厄普代克、莫里森等在获奖前已声名远扬的前普利策奖得主相比,2014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得主唐娜·塔特(Donna Tartt)及其作品引起的关注确实少得多。领教过现代主义作品的深刻晦涩,见识过后现代主义作品炫目的技巧之后,翻开近800页的《金翅雀》,我最大的感受是其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和在叙事形式上的简单和朴实。小说继承了讲故事的传统,选取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以一幅荷兰名画《金翅雀》为线索,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主人公西奥多·德克的成长故事。 被困在阿姆斯特丹一间旅馆里的主人公,平安夜梦到了母亲,这个梦揭开了他尘封的记忆。故事闪回到了改变主人公命运的那一天:13岁的德克在学校里表现不佳被勒令叫家长。母亲带他去见老师的路上突遇暴雨,母子俩躲进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富有艺术素养的母亲一下子被17世纪的一幅画作《金翅雀》吸引,德克的目光却被正赏画的一位红发小女孩牢牢拽住。突然间一声巨响,是恐怖分子的炸弹袭击…… 德克在昏迷后醒来,认出身边一位垂死的老者正是陪在红发女孩身边的老人。老人叫韦尔蒂,临死前将一枚戒指交付给德克并授意他(德克认为如此)拿走《金翅雀》,于是德克慌乱中离开了博物馆,带走了戒指和那幅画。德克的母亲和韦尔蒂一样在爆炸中丧生,他暂时寄居在好朋友安迪·巴伯家里。期间,德克找机会拜访了韦尔蒂的合作伙伴詹姆斯·霍巴特,归还了韦尔蒂的戒指,并再次见到了在爆炸中受到重伤的红发女孩皮帕,她对德克也印象颇深。不久,她离开纽约,随亲戚前往德克萨斯。 恐怖袭击、世界名画、承受灾难的孩子——作品摆出了一个宏大的也很时兴的背景。在爆炸声中开启的故事,既反映了新千年的恐怖事件和反恐的当下主题,似乎也是在回应作为小说重要线索的《金翅雀》的前世今生。《金翅雀》是17世纪荷兰画家卡雷尔·法布里蒂乌斯的重要作品。法布里蒂乌斯是伦勃朗的学生,32岁时死于代尔夫特恐怖爆炸案。历史与现实在爆炸声中仿佛实现了穿越,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也逐渐模糊不清。暴行与灾难带来的苦痛重复上演,作为目击者的艺术珍品《金翅雀》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