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发出自己的声音——略谈儿童文学批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2011年03月25日 束沛德 参加讨论

创作、评论是儿童文学的两翼。重视原创,发展原创,是繁荣儿童文学重中之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关注评论,加强评论,也是繁荣儿童文学不可或缺的根本一环。只有同时抓好创作与评论,儿童文学才能展翅高飞。从当下儿童文学状况来看,相对于创作,评论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扶持。近些年来,儿童文学评论领域也有一些可喜的、引人注目的景象,长期被边缘化的儿童文学论著进入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委的视野,得到认同和鼓励,固然是一大喜讯。
    除此以外,我还高兴地看到,一批富有热情、才气的理论批评新人崛起,活跃于当今儿童文苑。2010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第六代儿童文学批评家论丛》(包括陈恩黎、李学斌、杨佃青、张国龙、钱淑英、赵霞6人的著作)及几年前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儿童文学新论丛书》(包括唐兵、唐池子、杨鹏、谢芳群4人的著作),集中展示了新生代批评家出手不凡的实绩。同时,我们也不时看到李红叶、徐妍、李东华、安武林、萧萍、李利芳等年轻人行进在文学批评道路上的矫健身影。
    我还欣喜地注意到,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倡导独立、严谨、坦诚、纯粹的批评精神,试图建立一种纯粹的、相对超脱的学院学术研讨体制的努力。近两年,他们先后讨论了彭学军的《腰门》、张之路的《小猪大侠莫跑跑》以及沈石溪、毛芦芦、汤汤的作品。对这些作品有赞扬有批评,有争论有交锋,有质疑有建议,力求做到有好说好,有坏说坏,各抒己见,直言不讳,让我们从中深切感受到久已向往的那种与人为善、坦诚相见、入情入理、实事求是的批评风气。
    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有:继新蕾出版社于2000年、2007年采取即席互动的对谈形式先后推出《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之后,上海作协、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10年初举办了题为“传承与超越”的上海儿童文学新十家创作论坛。被称为“九凤一龙”的10位上海优秀新生代作家与应邀与会的8位有成就和影响的专家采取一对一的对谈方式,进行了一场关于文学的对话与碰撞。这是真正意义上面对面的讨论和心灵的交流,彻底摒弃了空对空、不着边际的泛泛而谈。这种新鲜、生动、贴近文本、直抵心灵的批评方式,体现了作家与批评家之间亲切、平等、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新型关系,有利于深入探讨作品的成败得失,帮助作家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思想、艺术质量。
    然而,上述这些成果和亮点,掩盖不了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相对滞后、依然处于尴尬困境的总体状况。我们的理论批评队伍很小,势单力薄,没能发出响亮的、清晰的声音,在儿童文苑内外收效甚微。对儿童文学中的重要现象、热门话题,缺乏深入的探讨,没有更好地展开争鸣和论辩。有见地、有新意、有深度的批评文章不多;富有真知灼见的学术专著更是凤毛麟角。在市场化、商业文化语境之下,一味赞扬、充斥溢美之词、言不由衷的“炒作文字”、“人情批评”俯拾即是。评论特别是书评如何写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走进自己的服务对象小读者中间去,似乎至今还没有引起书评人、评论作者的注意和兴趣。所有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促进儿童文学创作思想、艺术质量的提高,也为了提高读者的鉴赏水平、审美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强儿童文学理论建设,积极开展儿童文学评论,鼓励理论上的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文学批评的水平。而理论批评要能真正发出自己独立的、睿智的声音,评论工作者就面临一个提高自身素养和功力的任务。
    我涉足儿童文学评论已有50多年,也算是个老园丁了。虽然我一向把自己定位为儿童文学评论队伍里的散兵游勇,但说实话,我对理论批评确是情有独钟。这可能与我的个性、气质、兴趣有关。根据多年从事儿童文学评论的经历,我深切体会到,这是一项寂寞而艰辛的事业,必须潜下心来,下苦功夫,从学养、胆识、生活积累、文本阅览诸方面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才能在评论上取得一点收获和成果。
    要丰富学养。我初涉评论,是从大学时代选修许杰先生的“文艺批评”这门课,向唐弢先生主编的《文汇报·磁力》(《笔会》的前身)投稿开始的。年轻时涉猎过“车、别、杜”(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杜勃罗柳波夫),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与《苏联文艺理论小译丛》为伴,可说是略知文学批评的ABC,但缺乏多方面深厚的学术底蕴。哲学、美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我都只接触到一些皮毛,没有系统、深入地学习、研究。根基浅,底蕴薄,对作品的解读、评析,往往难免停留在表层印象上,浅尝辄止,不能深入文本的核心,揭示问题的本质。学养不够,这对从事评论的人来说,是个致命的弱点。
    要厚积薄发。从事当代儿童文学评论,必须认真、仔细地阅读大量文本,经常、系统地了解、掌握儿童文学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关注世界儿童文学发展思潮、走向,了解、熟悉外国最新创作成果。如果对中外儿童文学历史、现状和经典作家、作品不甚了了,不能从宏观上把握儿童文学全局,又不能从横向上与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精品参照比较,孤立地来谈一部作品或一个作家的成败得失,就很难做出科学的、富有真知灼见的美学判断。对现实生活、对少年儿童的生存状态、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阅读兴趣、鉴赏水平,也要不断地观察、体验、熟悉、了解。惟其如此,你评价一部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审美价值,评述一种创作现象的是非长短,才能抓住要害,切中肯綮。对创作状况、社会现实、儿童世界的熟悉了解,都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积累越丰厚,就越能在评论园地里自由驰骋笔墨。
    要有胆有识。对儿童文学领域的优秀作品、文学新人、新鲜事物的发现,需要有敏锐的、睿智的目光,也需要有支持探索、创新的勇气。创作需要激情,批评同样需要激情。只有当你真正被作品所抒发的感情或主人公的遭际命运所打动,有话要说,有感而发,这样的评论文章,表达自己真实的艺术感受,往往会文情并茂。如果自己面对文本,无动于衷,仅仅是碍于情面,为媒体炒作而勉强为之,写出的文章很可能是毫无激情、了无新意的评论八股。评析作品的成败得失,支持新生事物,批评不良现象,敢于思考、提出重要的或值得探讨的创作、理论问题,都需要敢想敢说、敢作敢为的胆量。一味唱赞歌、喷香水,或是隔靴搔痒、温吞水,该尖锐的不尖锐,都不是一个正直的、有作为的批评家应有的品格和风范。
    之所以不嫌絮叨地重复这些老生常谈,无非是希望我的这点心得能对有志于从事儿童文学评论的年轻人有所启迪。这是一个年近八旬、逐渐淡出儿童文苑的老兵的心愿和企盼。
    

责任编辑:张雨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