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哈姆莱特》的性书写(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 郝翠屏 参加讨论

    性书写之主题
    概括地讲,莎士比亚对人类自然意志的性欲持肯定态度,对人的“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聂珍钊5)纠结与挣扎饱含宽容与悲悯。他把一个异教故事改编进基督教文化中,让我们看到人类自然自在的性欲如何被打上文化、伦理、宗教的烙印,看到哈姆莱特如何被伦理所困,看到奥菲利娅如何成了人的伦理化过程中的牺牲品。哈姆莱特复仇并希冀重整乾坤,却身不由己地牺牲了爱情,甚至牺牲了爱情也没能负起河山重任,这是哈姆莱特悲剧之所在。
    哈姆莱特一再强调“传述我的故事”(490)。哈姆莱特的故事究竟是什么故事?哈姆莱特到底是个什么形象?从性书写的角度看,无论是清醒的还是“疯癫”的哈姆莱特,在两性关系上都占有绝对的话语权。他对奥菲利娅的猥琐、对生身母亲刻薄的评判,都有意无意地传递出对女性失贞的厌恶。哈姆莱特憎恶的言行虽然披着“疯癫”的外衣,但骨子里却有男权意识的支配。
    哈姆莱特作为主人公频频登台,他那长段的生死独白、对王后及奥菲利娅的羞辱、对克劳狄斯的憎恨、对波洛涅斯的戏弄、对伶人的高谈阔论,都极其膨胀地彰显所谓“高贵”的灵魂。而就其行为来看,他的复仇之手沾满了鲜血:他设计陷害了蒙在鼓里的两个随从,误杀了波洛涅斯,角杀了雷欧提斯,又间接地杀死了奥菲利娅,就连王后的死也不能说跟他毫无干系。这些杀戮起因于复仇,而复仇之火燃得如此之旺,主要原因便是对母亲匆匆改嫁的痛恨,这在更深的层次上关涉他的伦理身份及伦理意识问题。哈姆莱特言之凿凿、行之切切要诛杀奸夫淫妇,为父亲洗刷耻辱,此举在基督教文化中有其正当性,但并不代表它的唯一正确性,更不代表莎士比亚的态度。
    莎士比亚的态度隐含在鬼魂的几句话里,是这样讲的:“无论你怎样进行复仇,你的行事必须光明磊落,更不可对你的母亲有什么不利的图谋,她自会受到上天的裁判,和她自己内心中的荆棘的刺戳。”(390)这里不排除老哈姆莱特与王后的夫妻感情,但也道出了母子人伦,更关乎正义在上帝之手的宗教伦理,以及自在内省的人情。简单几句话折射出莎士比亚对人性的洞察、对伦理冲突的思考、对自然情感与道德情感及其复杂性的剖析。
    在对性伦理的认知上,哈姆莱特王子面临两难境地,以至于在他无情地诘难自己母亲的时候,鬼魂再次出场说:“可是瞧!你的母亲那惊愕的表情。啊,快去安慰安慰她的正在交战中的灵魂吧!最柔弱的人最容易受幻想的激动。”(443)某种程度上鬼魂或许可以当做哈姆莱特心灵的幻化,是他没被复仇之火煎硬的那一小块儿柔软的部分,而这种柔软才是他真正的人性之所在。事实上,从鬼魂最后一次警示到哈姆莱特目睹母亲身亡,我们终于真切地听到了一声“王后怎么啦?”(488)从性书写的角度,哈姆莱特以最后对母亲的关切回归了人性,颠覆了那个复仇的自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