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镜像·路径·空间——叶芝《驶向拜占庭》的诗意旅行(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国外文学》2014年第201 沈家乐 参加讨论

    从第5份草稿开始,随着拜占庭这一目的地的明确呈现,诗人的自我形象也再次出现,并置身于一个正在行进的旅程场景当中。在第8稿中,叶芝写道:
    [这个丹麦商人凭着圣物起誓他将会]
    [一切都使我苦恼,除了这个商人的誓言带着我向着东方去到拜占庭]
    但是现在这些有趣的黑皮肤的水手
    载着我去到那伟大的拜占庭(17)布拉德福认为在这一稿中,诗歌中“想象的主人公”是戴着“中世纪诗人”面具登场的。“圣物”(relic)(18)一词有着明显的中世纪色彩,而“丹麦商人”(Danish merchant)则说明叶芝在这里回想起中世纪时控制都柏林的丹麦国王。(19)
    在这一阶段的创作中,叶芝是刻意地将自己中世纪化的。1926年与奥利维亚·莎士比亚再次通信时,诗人谈到了自己对《驶向拜占庭》的构思:“我刚刚完成了一首诗歌,写了一个‘中世纪的诗人’向‘在圣火之中圣徒’祈祷,恳求圣徒能够播撒他们的狂喜。”(20)叶芝希望超越个体的焦虑,而“中世纪诗人”是言说非个人化体验的合适身份。在后来的修改中,“圣徒”(saint)从“圣物”这一意象的隐喻层面中走出,直接出现在诗歌中,代替“丹麦商人”成为诗人的向导:
    一队又一队,一层又一层
    在嵌金墙上的圣徒和使徒们
    [就像这是上帝的爱在等待]
    [上帝爱的象征在等待我的祈祷]
    [就像上帝燃烧的心在等待我的祈祷](21)“中世纪的诗人”在这里就是一个虔诚的朝圣者的形象,而他所祈求的正是通过身体的旅行来获得“自我变形”:
    呵,伫立在上帝圣火中的圣徒们
    一如在那嵌金的壁画中
    [改变我的形体成为你的模样]
    消融这颗心并塑成你的模样(22)在诗人看来,“改变我的形体”(transfigureme)并不是旅行的终极目的,只有“消融此心”(consume this heart)、重塑圣徒般的灵魂才能帮助他摆脱困境。从这第10稿的修改中,叶芝以“中世纪诗人”的身份,找到了关于“年老与年轻”、“身体与灵魂”这些最初的问题的满意答案,所以这几行诗一直被保留下来,直到第18稿:
    [呵,在嵌金马赛克中的圣徒]
    [呵,在上帝圣火中的圣徒和殉道者
    一如在那嵌金的壁画中
    俯视着思欲成病的我
    紧附于一具垂死的动物肉身
    坚定不移,或在螺旋中移动](23)这一稿的修改痕迹显示,叶芝在写下“螺旋”(gyre)一词后,放弃了上述的诗行,将“圣徒”的意象改为“圣贤”(sage),重写了六行,即成为定稿中第三诗节的前六行。
    “螺旋”这一概念的出现,表明了叶芝在诗歌中引入了《幻像》中的历史循环理论。诗人意识到,自我同“圣徒”一样是螺旋的一部分:(24)他已经是一个“在欧洲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和一个“在爱尔兰有重要地位”、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诗人不再需要“圣徒”“俯视”的目光,而是要他们“走出圣火来,在螺旋中转动”,成为教授技艺的“老师”(master)。“圣贤”的意象淡化了“圣徒”的崇高意味和宗教色彩,却强调了诗人对知识与技艺的追求。叶芝放弃了“中世纪诗人”的面具,转而向一切永恒的文化祈祷,他的自我与镜像也就统一为一个非个人化的象征符号——“金鸟”。(25)诗人自我变形的完成使得《驶向拜占庭》成为一首更具普世性的诗歌,而诗人的旅行也同时成为一个永恒的、循环的、不朽的行动。
    从一个年轻的浪漫爱人到爱尔兰的神灵,从中世纪的诗人到非个人化的智慧的象征,诗人就像是把诗歌文本当作面前的镜子,看着其中的镜像描绘的自我形象。如同叶芝在《驶向拜占庭》第13稿中曾写到的:“一个闪亮的迷宫;一只蜗牛/在灵魂的镜子上留下潦草的痕迹。”(26)诗人留给我们的自画像是一连串的痕迹,是一次旅行的地图。经历了这样的旅程,个体“以爱为生”(live on love)的情感体验,转变为对人类“思欲成病”(sick with desire)的智性思考;一个小写的“叶芝”,也就成了一个大写的“诗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