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论古英语诗歌中荒野景观的文化内涵——从亨利·列斐伏尔的后现代空间理论谈起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 张涛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将古英语诗歌中的荒野景观置于空间理论视阈下考察,它们呈现出多层次含义:既表现为《贝奥武甫》里与文明空间的对立存在,也可具象《流浪者》等抒情诗歌中人物内心的荒凉,还在《古特拉克A》等宗教性诗歌里体现为人物发展的阈限阶段。这些个人、社会、宗教方面的指涉意义折射出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日耳曼传统和基督教传统合力作用下人们对社会关系、身份构建和家园概念的认知,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蕴涵。
    关 键 词:古英语诗歌/荒野景观/空间理论/文化内涵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英国动物叙事文学研究:1150-1500》(批准号:11YJC752040)。
    作者简介:张涛(1981- ),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20世纪末叶出现在人文研究领域内的“空间转向”热潮引发学者们对空间问题进行了多方向深层次解读,空间理论渐渐形成跨学科的立体式发展:涉及建筑、地理、文学、哲学等不同方向①。就文学评论而言,这种综合性的空间视角不仅仅可运用于考察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对于研究古代的文本亦大有裨益。正如空间批评理论的奠基者——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在其代表作《空间的生产》(The Production of Space)中提到的空间特征不是单一层面,可以从物质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三个方面来思考其特性[1]11。受这种后现代空间理论的启发,古英语文学中的空间讨论可以拓展至社会生产关系、个人心理状态和宗教信仰等层面。
    文化地理学的引进丰富了空间讨论中对地理景观的理解,现代英语的地理景观(landscape)同源词出现在古英语中为“landscipe”②,意为土地。这一概念发展到现代衍生出极丰富的内涵:包含地面景观与历史文化二位一体的形态。著名文化地理学家迈克·克朗(Mike Crang)强调应在文化的视角下解读空间,不再把空间看作是纯粹的客观景观,其实“地理景观是人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实践塑造出来,以符合自己文化特征的产物”[2]27。由此地理景观的社会性被凸显出来。
    同时地景这一空间性元素在各类文学叙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常常以地域、场景、建筑等形式”[3]6出现,特定的地理空间对事件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是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相对简单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某些地理空间也绝不只是事件发展的场所,它对人物身份的构建具有推进作用。甚至这些地理空间本身就可被当作是一种精神建构而存在,是关于外部环境和社会关系的表征形态。古英语诗歌中的荒野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典型特征和复杂象征涵义的地理空间。本文借助列斐伏尔有关社会空间和段义孚、迈克·克朗的文化地理学理论,分析古英语诗歌中的荒野地理景观在基督教和日耳曼两大传统合力作用下所显示出的功能和涵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