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约瑟夫和范妮的菲尔丁(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外国文学网 吕大年 参加讨论

    二
    在《约瑟夫传》之前,菲尔丁也写过一篇讽刺嘲弄《帕梅拉》的小品,语言十分诙谐。此处不拟多谈,只交代和本文有关的两点。一是《帕梅拉》里的主人公叫“B先生”,故事里说他出自本郡望族,广有田产,身为议员。理查逊如此称呼,意在强调此人虚构不实,避免名誉官司。“B”可以是Bush,也可以是Baker,任何以B开头的姓都适用。菲尔丁在小品里把这个字坐实了,说是姓Booby——布比。如今英语里还有这个字,意思是头脑简单,智能不高,booby-prize是给得分最低的人发的奖,booby-trap是傻瓜才去上的当。没有姓这个的,它表达了菲尔丁对B先生以及《帕梅拉》的评价。[9]《约瑟夫传》里沿用了这个姓。二是这篇小品所说的,也是主仆之间的际会发展成了婚姻,但是毫无爱情,全是色诱,而且女仆是积极主动的一方。十八世纪的英国妇女,无论地位高低,说她对异性积极主动,是深含贬意的。这一点也见于《约瑟夫传》。小品以女仆为名,叫做Shamela,不妨译为《色梅拉》。
    说《约瑟夫传》情节芜杂,组织欠工,主要是因为有些很占篇幅的人物,比如亚当姆斯,丰满、传神,但是其气质风度跟整个故事的变化经过没有太大的关系。本文所关涉的人物,主要是约瑟夫,兼及范妮;所要讨论的问题,是约瑟夫的形象,在故事的结尾跟先前有所不同。所谓先前,指故事的前十章。此下是一简略的介绍。
    约瑟夫是帕梅拉的哥哥,从小就在布比家做仆人。布比先生是《帕梅拉》中的B先生的叔父,萨默塞特郡的大地主,准男爵(baronet),头衔够不上贵族院的席位,但可以世袭。约瑟夫刚来布比家的时候,派在果园里赶鸟。他有一条好嗓子,应该很适合这个差事。可是他的声音过于甜蜜,一吆喝,不但停在树上的鸟不走,本来在园子外边的也飞进来了。于是就改派他给司狗的当助手。所“司”的是猎狗,——猎狐是当时乡间绅士喜好的消遣,通常要用十几、二十条狗,司狗的用号角或者哨子发令。[10]约瑟夫的嗓音比号角高亮圆润,猎狗听见就分心。司狗的仆人自然不高兴,布比先生就把约瑟夫调到马号去了。
    约瑟夫在马号是得其所哉,因为他的骑术极好。乡间的绅士经常赛马,——这是兼带赌博的运动,约瑟夫无往不胜,下注的人都要先问清楚哪匹马是他骑的。他还有更露脸的事,——拒绝贿赂,给多少钱都不作弊。布比太太知道了这件事,认为约瑟夫诚实可靠,就把他要过去做跟班。布比夫妇每年天气暖和的时候,住在伦敦,享受都市生活。约瑟夫当了跟班,就随同前往。
    约瑟夫到了伦敦以后,有了一些变化。以下是菲尔丁的描述:
    年轻的安德鲁斯一到伦敦,就虚心地结交其他披彩的同行。这伙人就在他身上下功夫,让他嫌弃自己原来的活法儿。他把头发剪成了最新的式样,尽心地维护保持:一上午都用纸套着,出门在外也是如此,下午再卸掉纸套,梳理成型。不过,像赌钱、喝酒、骂人这一类城里的跟班常有的恶习,他们却没能教会他。他的闲工夫大都花在音乐上了,而且还真有长进。听歌剧,他懂行,是所有跟班的舆论领袖,每一段唱,是喝彩还是喝倒彩,大家伙都听他的。起哄闹事,不管在剧场还是其他公众场所,他也经常打先锋。布比太太去教堂(这是难得有的事情),他跟着,举止中也比过去少了一点该有的恭敬虔诚。但是,尽管他外表上捯饬,尽管在伦敦的时髦少年里,穿号衣和不穿号衣的都算上,他最漂亮,最体面,他内心里可一点儿也没学坏。
    布比太太过去常说,“小约瑟”是英国最体面漂亮的跟班,可惜不够潇洒。现在约瑟夫可没这个毛病了,相反,她倒是常说:“嘿!这家伙还真精神。”她看出来了,这是城里的风气在这个老实人的身上起的作用。她到海德公园散步,总带着约瑟夫。累了,——她差不多每分钟都觉得累,就靠在他的胳臂上,跟他闲聊,一点也不见外。下车总得攥着他的手,有时候怕站不稳,攥得就特别紧。早晨要是有信来,她就让他直接送到床边。吃饭的时候,她眼睛总瞟着立在一旁的约瑟夫,只要不失身份,无伤妇德,她尽量地放纵自己。[11]
    以上两段的言外之意,译文不能传达完全,须要另加一点解释。“披彩的同行”(party-coloured brothren)指的是和约瑟夫一样给大户人家当跟班的男仆。说“披彩”,是因为他们照例都穿号衣,——一种在袖口、两襟和下摆镶边的制服。[12]仆人如此打扮,是主人为了显示地位和财富。号衣有专名,叫做“livery”,是很常见的词,形容某人穿着号衣,说“liveried”就行,也是常见的说法。此处说“party-coloured”——“披彩”,是贬义,这个词常用来形容毛色驳杂不纯的狗。跟班的是主人的门面,身材相貌经过挑选,比杂毛狗当然要体面。但是他们的口碑不佳,因为他们往往模仿阔少的做派,在伦敦尤甚。斯威福特的《仆人指南》名为操行守则,实际是讽刺挖苦仆人,其中有关于“披彩”的佐证:“谋差事,尽可能挑选一下,看看主人发给的号衣是不是太显眼,太怯。黄绿相间的,穿上就显出你是个跟班;镶边也会暴露身份,除非是银色的,不过跟班的大都摊不上那个颜色,除了在公爵门第,或者遇上一个刚刚继承了产业,挥霍钱财的主儿。你能希望得到的是蓝色的号衣,要不就是灰褐色的——经霜打了的树叶的那种颜色,镶边要红的。套上这么一身外衣,里边配上主人穿剩的衬衫,借一把剑,再加上你天生就有而且经过改进的自信,只要没人认识你,你想冒充谁就是谁。”[13]约瑟夫跟这些人通殷勤,混迹其间,沾染了他们的习惯。有钱人一般上午不出门,可以在家里把头发用纸套起来,以俟成型。仆人没有闲暇,戴着纸套满街跑差,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故意炫耀,都不免丑陋庸俗。至于听戏闹事,也是当时跟班的风气。剧场为了招徕有钱的主顾,专为他们的跟班设了免费的座位,通常集中在最高层的悬廊,离舞台很远。这些人看戏并不安分,任意评论,而且嘈杂,经常跟楼下买了票的观众争吵纠缠,甚至打架斗殴。菲尔丁早年是剧作家。他的一个剧本,就是因为跟班的闹事而停演的。1759年,伦敦的各个剧场因为不堪骚扰,一致决定,取消了“跟班席”。
    说约瑟夫倾心歌剧,而且十分在行,实际上是贬损。歌剧从意大利传入英国,首次在伦敦演出是1705年,此后的几十年中,愈益普及,但也有不少非议。非议之一,是所有的词句,无论生死攸关,还是平淡家常,一律出之以歌曲,不自然。爱迪生主办的《观察家》,当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至今还有很多种选本行世,几乎每一本都会选入他对歌剧的抨击。以下是1711年4月3日刊出的评论:“意大利的宣叙调刚上英国舞台的时候,观众莫名其妙,前所未有的莫名其妙。将军们下命令是唱,妇女们传个话也是唱,大家感到非常奇怪。谈恋爱的唱情书,从头到尾,连最后的署名都谱着曲子,咱们英国人听了怎么能不笑呢!”[14]从意大利来的男演员,有一类叫做“castrati”,自幼就去了“势”,专唱女声。这就更使一些人感到不自然了。约瑟夫欣赏和模仿的是哪一路,菲尔丁没有点明,但以仆人的身份,爱好歌剧,自己还唱,此事本身就是笑柄。外来文化,在任何民族都会遇到偏见、抵制。“崇洋媚外”的人越贫贱,引起的反感就越强烈。他们追攀的对象,离自己的社会地位太远,因此被看作是不伦不类。这和说约瑟夫做头发其实是一个意思。
    布比太太在公开的场合眷顾约瑟夫,明目张胆,不顾体面。约瑟夫却是听任摆布,就像一只被动的宠物,有生命,无性格,有力量,无主张。他在乡下看管园圃,招得群鸟毕至,狩狐,让猎狗分心;在城里当跟班,又让女主人痴迷反常。禽兽怀其好音,夫人取其相貌,这种联想对布比太太有欠恭维,对约瑟夫也含有贬义。菲尔丁在第二章里说约瑟夫在园子里赶鸟,曾把他比作柏雷亚柏斯(Priapus)。按通常的注释,这是古希腊诸神之一,照管田园,呵护繁殖,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对戳在田里的草人也作如此称呼。这个解释不错,但是这个比喻,在当时还有旁的含义。几年前,有史学家写书,专论十八世纪英国各个阶层的文化娱乐。对照阅读,可知当时的上流社会中有时髦人士,耽玩希腊和意大利的古代民间艺术。柏雷亚柏斯的各种雕像是他们竞相搜购的古董之一。雕像的基本形态是体魄健壮的裸体青年男性,在古代民间可能是生殖力的象征。英国的纨绔珍重它们,收集传看,意在炫耀男色。[15]菲尔丁用柏雷亚柏斯作比喻,并不单指田夫野老对草人的称呼,因为约瑟夫是太太欲望的对象,攥着靠着,都是无可无不可,跟富家主摆弄赏玩的器具有相通的地方。这层意思在下面的例子里更加清楚。
    布比先生在伦敦突然得暴病去世了。丈夫死后的第七天,布比太太传话,叫约瑟夫送茶到她房里去。以下是主仆之间的一场对话。
    太太躺在床上,招呼约瑟夫在她旁边坐下。然后,不经意地把手搭在了他的手上,问他是不是爱过谁?约瑟夫听了有些糊涂,答说自己还年轻,不着急考虑这种事情。太太说:“尽管你年轻,我想你不会没有过那种感觉。说实话,约瑟,是哪个姑娘有福气,老盯着你,招上你的喜欢了?”约瑟夫说,他和所有见过的女人,从来没有过另眼相看的事。太太说:“那么说来,你是谁都喜欢了。你们这些漂亮男人,跟漂亮女人一样,老是三心二意。不过,要是说你心里没有偏爱,我才不信。你刚才的说法儿,我看是想保密。保密是好习惯,我不生气。一个年轻人,要是把跟太太小姐们的亲密关系告诉给别人,那倒是不好。”约瑟夫说:“太太小姐!夫人,我保证,我从来没敢想过哪位太太小姐!”太太说:“别装得太谦虚了,那样有时候反而是没有礼貌。现在你告诉我,要是真有一位太太喜欢你,要是她觉得你比别的男人都好,亲近你,那亲近的劲儿,是出身跟她一样的男人才敢想的,你不至于自以为了不起就出卖她吧?像你一样的漂亮男人,总是为了显摆自己,牺牲我们的名誉,根本不在乎我们屈尊信任他们,是多大的面子。跟我说实话,约瑟,你比他们,是不是多一点儿脑子,也多一点儿德行?你能保密吗?我的约瑟?”“夫人,”约瑟夫说:“您该不是在责备我,说我泄漏您家里的秘密吧?您要是赶我走,我希望您能向别的雇主证明我不是乱说话的人。”太太叹了口气,说:“我不想赶你走,也不能赶你走”。她说着,在床上稍稍坐起来,露出一段稀世少有的白脖子。约瑟夫看见,脸就红了。太太假装吃惊地说:“我这是在干什么?我单独和一个男人在一起,不加防备,光着身子,躺在床上。你要是起坏心,我怎么保护自己?”约瑟夫忙说自己没有坏心。“没有,”太太说:“你可能不管那个叫坏心,你的心可能也不坏。”约瑟夫发誓,说他的心确实不坏。太太说:“你没听明白。我的意思是,你要是真的打我的主意,那不算有坏心;可是别人会说你有坏心。你会说,别人不会知道。如果是那样,不就全看你能不能保密了?如果是那样,我的名声不就全都攥在你手里了?如果是那样,你不就成了我的主子了?”约瑟夫连忙请求,叫夫人别着急,他从来就没想过要对她做什么坏事,他宁愿死一千次,也不会让夫人有什么理由怀疑他。太太说:“我还就是要怀疑你。你难道不是男人吗?我的长相,多少还说得过去吧?你是怕我让你吃官司吧?我希望你怕。可是,天知道,我永远也下不了狠心去告你。我心软。你说,约瑟,你不觉得我应该原谅你吗?”约瑟夫说:“说实话,我永远也不会做对不起夫人的事。”“你说什么?那还不叫对不起我?你以为我会心甘情愿?”约瑟夫说:“我不懂您的意思,夫人。”“你不懂?那你不是白痴就是装傻。我算是看走眼了。滚到楼下去!别让我再看见你的脸!你那一套假正经骗不了我!”[16]
    约瑟夫下了楼,就赶紧给妹妹帕梅拉写信,请她向主人布比代谋一份差事;不行的话,就问问教堂里有没有工作,他识字,又有一条好嗓子,——约瑟夫还不知道帕梅拉嫁给布比的事,以为她还在跟当地的牧师要好。他还说,自己的女主人一定是疯了,对他欲行非礼,神态言行,就跟他在戏里看见过的一样。要是妹妹帮不了他,他就回布比庄园,请教庄园上的助理牧师亚当姆斯,他挺赏识自己的。
    这是一幕闹剧,情节滑稽,言语夸张,读过《色梅拉》的人会感到似曾相识。这样的闹剧,在《约瑟夫传》的前十章里,重复了好几次。布比太太家里,好男色的妇女还不只她一个。女管家既老又丑,也看中了约瑟夫,不断地从厨房里拿好吃的给他。言谈话语,也模仿上流社会的时髦,可是她识字太少,说到要紧的地方,总是言不及义。对她的一番情意,约瑟夫直到被开除,还是木然无所领会。
    菲尔丁是在拿《帕梅拉》的故事开玩笑。当时有不少人讥笑理查逊,说他描写的女仆是极意作态,以德邀宠。上文所引的蒙塔古夫人的信,表达的就是这种看法。菲尔丁把话反过来说。他描写一个男仆,还是帕梅拉的哥哥,诚心诚意地抱持贞洁,不存非分之想,同时又要小心伺候主人,尽仆人的职分。结果顺从也不好,反抗也不好,顾此失彼,进退两难。玩笑的意思,还可以参照斯威福特的《仆人指南》来说明。斯威福特1745年去世,《指南》同年出版,他未及见。书中历数当时大户人家仆人的种种刁顽,以下翻译的是跟男仆有关的几条:
    厨师、管家、马夫、采买、还有其他和家用支出有关系的仆人,要把主人的全部家产当成自己所管的那一份差事的开销。譬如厨师,若是他估计主人的岁入是一千镑,就应该明白,每年买一千镑的肉,足够用的,犯不上节省。管家、马夫、车夫都应该这么想。每一项开销都要花到家,给主人挣面子。
    给主人买东西,要替卖主着想。不论买什么,都不要讲价钱,要多少付多少。这是给主人挣面子,也是给你自己挣零花钱。而且你要想,就算主人吃了亏,他也比那些卖东西的赔得起。
    老爷太太经常责备仆人进出房间不知道关门。可是他们都不明白,门得先打开才能关上,这一开一关,就是双份的劳动,所以最省时间,最省力气,也是最好的办法,是既不开也不关。他们要是怕你忘记关门,老跟你唠叨,你就在出门的时候使劲地摔它一下,让屋子里四壁颤动,器物摆设哗啦啦地响,让老爷太太知道你守他们的规矩。
    仆人被派出去送信,总要在外面滞留不归,晚个两小时,四小时,六小时,反正不多吧。血肉之躯,谁能抵挡这种诱惑呢?你到家的时候,老爷会发火,太太会责备,叫你脱衣服,说要揍你,赶你走。你得准备好一些理由,必须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用得上的。比如说,你叔叔来看你来了,走了四十多哩路,明天一大早就得往回赶;或者说,有一个丢了差事的仆人,借了你的钱不还,想逃到爱尔兰去;或者说,你有一位仆人老同事,就要上船去巴巴多斯群岛了;要不就是你爸爸送来一头牛,叫你卖,你一直到九点钟才找着牛贩子;或者说,你有一个堂兄弟,挺亲的,下礼拜六就要处绞刑了,你去告别;或者说,你跘到一块石头上,崴了脚,在一家铺子里歇了三个小时才能动弹;或者说,有人家从楼上窗户倒马桶,浇到你身上了,你得把自己弄干净,等气味散尽了才能回来;或者说,你被抓去做水手,到治安官那里说理,等了三个小时,费了不少唇舌才被放了;或者说,治安官误认你是一个逃债的,把你关了一晚上;或者说,你在外边,听说主人在酒馆被人打了,焦急万分,找了一百多家酒馆。
    如果你发现老爷太太喜欢你,就找一个机会告诉他们你要走,说得委婉一点儿。他们要是舍不得你,问你为什么要走,你就说,你最愿意跟着他们,可是身为佣工,不得不替自己打算。告诉他们,当仆人不像继承祖产那样不劳而获,你的活儿太重,工钱又太低。老爷听了你的话,可能会给你每个季度长五个到十个先令。要是他们真的让你走,而你又不想走,就找一个仆人,让他告诉老爷,说经他劝告,你决定干下去。
    如果你年青,长得又帅,伺候太太吃饭的时候,跟她说话要低声耳语,把鼻子凑到她脸上。要是你嘴里的气味好,不妨照她脸上哈气。据我所知,这种做法在好几个人家都有好效果。[17]
    《指南》是公认的讽刺作品。但其所以为讽刺,在于观点、口气,不在于事例。今天的人或许怀疑这些事情是捏造。约翰逊写的《斯威福特小传》出版仅比《指南》晚十年。其中提到《指南》,说这篇文字证明斯威福特“非常善于观察,不想大事的时候,就留心日常的小事。从文章可以看出,他有记录所见所闻的习惯。因为这么多的具体事例,不可能是靠记性攒起来的。”[18]这些事例,反映了当时的主仆关系,也反映了雇主对仆人的一种流行的看法。对照这些事例,就不难明白菲尔丁的意思:如果主仆关系有可能变成男女关系,而仆人还恪守本分,不知道从中占一点便宜,那么此人只能是仆人中的一个另类,是一块笑料。
    第十章之后,小说的内容渐趋繁复芜杂。布比太太求爱遭到拒绝,气愤不过,就叫约瑟夫领了工钱走人。。约瑟夫上路往回走,——回布比家在萨默塞特郡的庄园,他的未婚妻范妮是布比家的女仆,他是去找她。路上先遇到了牧师亚当姆斯,后来又遇到了来伦敦找他的范妮。三人同行,遭逢了许多始料不及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因由始末,枝蔓旁及,占了全书一半的篇幅,本文不拟讨论。简而言之,他们走了好几天才到达布比庄园。
    前后相继,其他的人物也来到了布比庄园。先是布比太太。她从伦敦回来,仍然在打约瑟夫的主意,用了种种的办法来阻止他跟范妮结婚。接着是小布比,也就是帕梅拉的丈夫B先生。他刚结婚,带着帕梅拉来认亲,一是认布比太太,他的婶母,二是认约瑟夫,帕梅拉的哥哥。帕梅拉以为,自己既然成了布比家的人,约瑟夫也就因此提高了地位。范妮出身贫贱,身为仆人,字都不识一个,约瑟夫娶她有辱身份,劝他取消婚事。她丈夫也说,他既然娶了帕梅拉,就不嫌弃她的亲戚,只要约瑟夫放弃范妮,他一定尽力提携。如何提携,布比太太早就想好了。约瑟夫英俊健壮,骑马是好身手,她要侄子在陆军里给约瑟夫捐一个官职。这在当时,确实是一条改善地位的出路。帕梅拉还跟约瑟夫说,如果他们的父母在场,也会是这个主意。但是约瑟夫不干,态度十分坚决。菲尔丁的叙述,直接引语用得不多,但在此处有一段约瑟夫跟布比先生的对话,十分精彩。
    约瑟夫说:“我喜欢谁,我父母管不了。他们要是一时昏了头,或者想要高攀,我也范不上迁就他们,牺牲自己的幸福。再说,我妹妹没承想地得了富贵,我父母要是因此就心高气傲,看不起同类,我也不觉得是什么好事儿。不管怎么说,我绝不能不要范妮。就算你能高抬我,跟高抬我妹妹似的,我也不能不要范妮。”布比说:“你这么打比方,你妹妹和我倒真得谢谢你。但是,范妮根本就没有帕梅拉那么漂亮,德行也比不上帕梅拉一半。既然你不客气,说起我娶你妹妹的事,我就得告诉你,我跟你,可不一样。凭我的条件,我可以由着性子,随心所欲。我要是不这么活着,就是傻瓜。可你要是也想这么活着,那你就是傻瓜。”约瑟夫答话说:“凭我的条件,我也能由着性子,随心所欲。范妮就是我的全部快乐。只要我有好身体,就能靠劳动养活她,让她过上她生来该过的日子,那也是她愿意过的日子。”[19]
    约瑟夫的倔强,不仅限于言词。来布比太太家做客的,还有一个阔少,带着仆人调戏范妮。约瑟夫两次跟他们动手,都是凶狠果决,毫不犹豫,一掌一声响,一拳一记痕,全然不在乎阔亲戚作何感想。
    在小说的结尾,布比庄园来了一位住在附近乡间的绅士,家道小康,颇有教养。他早年丢失了一个儿子,这回经人指认,原来就是约瑟夫。不论是讲血统出身,还是讲裙带关系,约瑟夫的社会地位都变了。然而,他一本初衷,娶了范妮,留在乡下,做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农民。
    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即由此而起。在前十章里的约瑟夫,沾染了城市的奢靡,但又没有彻底地浸透。他赶时髦,却又不能像有的跟班那样,完全不理会传统的道德规范,毫不拘束地自管放荡。布比太太是上等人,是雇主,他知道遵守尊卑的分际;可布比太太又是一个女人,爱上了他,主动地投怀送抱,如果满足她的要求,他就要逾越主仆的界限。菲尔丁描绘的,是一个无所适从,惶恐卑屈,含糊暧昧的窝囊废。故事结尾时的约瑟夫,却是一个出言直爽,简单执着的乡下汉子,有主见,有担当,而且极有自尊,——不该是自己的,给也不要,该是自己的,抢也不给,刚猛憨直,如火烈烈。稍为留心的读者,都会有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印象。
    再仔细一点的读者,还会发现一处情节蹊跷的地方,——约瑟夫的未婚妻范妮。自第一卷第十一章起,范妮频频出现,对她的身世、相貌、人品也多有描写,交代得十分仔细:范妮幼孤,是布比庄园自家养大的仆人,和约瑟夫相爱有年,感情极好。两人还没有结婚,是为了预先存下一点养家的钱,这是牧师亚当姆斯的劝告。然而,在前十章里,竟然没人知道约瑟夫有一个未婚妻,包括约瑟夫自己。在上文所引的例子里,布比太太一再追问约瑟夫有没有相好,他只字未提范妮。给帕梅拉写信,他也只是说如果被解雇,要回到乡下去找牧师亚当姆斯。可见范妮是后来插入故事里的一个人物。插入之后,前面的文字并没有为她有所改动,做一些相应的铺垫。
    类似的破绽,《约瑟夫传》里还有一些。譬如在第一卷第十章里,约瑟夫被布比太太开除,临走,交回了布比家的号衣,是借穿了另一个男仆的便服上路的。但是在同卷第十四章里,有人在旅店里看到约瑟夫穿的号衣,便以之断定他是布比家的仆人。像这样的破绽,在《汤姆•琼斯》里就很难找到了。《约瑟夫传》成书仓促,未得从容经营,因而在安排情节,状写人物的时候前后失顾。但是我们也因而获得了一个机会,可以对故事的构思做一些推测和猜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