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这篇论文主要通过对《莫斯卡特家族》以及短篇小说《傻子吉姆佩尔》的分析来探讨美国犹太作家辛格所关注的生存问题。辛格的作品张力主要是通过二元对立的冲突来实现:如身体激情与精神渴求,善与恶,神圣与亵渎等等。他的作品里充斥着激情与道德的对立,他认为爱与性是接触人性的最佳途径,因此辛格最关注的话题爱与性也就成为这篇论文的切入点。本文还会对照辛格的人生经历,来探讨他作品中意义的模糊性,这对于理解他对人类生存意义的表现可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存在状态,犹太性,二元对立,模糊性 艾·巴·辛格一生执著于使用垂死的意第绪语来描述消逝的过去,他的努力终得回报,在世界文坛赢得了一席之地。他于1978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在此后的数十年里一直是东欧犹太文化的代言人。辛格笔下的小说世界很狭小,主要写东欧的乡村生活。辛格坚信作家应该扎根于文化传统,他的写作主要是在挖掘自己的犹太人生活经验。辛格是个无与伦比的寓言大师,这一点不少批评家都注意到了:“辛格总是在写原型的犹太经历,写具有代表性的犹太人,他最终写的是普遍意义上的人。”[1] 他的语言和故事都属于过去,但却总是带着对现代的关注。难怪欧文·豪、阿尔弗莱德·卡津(Alfred Kazin)以及其他一些评论家经常会因为他的“反讽,抒情性,奇思异想以及荒诞感”而将他与现代主义联系起来。[2]大卫·帕克曼甚至还指出辛格在小说中大量记载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至于真能乱假,使他作品中事实和虚构成分的界限不再分明;[3] 而法雷尔还注意到辛格的犹太教神秘寓言与后现代主义的语言学理论具有相似性,即“意义具有散逸性…意义是离散的,难以确定,意义总是在漂移。”[4] 辛格自己不屑于技巧上的创新,他如果要写作,则必然会讲出完整的故事。但是将辛格与后现代主义联系起来也不无道理。诚然,辛格最关注的主题是老掉牙的关于人类生存的问题,他的情节构造也走不出传统的窠臼,而作品的张力也是通过二元对立的冲突来实现:如身体激情与精神渴求,善与恶,神圣与亵渎等等。但是在他大多数的小说里,主人公在恶劣的环境下面临善与恶的选择时,作者却总是给出不同的乃至互相矛盾的答案。这篇论文主要通过对《莫斯卡特家族》以及短篇小说《傻子吉姆佩尔》的分析来探讨辛格所关注的生存问题。辛格的作品里充斥着激情与道德的对立,他认为爱与性是接触人性的最佳途径,性器官所体现的人类的灵魂远高于身体的其他部位[5],因此辛格最关注的话题爱与性也就成为这篇论文的切入点。本文还会对照辛格的人生经历,来探讨他作品中意义的模糊性,这对于理解他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处理可能有所裨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