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卡莱尔的“社会理念”(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外国文学网 乔修峰 参加讨论

    四 社会新生之路
    从卡莱尔对社会维系纽带的批判不难看出,他认为社会复兴主要依靠个人的道德和信仰革新。统治阶级要成为“高尚”的英雄,使社会带有“英雄主义”色彩;(Past:271)工人阶级则要学会崇拜英雄,养成敬畏和服从的品德。道德革新的根本还在于精神革新。一方面要有眼和心,培养想象力和同情心,真正“看到”(see)隐于表象之下的“公开的秘密”(open secret),领悟到遍布宇宙之中的“神圣理念”(Divine Idea),从而形成敬畏和崇仰之心。(Heroes: 36, 105, 116, 156-157, 163)另一方面,要丢开疑虑,行动起来,去“劳动,信仰,生活,获得自由”。(Sartor:149)
    此外,《旧衣新裁》还从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角度论述了其发展趋势,并使用了两个比喻。一是认为社会是由“有机的细丝”(organic filaments)连缀起来的。(Sartor:187)这比乔治·艾略特用“网”来比喻社会有更深的含义,不仅强调了关联,还预示了动态的发展。[37]卡莱尔在《论伏尔泰》(1829)一文中就已提出,社会是由无数的线织成的编织物。(Critical:1:399)这些有机的细丝不断拆散,又不断重新编织起来,使社会处在一种无始无终的运动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旧衣新裁”应该是“旧衣新织”。创造与破坏同时进行,在吹走旧丝线灰烬的同时,也在编织着新丝线。(Sartor:185)卡莱尔还用凤凰涅槃来形容这种变化。社会处在不断“变形”之中,死掉的只是它的旧壳,而旧壳下面已经在编织新衣。病入膏肓的旧社会将会焚灭,如凤凰一般,在灰烬中获得新生。(Sartor:179-180)他认为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信仰以及社会都不会消失,消失的只是其躯壳(body),而内在的灵魂(soul)已经传承到了新壳之中,也即说,“过去”都积聚到了“现在”之中。(Critical:3:38-39)因此,人类的活动和成就大都保存在了无形的传统之中,世代传承。(Sartor:131)卡莱尔写作《过去与现在》,不仅是要对比古今,更是强调古今的传承和延续。这也是他为什么认为虽然无法回归到中世纪,但仍可以使中世纪的某些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延续。卡莱尔的社会发展观体现了一种乐观的态度,这种乐观有利于人们接受社会不断变化的现实,摆脱信仰失落和社会巨变导致的绝望心情。[38]如他所说,“有信仰的时代与无信仰的时代交替出现”,后者是通往前者的必由之路,人应该靠着希望活下去。(Sartor:87, 123)有评论家认为《过去与现在》预想了英国社会的道德与社会新生,是卡莱尔最为乐观的社会批评。[39]但如上所述,这种乐观的态度在之前的《旧衣新裁》和他的一系列文章中就已经有了明显的体现。卡莱尔尖锐的社会批评常使读者感到一种悲观的语调,但他批评的出发点恰恰是一种乐观的自信。
    卡莱尔重新诠释“社会”,不仅是为了指出该词和它所指的概念、它所表征的外在世界出现了脱节,也是为了纠正人们认知社会的方式。他像浪漫派那样强调用综合(synthesis)而非分析(analysis)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这样才不致忽略情感和精神在社会维系中所起的作用。他反复提到要培养“看”的能力,既是指借助文学的想象力看到表象背后的“神圣理念”,也是指用综合的方式来认识社会,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像功利主义者那样成为把社会当作机器来分析的“瞎眼”巨人。(Heroes:172-173)关于社会的思考并非19世纪独有的现象,所谓这一世纪“发现”了社会,更多地是在描述社会学的形成。孔德(Auguste Comte)、穆勒、刘易斯(G. H. Lewes)、勒南(Renan)和斯宾塞(H. Spencer)等英法思想家都主张通过科学地分析社会来重构社会秩序。[40]但卡莱尔关于社会“变形”的描述,则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有生命力、有精神内核的整体,无法用一种“科学”或“实证”的理论来分析。他所阐述的不是关于社会的“理论”,而是关于社会的“理念”,并论述了没有“理念”的“理论”何以会瓦解社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