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理想国》之“道德教育”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知识是可教的,美德也就是可教的。他认为,既然人皆根植有趋善避恶的天性,通过道德教育改善人的品性,进而改善城邦,就不仅是他的道德哲学的宗旨,也是现实可行的。因此他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一生孜孜不倦和人辩论就是在进行道德教育。他认为道德教育是树人治国之本,是挽救雅典没落、重振城邦的主要途径。这就使他的道德哲学不只是理论思辨性的,而且有实践性的特色。 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同样是出于建构理想城邦的目的,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方法手段和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苏格拉底一样,柏拉图坚信“知”是“行”的前提,正确的教育和正确的认识才是从善的保证。古希腊注重对人的教育,认为儿童教育要从“智”(包含“德”)和“体”两方面入手。体育教育可以强壮身体,成为未来战场上的勇士英雄;诗乐陶冶人的心灵,给人美的享受。苏格拉底认为,关心人的生活必须首先关心人的灵魂。因此,对人的道德教育就应该从“心魂”开始做起,因为善好的心魂是善好人生的标志,反映人的道德风貌。正如健康的头脑是决定和改善全身肌体状况的关键,心魂是所有“好”和“坏”的渊薮。若要使人勇敢,就必须使心魂具备表现勇敢的素质,而能否取得这一效果则取决于道德教育的质量。 诗和音乐是古希腊人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手段,柏拉图对传统诗歌的指责无疑也基于这一层考虑。诗人不能认为能够逗人“开心”,或是达到某种煽情的效果就算是大功告成,他们还必须考虑诗对灵魂的触动,对人的行为规范的潜移默化。和体育一样,诗歌必须为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卫士服务,为城邦服务。 柏拉图认为,诗歌,尤其是悲剧,会扰乱人的心境或“内在的国家”,像金钱、荣誉和权力一样威胁和破坏“内在国家”的机制运行。灵魂的紊乱会阻塞认知渠道的畅通(一个痛哭流涕的人不会理智地考虑问题),会妨碍坚定的以神学为支撑的伦理观的确立。柏拉图相信,诗人没有明确的政治意识,缺少从宏观上把握和运用道德原则的能力。“内在的国家”紊乱是邦国政治失控的先行。“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礼记•乐记》)——中国古代的有识之士也像柏拉图一样重视音乐(或诗乐)与政治的关系。 柏拉图对于诗歌采取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柏拉图对诗歌采取一种完全的排斥态度。柏拉图强调以美的陶冶为教育历程重心的理念,也即是重视德性教育对人的影响。柏拉图认为在教育领域,无论是对诗歌的创作、诗人的定位、诗歌的内容(诗歌在古希腊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还是儿童的心理与认知水平,都要有相当具体的规定。如,在诗歌的题材方面,柏拉图认为要以颂神诗和赞美诗为主。《理想国》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表达了其对道德教育者(诗人、编者)的要求: 关于神的看法,大致就如上所说。为了使我们的护卫者敬神明,孝父母,重视彼此朋友间的友谊,有些故事应当从小就讲给他们听,有些故事就不应该讲给他们听。 决不该让年轻人听到诸神之间明争暗斗的事情。……我们更不应该把诸神或巨人之间的争斗,把诸神与英雄们对亲友的种种怨仇作为故事和刺绣的题材。……因为年轻人分辨不出什么是寓言,什么不是寓言。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 这些努力都在重点培育人的道德。在这里,道德教育在建构理想国的过程中就显现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似乎公民的教育、道德情操的培养、人格的形成、城邦的安危都无一例外地系于“道德教育”这条准绳。 诗歌作为古希腊儿童的“必修课”,孩子们通过诗章作品了解历史,学习做人的美德,因此对于诗内容的要求与审核就被提上了日程,因为诗内容有些会涉及神的卑劣行经,这将误导教育,损害城邦利益。在《法律篇》里,认为节奏和音乐(包括诗作)是表达人的心境,表述高尚的君子或低劣小人的感受。“诗言志”(《今文尚书•尧典》)、“乐者,通俗理者也”(《礼记•乐记》)。诗人编者可能说讲好的故事,也可能散布不好的传闻,但其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对于幼小的辨别善恶能力不强的儿童来说是具有很强的方向导向性的。因此,要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即一方面注重对人的正面教育,另一方面则强调有效地运用国家机器的检查手段,限制不合格的诗作进入流通领域。在对待诗与教育的问题上,柏拉图(尤其在晚年)采取了比较务实的态度。 因此,在对待作品的选择上,必须慎之又慎,一方面可以推崇高雅的道德意识,改善人的灵魂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服务城邦。 按照柏拉图的见解,真正优美的音乐不仅本身包含好的道德取向,而且势必会促进人的正向发展的道德观的确立。但是,我们也同样不难看出,柏拉图的道德教育模式确乎带有苛刻与理想主义的色彩。世界一切现象都是相对的,美与丑、善与恶,其强调在作品筛选方面的完美性的同时,也潜含着他对丑恶世界存在的认同。因此,启蒙教材作品的选择固然要慎重,但读者并非是被屏蔽在一个纯善的惟美环境中,那么如何能让受教育者立足自身,屏弃恶的意念,追求自我崇高德性的圆满才是道德教育要考虑的根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