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古代论争的回声——评丁尼生的《卢克莱修》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国外文学》2013年2期 吴兆蕾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丁尼生的诗歌《卢克莱修》以卢克莱修误服春药导致发疯、最后自杀的故事为题材,化用了卢克莱修《物性论》中的原子论及伊壁鸠鲁主义的观点,讨论了维多利亚时代关注的热点问题:理性与信仰的关系。本文通过《卢克莱修》与物性论表述的比照,探讨了丁尼生对理性与信仰问题的看法,即无超越维度保障的理性是脆弱的,以回应19世纪科学和理性观念对宗教信仰的冲击。
    【关 键 词】丁尼生/卢克莱修/物性论/理性
    【作者简介】吴兆蕾,广西大学文学院。
     
    丁尼生1865年创作的《卢克莱修》是他以疯狂为题材的戏剧独白诗之一,这首诗与其他疯狂题材诗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样一个注重道德的时期,它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情欲的题材。情欲的毁灭作用是丁尼生对理性与信仰关系思考的一种折射。卢克莱修被情欲所困扰,并且发疯自杀,这是丁尼生对古罗马文学史中一段存疑的历史记载进行的改造,他希望以此表明在缺乏信仰的尊重的情况下,人的欲望会失控,并造成灾难。
    一、作为唯物主义诗人的卢克莱修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卢克莱修热”
    《卢克莱修》中的同名主人公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物性论》阐述了原子论思想和伊壁鸠鲁主义的伦理学,在当时实验条件还非常低下的情况下,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对世界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卢克莱修认为,世界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的,同时自然里存在虚空,以作为原子可以运动的条件。原子的数量是无限的,无生无灭,它的永恒运动造成了世界的变化。卢克莱修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可是他认为神和灵魂也由原子构成,只是构成神和灵魂的原子更为细腻平滑,因此神也没什么值得崇敬的地方,更不是道德与灵魂不死的保障,而由原子构成的灵魂在人死之时就会飞散,不复存在。
    卢克莱修在古罗马一度受到推崇,维吉尔的《农事诗》就有向他借鉴模仿的段落,①距卢克莱修时代不远的古罗马帝国黄金时期,不少作家也盛赞卢克莱修。②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几乎被大众遗忘,这与古罗马帝国盛行带有泛神论色彩的斯多葛主义有关系。古罗马是一个尊崇神的城邦,斯多葛主义肯定神的存在,认为整个世界都带有神性,因而鼓励人们注重精神上的修养,轻视物质上的享受,得到了不少上层社会人士的推崇,包括西塞罗、马可·奥勒留,而宣扬唯物主义的伊壁鸠鲁主义由于否认神的神性,则相对没能得到那么广泛的接受。再加上斯多葛派对伊壁鸠鲁主义哲学的快乐原则进行了歪曲,使它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受到了歧视。③《物性论》同样因为否定神和宣传伊壁鸠鲁主义而被古罗马的大多数读者所忽视。中世纪时期,卢克莱修的著述更是被排斥在欧洲人的视野之外。但在古希腊原子论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以及伊壁鸠鲁没有十分完整的哲学著述留存的情况下,在文艺复兴以后,卢克莱修的相关论述成为系统阐述原子论和伊壁鸠鲁主义哲学的古代经典,受到重视科学与理性的欧洲知识界的关注。
    在维多利亚时代,卢克莱修成了英国知识界关注的热点。无论是科学界还是文化界的人士都表示出对卢克莱修的兴趣,还出版了不少相关著述。19世纪60年代,英国就出版了好几个版本的《物性论》。1860年,英国出版了《物性论》的拉丁文版,1864年和1866年出版了英文版。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马修·阿诺德(Mathew Arnold)认为,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流露出来的抑郁、沮丧的情绪使他显得更像是19世纪的人而不是古罗马人。其他一些作者的文章更充分地体现了维多利亚人关注卢克莱修的原因。塞勒(W. Y. Sellar)指出,卢克莱修代表了古代思想对探索万物起源与演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努力,而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同样也在探索这些问题。拉丁本《物性论》的评注者芒罗(H. A. J. Munro)称赞卢克莱修使人免于“对死亡和神的恐惧”,使人获得幸福和思想的自由,而跟宗教有关的作者们对卢克莱修的关注就带有更强的目的性,他们是要把卢克莱修与当时的科学家联系起来。对于他们来说,卢克莱修对宗教和神的攻击,正是维多利亚时代科学发现对宗教冲击的一次预演,但卢克莱修对宗教和神的抨击在历史中被证明是无效的,他的观点只是宗教发展过程中从外部使宗教变得更为纯粹的助力,不能对宗教产生真正的威胁。④
    卢克莱修在维多利亚时代受到关注,是维多利亚人把当时的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投射到卢克莱修的作品上的结果。不仅维护宗教的人士乐意这样做,科学界人士也乐意这样做。物理学家丁达尔认为在历史上宗教一直起着阻碍科学的作用,他把卢克莱修引为反宗教的同道,认为他掌握了古代世界的科学,是迷信的反对者、自由科学的先驱。⑤
    丁尼生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声誉在他身后曾有起伏,而这正是与人们对维多利亚时代评价的变化密切相关的,这也说明了丁尼生与维多利亚时代思想结合之紧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经济和文化发展变化之大,给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丁尼生的诗歌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而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密切关注的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也是丁尼生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虽然是一位诗人,丁尼生一直密切关注当时的科学进展,在读大学时,他就喜欢研读天文学著作,后来还被选入英国皇家科学院,成为荣誉院士。乔治·奥威尔说,丁尼生是“没有机械才能但能看到机械的社会潜力”的作家。⑥托马斯·赫胥黎说,丁尼生是自卢克莱修以来最了解科学的诗人。⑦丁尼生本人由于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关系,对保障了人的短暂生命的意义以及维系社会道德和秩序的宗教,有不能割舍的感情。所以,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与宗教的论争,丁尼生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虽然他站在科学的业余爱好者的立场上对卢克莱修所宣扬的自在自为的物质和理性表示理解,但他最终不免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指出理性的局限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