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一个印象主义批评文本:龚古尔兄弟日记中的福楼拜(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法国研究》2013年3期 辛苒 参加讨论

    二、福楼拜“印象”:“外省的”“野”天才
    如果说对于福楼拜创作上的成功,龚古尔兄弟采取的是道德上的批判态度;那么对于福楼拜本人的气质,他们则流露了一种出于优越感的鄙夷,这也与他们在文学观念上和福楼拜存在差异有关。
    与福楼拜相识两年后,两兄弟在日记里第一次写下对他的印象:“身材高大健壮,一双突出的大眼,鼓眼泡,面颊丰满,胡须浓密,脸色如煅烧过的金属那样通红”(1859. 5. 11; Edmond et Jules de Goncourt, Journal, Tome I: 453)。此后,健壮、粗犷、甚至有点乡野气,这样的福楼拜印象在日记里一再出现,成为龚古尔兄弟批评福楼拜的基调。在他们看来,福楼拜过于健康结实了。为了作品的细腻精妙,两兄弟宁愿作家身上有病态存在。
    龚古尔兄弟认为,作家的体貌和气质会对作品产生微妙效用。“天才们体格上的粗犷必然会渗入其才华之中。为了作品能表现委婉细腻,能表现微妙的愁思,震颤的灵魂和内心的种种罕见而美妙的感受,一个人的身体里必须有个生病的角落。”(1863. 2. 14; Edmond et Jules de Goncourt, Journal, Tome I: 933)他们将这种疾病称为“时代的忧郁症”,是人们在感受到社会日益增强的压力后产生的神经症。“自人类存在以来,它的进步,它的收获,不外都是感觉。每一天,它都变得更加敏感,更加歇斯底里。”(1864. 5. 23; Edmond et Jules de Goncourt, Journal, Tome I: 1073)这种忧郁症或歇斯底里症对作家可以说是必要的,它们被“视为对生命的一种补充、一种丰富”⑧。他们认为,身体的痛苦对作家来说是一笔可贵的财富;疾病让神经更加脆弱敏感,对外界更具感受力,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作家的才能。作家通过对痛苦感受的耽溺,可以拥有丰富的精神体验,其写作过程也就成为对情感资源的不断回忆和感受,触角于是可深入自身并无限延展。“应该同海因利希·海涅一样,成为自己作品的基督,感受到一点身体被钉上十字架的痛苦。”(1863. 2. 14; Edmond et Jules de Goncourt, Journal, Tome I: 933)
    这种疾病甚至一度成为巴黎艺术家追求的风尚。除了龚古尔兄弟,戈蒂耶、波德莱尔等人都曾自称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们也都以描写主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感官意识而闻名。歇斯底里症逐渐被视作艺术家的身份标签:“到十九世纪晚期,歇斯底里的症状……开始和男作家男艺术家相连。……歇斯底里成为身份的象征,指向文学经验和文学创造所带来的困境与愉悦。它是在含混中滋养出的必要病症。”⑨
    当时巴黎艺术界有一种普遍看法:浪漫主义之后,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是日益精细化和典雅化。为此,一个“生病的角落”和精细的感受力是必要的。如戈蒂埃所说,现代美是一种达到“极端成熟”乃至“颓废”的艺术,“它铸定了开始走向老化的文明特征……力图表达最难于捉摸的思绪和转瞬即逝的模糊影像,谛听自己深致的心声,忏悔引人堕落的情欲和固执到趋向疯狂的奇思异想”⑩。能够体验精神狂乱并表达细腻情感的人被视为缪斯的选民,也是代表现代文学发展潮流的作家。
    有别于这些敏感脆弱的巴黎文人,福楼拜是一位具有坚强意志力和火热激情的作家。他早年也曾饱受精神疾患的困扰,发病之时屡屡陷入幻想,徘徊于疯狂的边缘。然而与众不同,他不愿沉沦在精神狂乱的状态,努力保持理性的头脑,和与疾病抗争的斗志。数年后,竟不药而愈。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如何治愈了饱受困扰的神经性幻觉?方法有二:一、科学地研究。二、凭意志的力量。我时常觉得自己快要疯了。……但我紧紧抓牢我的理智。”(11)在创作上,他并非不看重细腻的感受力,但更希望拥有理性缜密的思维和客观冷静的笔触,不让自己在缠绵的主体感受中沉陷。“艺术应超越个人的好恶和神经的敏感之上!如今应该借助严格的方法,给予它自然科学般的精确!”(12)在创作中,福楼拜追求客观中立的叙事立场,希望作家隐匿于幕后,避免将个人的主观情绪和价值判断流露出来;同时在表达上极力克制,避免过多的感官描写,而更看重叙事本身的力量,相信读者可以借由既有的生活经历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由此,福楼拜的作品形成了一种冷静而无动于衷的审美效果。
    对于龚古尔兄弟等人来说,追求健康体质与理性精神的福楼拜是一位异质作家。由于福楼拜出生于鲁昂,成年后才到巴黎,在巴黎长大的龚古尔兄弟便喜欢给他加上外省作家的标签,将他们之间的不同视为巴黎与外省的不同,言语中具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我可以用一句话来评定福楼拜:一个天才……不过是外省的。”(1862. 12. 27; Edmond et Jules de Goncourt, Journal, Tome I: 933)福楼拜推崇理性克制、不追随巴黎作家的精细感性的创作观念,则让他们得出这是位“野路子的学院派”(un sauvage académique)(1865. 11. 29; Edmond et Jules de Goncourt, Journal, Tome I: 1208)的论断。
    对于龚古尔兄弟以及大多数作家来说,巴黎是法国文学艺术的绝对中心,巴黎作家代表着更高雅的艺术品位和更进步的艺术观念;外省作家则意味着缺乏艺术熏陶,创作粗糙落后,属于“野路子”文人。仅凭巴黎作家这一身份,就可自恃有权力质疑、指责他人的审美和创作水平。于是,福楼拜的健壮被理解为外省的粗俗野蛮,意志坚强被视为粗枝大叶,对理性冷静的推崇则是由于缺乏精细的感受力。“我们与福楼拜之间存在隔阂。他身上有外省人气质……粗滞厚重,像他的身材。细腻的东西,似乎触动不了他。他只对读起来铿锵有力的句子有感觉”(1860. 3. 16; Edmond et Jules de Goncourt, Journal, Tome I: 545)。其审美力也被视为“野人”的:“福楼拜本质上是个粗犷的人,能吸引他的是粗重的而不是精细的东西,只有宏伟的厚重的夸张的特质才能打动他,对艺术的感受力像个野人一样。一句话,他喜爱的是浓艳的绘画、彩色玻璃饰品……”(1862. 5. 21; Edmond et Jules de Goncourt, Journal, Tome I: 817)福楼拜艺术审美力未经专业训练和熏陶,他的喜好是原始、自发的,粗犷有余而精细不足。这种“野路子”审美观显然逆反于龚古尔兄弟等人所赞同的文学发展走向,因而在他们的日记里遭到无情嘲讽。当这种充满个人化的印象进入对福楼拜作品的评判,其结论自然失之主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