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艺术与现实主义艺术 俄罗斯文学界素以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为重,19世纪以来的批判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给研究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种深广的创作方法的传统印记也影响到学界的各个领域,无论是文艺理论研究,还是文学史研究,都贯穿一条现实主义的红线。现实主义文化传统对利哈乔夫的文学观念的影响也是如此。在他的心目中,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几乎就是传统优秀文学的代名词。出于专业的习惯,他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研究是与对俄罗斯古典文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1957年,利哈乔夫在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刊物《文学问题》上发表了“俄罗斯现实主义的起源”②。这是他与某些把现实主义僵化的庸俗社会学观点论战的学术论文。他肯定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在俄罗斯文学中的主导地位,但不赞成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定于一尊的那种绝对膜拜的做法。他从文学史考据角度澄清了许多问题。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当时区分了“现实的艺术”与“现实主义的艺术”,力求避免把文学史上复杂多样的文学都定义为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产物。他指出:“在11世纪至17世纪的俄罗斯文学里,描写现实的艺术方法绝不是现实主义的。作为描写现实的特殊艺术方法的现实主义,在俄罗斯文学中,至19世纪才告确立:但是,关于它的历史渊源问题,如果不征引俄罗斯文学自其产生以来的全部材料,是无法获得解决的”(利哈乔夫,“俄罗斯文学中现实主义的起源”150)。利哈乔夫注重文学史实的阐释,鲜明地体现俄罗斯学者向来敬重和经常坚持的历史主义的态度,彰显了他运用实证主义学术研究方法论有利的一面。文论的问题解决也离不开文学史的史实的支持,不可能凭空虚构问题,更不能虚构结论。 利哈乔夫具体指出:“在11世纪至13世纪,人的描写完全服从于这种对世界的态度”(“俄罗斯文学中现实主义的起源”153)。现实主义在俄罗斯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伊戈尔远征记》、《拔都侵袭里亚桑的故事》、《俄罗斯国土沦亡记》、《达尼尔·扎托契尼克的呼吁》以及其他作品,明显地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内容对扩大与加深对现实的艺术认识的巨大意义”(利哈乔夫,“俄罗斯文学中现实主义的起源”156)。19世纪的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中大量地出现心理描写,而在他的考证中,俄罗斯古代文学里,即西欧中世纪时期的文学中,极少有心理感受的描写,也没有主人公与“环境的冲突”,“不描写心理感受是与这种无意识的‘和谐’密切有关的”(利哈乔夫,“俄罗斯文学中现实主义的起源”154)。在20世纪五十年代,他的现实主义问题研究当然也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积极影响。在分析俄罗斯古代文学中缺少人物与环境冲突的现象时,他正确揭示了造成这种描写的原因:“我们看到的是唯一的备极宏伟的文体。无可怀疑的是,这种与现实性相距十万八千里的描写现实的艺术方法,是年青的封建主阶级为要加强封建制度、巩固人们意识中官阶制度的合法性与封建关系的复杂等级的要求所产生的”(“俄罗斯文学中现实主义的起源”154)。他认为,古罗斯传道文学缺少心理描写,“并不由于不了解它,而是因为这不是他们对自己提出的文学任务所要求的”(“俄罗斯文学中现实主义的起源”154)。利哈乔夫就这样揭示了俄罗斯古代文学现实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因。他承认,在古代俄罗斯已经有关注现实的艺术,但却不是19世纪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艺术,现实主义艺术形成也非一日之功。他认为17世纪是现实主义艺术开始形成一个重要节点:“在整个17世纪里,艺术认识的发现特别迅速地发生,接踵而来的是新的描写方法的积累。新时代的文学诞生了,现实主义的个别因素迅速地积累起来,这些因素起初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文学各个流派占有自己的位置(在古典主义、感伤主义与浪漫主义里),而最后,它们成为现实主义这个文学流派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俄罗斯文学中现实主义的起源”161)。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文学界某些人企图“清算”现实主义文学,而利哈乔夫对此却保持了一个正直学者应有的清醒。他以古俄罗斯文学的历史特点证明了现实主义传统自古有之。从俄罗斯文学诞生之初就生长在现实主义创作的丰腴土壤上,很早就确立了宏大的民族史诗深厚传统。众所周知,古罗斯的《往年纪事》(编年史)几乎完全是写实作品。俄罗斯19世纪和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之所以如此发达,是因为现实主义文艺观对俄罗斯文学来说并不是舶来品。他认为,19世纪中期和下半叶,历史科学在俄罗斯的发展与现实主义的吻合并非偶然。现实主义与历史感悟性的出现紧密相连,与对世界的变化性意识,自然而然也与对审美原则的意识紧密相连。同时,现实主义有助于理解俄罗斯古代文学。利哈乔夫还把现实主义与人道主义相提并重,认为两者在艺术内部是相通的。“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本性是艺术的永恒本质。在任何重大的艺术流派中,艺术的某些根深蒂固的方面都获得了发展。艺术中所有伟大流派不是重新创造一切,而是发展属于艺术本身个别的或者许多的特点。而这首先就涉及到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开始于19世纪的流派,但是,现实主义是艺术固有的一个永恒的特点”(《解读俄罗斯》278)。利哈乔夫的上述论述意在表明,现实主义在十月革命前后的俄罗斯及后来的苏联文艺界占统治地位,是民族文学合乎逻辑的结果;甚至在西欧现实主义衰落的20世纪初,俄罗斯现实主义潮流仍在汹涌奔腾。作者热诚守护俄罗斯现实主义的文学成就,实际上就是守护本民族对世界文艺珍贵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