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卫?苏泽 等著,方彤 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追新求奇的人脑 作为世上物种之一的人类之所以能取得无与伦比的成就,部分要归功于人脑对新奇,即对周围环境发生的种种变化,始终保持着浓厚兴趣。人脑总是仔细详察给予刺激的环境,当某种刺激不期而至时——譬如,空无一人的屋中传出一声巨响——即刻分泌的肾上腺素会使人停下所有不必要的活动,马上调动起大脑专注此事。与此相反,如果环境中多是意料之中或反复出现的刺激(像不像某些课堂?),人脑就觉得外部世界枯燥乏味,转向追求新鲜的感觉。 添加新奇的环境因素 我的好友克雷格是一位有20年教龄的中学数学教师,经常说今日的学生和几年前的学生已经大相径庭。这些学生上学的时候,携带的电子装备一应俱全,着迷的东西五花八门——可通常不包括数学。作为一位勤勉认真的教师,克雷格为了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将多种技术用于课堂。以前我跟他谈那些激增的人脑研究成果及其在教学中的可能用途,他都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当下此般光景不再复现。他深知今日的学生之脑会随着日新月异的环境而不断变化,因此必须因势利导地调整自己的教学。 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抱怨说,学生的学习劲头今不如昔,看上去三心二意,无精打采。怎么回事?是不是学生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什么事,从而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态度? 过去的环境 数十年前许多孩子的家庭环境与今日的十分不同。例如: 家中相当安静——较之现在可以说是沉闷。 家长与孩子喜交谈,爱读书。 家庭结构相当稳定,全家人往往围桌而坐共同进餐,家长可借机谈论子女的表现,使孩子经常感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如果家中有一台电视,一般放在共用区并由大人控制,由此还可不露声色地密切注意孩子观看什么节目。 学校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因为有电视、电影、户外教学、特邀演讲人。另外,让孩子学习时分心的事物为数寥寥,学校堪称独一无二的知识发源地,在孩子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社区环境促进孩子成长,同一居民区的孩子常常一起玩耍,增强运动技能,学习和睦相处所需的社交技能。 现在的环境 近年来,儿童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 家庭结构远不如从前稳定。单亲家庭与日俱增,2007年占到全美有21岁以下子女的家庭总数的26.3%(Grall,2009),涉及的儿童总数超过5700万。家长几乎不在家做饭,孩子的饮食习惯随之而变,那种与关心他们的大人在家中边吃边谈的机会日渐稀少。 许多10~18岁儿童在自己的卧室里通宵达旦地看电视或摆弄其他电子设备,导致睡眠不足。另外,由于没有大人在旁监管,青少年看了电视或互联网上那些包含暴力和性的东西,他们易受影响的心灵难道不会混淆是非吗? 孩子除了学校还可从多种来源获取知识,不过其中有些假知识、伪知识。 孩子在家中与技术为伴自娱自乐的时间太多,结果丧失了在户外发展运动技能和社交技能的机会,而这些技能则是与他人亲切沟通与友善交往不可或缺的。青少年的深居简出还带来一个始料不及的后果:肥胖儿激增,其数量现在已占6~19岁儿童的17%强(疾病防控中心,2010)。 儿童大脑面对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已经改变其功能与结构以容纳环境中不断涌现的刺激。一旦小脑袋瓜对这些变化习以为常,就更加索奇寻异——即所谓“尝新”。不过,这种欲罢不能的尝新行为却有一个严重的副作用:有些青少年感到所处的环境平淡无奇,为了寻求刺激或许就使用那些引起精神亢奋的药物,如迷幻剂或安非他命。当他们不得不依赖这些药物来满足大脑追求新奇的需要时,就可能导致精神失常或胡作非为。 儿童饮食中含有影响身心功能的成分越来越多。例如,咖啡因是一种给脑提神的烈性兴奋剂,可是在当今青少年日常消费的许多食品和饮料之中却普遍存在,虽然大多数成人少量服用被认为无碍身心健康,而过量摄入咖啡会引起失眠、焦虑、呕吐。有些青少年对阿斯巴特(多用在所谓儿童维生素和低热量食品中的一种人工甜味剂)和其他食品添加剂有过敏性反应,其症状表现为好动、走神、头痛等。 如果再把当今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和酒精与毒品的诱惑包括在内,我们就能认识到,今日儿童所处的环境,就是与15年前相比,已有天壤之别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