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俄罗斯文学 >

重读别林斯基(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小说评论》2013年4期 李建军 参加讨论

    
    做为批评家,别林斯基远不是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人,而是一个招怨树敌甚多的人。他是专制政府和斯拉夫主义者的眼中钉,也是文学界许多人的肉中刺。他之所以成为不少人集矢的怨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极为罕见的坦率和正直,按照伯林的形象而夸张的描述:“他常像一只肉食鸟,扑击一位作家,酣畅尽言,将其人片片撕碎。”⑩不错,敢于表达自己态度和主张的坦率性,敢于反驳对方观点的论战性,这就是一个优秀批评家最重要的精神特点。上世纪中叶,德国学者马克斯·本塞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批评与论战》的短文,冯至先生将它译了过来,发表在1944年于昆明出版的《自由论坛》上。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应该将“批评”与“论战”区分开来,因为批评家区分作品的真伪,评定它的价值,而论战家则以宣示和捍卫真理为己任,“热情饱满,思想充沛,同时对人类有强烈的爱,他的生存是有血有肉的。所以一个论战家的态度必须是道德的”(11)。
    这样的区分,其实并不很科学。因为,在批评家与论战家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第一流的批评家,如别林斯基、勃兰兑斯、鲁迅、乔治·奥威尔,往往都具有论战家的道德姿态和精神气质。克尔凯郭尔说:“生产者、新的创造者,永远需要场所,所以他是战斗者。”事实上,批评家也需要有“战斗者”的精神,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他才敢于坦率而尖锐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才敢于颠覆固有的文学秩序,才敢于向文学界的权威们发出尖锐的质疑。
    做为一个新型的知识分子,别林斯基从不为了“论战”而论战。他的“论战”有着利他主义的积极的性质,有着稳定的价值立场与明确的精神指向——为了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为了捍卫人的价值与尊严。别林斯基热爱真理和自由,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是一个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和高尚的利他主义者。他反抗权贵阶级和社会不公,同情那些受奴役与受损害的底层人。对他来讲,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随波逐流,或者,因为恐惧而沉默或撒谎,简直就是可耻的堕落。他将文学批评当做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事业。别尔嘉耶夫说:“对他来说,文学批评只是体现完整世界观的手段,只是为真理而斗争的手段。”(12)正因为这样,在表达意见的时候,他的态度就特别坦率和勇敢,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畏惧,总是表现出“角斗士”般的激情。
    在一些人的错误的观念里,文学批评是一种低级的依附性的精神现象,是任何一个略有表达力的人都可以搞的事情。然而,在别林斯基看来,文学批评却是一种极有难度、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修养才行。他在《论〈莫斯科观察家〉的批评及其文学意见》中说:“批评才能是一种稀有的、因而是受到崇高评价的才能;……有人认为批评这一门行业是轻而易举的,大家或多或少都能做到的,那就大错特错:深刻的感觉,对艺术的热烈的爱,严格的多方面的研究,才智的客观性——这是公正无私的态度的源泉——不受外界诱引的本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担当的责任又是多么崇高!人们对被告的错误习见不以为怪;法官的错误却要受到双重嘲笑的责罚。”(13)别林斯基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具有这种“稀有”才能和“公正无私”态度的人,而他的文学批评,则因此有了近乎完美的典范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