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赵炎秋:理解与把握世界中的图像与语言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 赵炎秋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赵炎秋,湖南邵阳人,文学博士。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文艺理论学会会长、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研究》主编等。出版专著《狄更斯学术史研究》、《明清近代叙事思想》、《形象诗学》、《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等12部,译著《狄更斯研究文集》、《马丁?朱述尔维特》、《僧侣》、《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黑暗竞技场》等5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教材、丛书8部(套),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30多篇。
     
    早在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就曾预言“世界图像时代”的来临。但他认为,“从本质上来看,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1]海德格尔将“关于世界的图像”与“世界被把握为图像”区别开来,对我们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它告诉我们,所谓“图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某事物以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和我们以图像的方式来把握某事物,并不是一回事,而对于人类来说,更重要的是把握事物。
    一般认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也就是说,如果将图像与语言作为呈现世界的两种手段,那么,图像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占据了更为有利的位置。科技的发展,使图像的制作和传播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导致了图像的急剧膨胀,从照片、广告到影视、网络,图像已遍及我们生存的各个角落。而且,图像凭着它的感官直接性、形象具体性以及作用于视觉等特点,很快便博得人们的青睐,成为人们接受信息、消遣娱乐,甚至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是一种雄辩的说法。
    但是,上述的图像还只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关于世界的图像”,而不是“世界被把握为”图像,更不是以图像的方式把握世界。这三者之间的区别是实质性的而且重要的。所谓“关于世界的图像”,也就是说世界以图像的方式向人们呈现出来。但是很明显,世界以图像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出来,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将世界把握为图像。比如早几年颇为流行的为“希望工程”作宣传的那位“大眼睛女孩”的照片。照片显示了贫困地区的孩子对读书的渴望,照片上的孩子所属的世界的贫穷与孩子对于学习的渴望、对于世界的诉求都在这张照片中表现出来了。事实求是地说,这张照片在当时的确产生了轰动性的影响。但是照片也就是图像的作用也就到此为止。它将世界表现了出来,但是这种表现并不能使我们将那张照片与它所表现的那个世界等同起来(或者一系列的照片)。因为很明显,那个世界比那张照片(或者那一系列照片)要复杂丰富得多。如果仅仅把那个世界把握为那张照片(或者那一系列照片),把握者的头脑也就太简单了。
    更进一步,把世界把握为图像也不等于用图像的方式把握世界。把世界把握为图像只是一种结果,也就是说,世界最终以图像的形式对我们存在。而以图像的方式把握世界则不仅指把握的结果,而且指把握的方式,把握的过程也完全是图像在运作。而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黑格尔认为:“艺术家须用从外在界吸收来的各种现象的图形,去把他心里活动着和酝酿着的东西表现出来,他须知道怎样驾驭这些现象的图形,使它们服务于他的目的”[2]。别林斯基提出形象思维。这说明人类是可以采用图像的形式来把握世界的。但这只是他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且是相对而言不大重要的一种方式。因为归根结底,图像的长处在于表现世界的感性表现形态,而世界除了其感性表现形式之外,还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属性等等,而这些,是很难以图像的方式理解,也很难以图像的方式表现的。如圆的周长约等于其半径的3.14,你怎么用图像来表现?而这却是圆的一个重要的属性,是人们在把握圆时必须把握的东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