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从“盛唐之音”到盛世悲鸣——开天诗坛风貌的另一考察维度(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 杜晓勤 参加讨论

    注释:
    ①本文所言“盛唐时期”,主要指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②殷璠《河岳英灵集·叙》云:“景云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傅璇琮主编:《唐人选唐诗新编》,第107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③本文所标唐代诗人生卒年,均据周祖撰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中华书局1992年版。
    ④据傅璇琮、陶敏著《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王湾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年(714)或稍后,第511页,辽海出版社1998年版。
    ⑤本文所引唐诗,除非特殊说明,均据《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文中不再一一出注。
    ⑥中唐名臣崔群即云:“世谓禄山反,为治乱分时。臣谓罢张九龄,相李林甫,则治乱固已分矣。”(《新唐书·崔群传》)
    ⑦如张九龄在《感遇》其四、其六等作品中,均以“孤鸿”“鸿鹄”喻高洁忠直之士,以“燕雀”、“双翠鸟”指奸佞阴毒如李林甫、牛仙客之流,慨叹当时朝中风波险恶,每有贤臣遭受暗算之虑。
    ⑧详本文第三部分。
    ⑨⑩(11)(21)(22)(23)(24)殷璠:《河岳英灵集》,傅璇琮主编:《唐人选唐诗新编》,第172页,第166页,第139页,第166页,第152页,第115页,第142-146页。
    (12)参见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卷,第104页、第10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14)元结著、孙望校:《元次山集》卷四,第52页,第54页,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15)(16)(17)(18)元结:《箧中集》,傅璇琮主编:《唐人选唐诗新编》,第302页,第304页,第308页,第306页。
    (19)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第7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0)陈子昂:《修竹篇序》,陈子昂著、徐鹏校:《陈子昂集》卷一,第15页,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25)[法]丹纳:《〈英国文学史〉序言》,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册,第231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26)[法]保罗·韦纳:《概念化历史》,[法]勒高夫(Le Goff,J.)等主编、姚蒙编译:《新史学》,第97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27)唐太宗:《求访贤良限来年二月集泰山诏》(贞观十五年,641),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二,“举荐上”,第518页,中华书局2008年版。
    (28)参见任爽《科举制度与盛唐知识阶层的命运》,《历史研究》1989年第4期。
    (29)徐浩:《唐尚书右丞相中书令张公神道碑》,董诰等编:《全唐文》卷四百四十,第4491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30)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孟浩然传》,第5050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31)参见陈贻焮《谈孟浩然的“隐逸”》,刊《光明日报》1954年8月22日《文学遗产》第17期。
    (32)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卷二十六,第152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3)[法]保罗·韦纳:《概念化历史》,[法]勒高夫(Le Goff,J.)等主编、姚蒙编译:《新史学》,第97页。
    (34)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通典》卷十五《选举三》,第354页,中华书局1988年版。
    (35)徐松撰、赵守俨点校:《登科记考·凡例》,第4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36)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四《选举志上》,第1166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37)参见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第1-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8)杜佑:《通典》卷第二,《食货二》,《田制下》,第29-31页,中华书局1988年第一版。
    (39)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隐逸传叙》,第5593-5594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40)刘宝楠:《论语正义》卷二十三《尧曰》第二十,第763-764页,中华书局1990年版。
    (41)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隐逸传叙》,第5116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42)参见陈贻焮《唐代某些知识分子隐逸求仙的政治目的——兼论李白的政治理想和从政途径》,《北京大学学 报》(人文科学)1961年第3期。
    (43)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隐逸传叙》,第5594页。
    (44)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鲁迅全集》第六卷,第23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45)王昌龄:《上李侍郎书》,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第3352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45)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吴筠传》,第5129页。
    (47)(48)(52)刘昫等:《旧唐书》卷九十七《张说传》,第3057页,第3055页,第3055页。
    (49)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六《李林甫传》,第3237页。
    (50)刘昫等:《旧唐书》卷九十九《张九龄传》,第3099页。
    (51)孟棨:《本事诗·怨愤》,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上,第17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53)司马光编著、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唐纪三十》“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第6825页,中华书局1956年版。
    (54)汪篯:《唐玄宗时期吏治与文学之争——玄宗朝政治史发微之二》,《汪篯隋唐史论稿》,第682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55)参见杜晓勤《“吏治与文学之争”对盛唐前期诗坛之影响》,《文史哲》1997年第4期。
    (56)参见张邦炜《略论唐代科举制度的不成熟性》,中国唐史学会编:《唐史学会论文集》,第225-228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7)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二,第272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58)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六,《李揆传》,第3559页。
    (59)李昉等:《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第1378页,中华书局1961年版。
    (60)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九,《卫次公等传》“史臣曰”,第4194页。
    (61)萧颖士:《赠韦司业书》,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三,第3276页。
    (62)王定保:《唐摭言》卷九《好及第恶登科》,第97页,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63)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通典》卷十五,《选举》三,第360页,中华书局1988年版。
    (64)司马光编著、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上之上》,“贞观元年(627)”条,第6031页,中华书局1956年版。
    (65)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氏族略第一》,第1页,中华书局1995年版。
    (66)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五十五,《选举》一,第3612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67)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四,《王起传》,第4278页。
    (68)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六三八,《贡举部·谬滥》,第2090页,中华书局版。
    (69)司马光编著、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纪》三十二,《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下之上》“天宝十二载(753)”,第6920页。
    (70)封演撰、赵贞信校注:《封氏闻见记校注》卷三,《制科》,第18页,中华书局2005年版。
    (71)王谠撰、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卷三,《方正》,第214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
    (7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五,《选举志》下,第1175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73)章如愚:《群书考索·续集》卷三十八,《官制门·选举》,第1144页,广陵书社2008年版。
    (74)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五,《选举志》下,第1176页。
    (75)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通典》卷第十八,《选举》六,《杂议论》下,第441页。
    (76)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六,《李林甫传》,第3240页。
    (77)参见李宝均《吴筠荐举李白入长安辨》,《文史哲》1981年第1期;郁贤皓《吴筠荐举李白说辨疑》,《南京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
    (78)参见拙著《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第一章《渊源之一:士庶力量之消长及诗人心态之变化》对初唐庶族寒士人格缺陷及发展之论述,第16-31页,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79)当然,他们在某些方面仍表现出政治上的不成熟性,如张说反对过括户,张九龄曾请不禁私铸钱,且对许多具有变革旧制的措施持消极态度。
    (80)司马光编著、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唐纪》三十,“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中,“开元二十五年(737)”条,第6826页。
    (81)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九,《杨绾传》,第3430页。
    (82)阙名:《驾幸宣辉门观试举人赋》,《全唐文》卷九百六十一,第9981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83)参见任爽《科举制度与盛唐知识阶层的命运》,《历史研究》1989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