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明代赠序文中的政治文化(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 张德建 参加讨论

    二、权力网络的形成与经营
    在官僚体系中,稳定的关系网络是重要的生存法则之一。明代官场或由于同乡同僚,或由于同榜同科,或由于同党,或由于同道,会自然形成不同的团体,以彼此支持。从儒家伦理来看,团体的形成首先要基于同道,有共同的信仰、理念,有共同的生命追求,有共同的情趣。但思想理论与现实政治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而赠序文是切入这种差异并深入探讨其原因的最佳文献。
    (一)实政与虚誉——政治形象的塑造
    在现实政治中,政绩是官员考核最重要的指标,所有官员无不为政绩而努力,但这些政绩及其能力、水平、态度是否可靠可信,则是另一回事。薛甲《纪绩录序》就指出:“天下之治,其始也,必本于精明,而其终也,渐流于玩愒,识微见远之士知其玩愒之所在,而以精明继之,人未必不愕然以惊,已而理得政成,心孚意洽,又未必不帖然以服。”精明与玩愒还只是官员执政过程中两种比较普通的状态,但在普遍的玩愒状态下政务精明就已很难得到认同,诸如诚伪、贪廉、忠信之类内在素质就更难得到认同。按薛甲说法,除了得到民间的认同和上级的承认外,还要看真正实绩。而地方官员要面对非常复杂的矛盾交织状况,如:
    江阴当江南要冲,其濒江之民习舟楫,喜剽掠,每数十岁一发,则用大兵歼之,内地虽称淳朴,然治平日久,奸玩结集以逋公租者辄得志,亦岁以为常,而豪胥猾魁潜伏县治以探官府之动静,稍不如意,含机鼓簧,以图中伤。
    倭乱方殷之际,情势更为复杂,所以前任“煦濡而姑息之”,得以侥幸迁秩而去,而后任“及选者,不利于来,或以计避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任江阴令“军兴百废如蝟毛,凡城守、江防、楼橹、器械,水陆之所需,与夫主兵客兵月廪岁给工食之所出,内之则城池、公廨、仓廪、桥梁因循不葺者,圯坏不可纪,外之则村墟、墅落、室庐、储积毁于兵火,尽盗窃者无完家。其经纶运量之方,轻重缓急先后施为之序,皆丛于侯之一身。问之公,公家无所积,问之民,民居无所资,请于他郡而他郡以病辞,告于当道而当道亦无以应。”但江阴令能够“节缩调济,约己爱人,徐而处之。其始剔蠹图新,民不无惊且疑,或为飞语以撼侯,侯不为动。既而百为就绪,如冻释冰解,敷为太和。又相与咏叹而歌咏之,侯亦不为之喜也。”邑中士子担心“侯之政绩久而不能详也”,录“衮衣章甫之谣,子弟田畴之咏”而为政绩录。[12]卷八明代赠序文中这样的文章很多,向我们展示了政治的复杂性和官员治理的努力,可以使我们更加切实地了解所处之时代,并对政治有宛如身在其中的体验。
    在现实政治中,并非所有的官员都有这样的实政,但在政绩观影响和升官要求作用下,他们仍要循例去博取声誉,扩大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权力。在明代官场上,赠序文实际上起到了塑造官声的作用,所以赠序文才成为最流行的官场文体。王永积《守隶赠言序》:“古者陈诗而知四方之艰,故述职之典三载一举行,下取里巷之谣以上达乎天子,政治之得失,风俗之贞淫出焉,一治一乱,亦于音律中兆之。清庙明堂之响与征夫思妇之篇若桴鼓之相应,诗之为教顾不重哉!”[12]卷五借采诗之名,宣扬自己的功绩,制造舆论,以此博得上级的认可,成为明代官场的通例。林大辂《政誉贺言》:“吾郡公祖陈云涧公以才进士贤正郎蒞吾,兴甫数月,吏懾民怀,烨有政闻。樊御史巡按,廉而奖之。夫圣贤以得民为难,而获上必于迟久,公何以蚤有誉于上下哉?以厥庶民既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邦君,公其君子之学哉?”[13]卷十九“兴甫数月”便有如此官声,实在是值得怀疑的,正如文中所说,得民与获上都是很难的,但后面一句非常拗口的话正揭示出了陈云涧走了上层路线。在这样的背景下赠序文的可信性是要打一个折扣的,因为它已成为官员塑造官声的重要工具。如果不对具体事实加以考订,我们很难相信文中所叙事实的真伪。赠序文沦落为官场工具有其必然性,因为它往往成为无自主性的文体。
    当然,我们亦不可持虚无主义的态度认为中国古代官场就是一片黑暗,毫无亮点可言。理学思想支撑下的士人官僚在政治相对开明的时代仍然有着坚定的信仰,他们对官场的认识有时仍是正面的。李时勉是一位著名的官员,他一生坚守理想,不屈服于官场压力,当他致仕归乡之时,既有皇帝褒赐,也有社会各界的赞美和歌颂:“陛辞之日,赐钞一千贯,命光禄具酒馔饯之。及行,达官显人多出崇文门外以叙别,太学师生以币制旗帐,各为文词。诸生亲厚者又命工绘恩荣归老图,取其事为十题,求诸名公识以为赠,以颂先生之德。翰林旧知亦各为文为诗,教坊诸乐工椎大鼓,杂以金石丝竹之音,喧然前导。送者凡三千余人,远近观者塞路,一时行旅不得往来,商贾为之废业,莫不啧啧焉称羡,以为荣至,有为泣下者。”[14]卷十二《附录》这是一次自上而下发动的送行活动,但考之李时勉的政治生涯,不能视为制造舆论,这表明一旦得到允许,官场正气仍是得到大家认可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