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李贺诗的悲剧意识(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 冷成金 董宇宇 参加讨论

    三、李贺诗生命悲剧意识的彻底性
    在李贺那里,盛世不复、壮志不遂、时光不再、生命不永等种种因素共同整合成了生命悲剧意识,使我们每个人在试图真切地体味生命时,都会深切地感受到李贺的存在。在唐诗史上,李贺仿佛是一个叛逆,他要离开种种所谓正统的诗风而另辟蹊径,他以诗的方式带我们探索生存与生命的本真面目,要使我们的灵魂无处可逃,逼迫我们思考和回答。
    如本文第一小节中所说,相对于无限的世界来讲,人的知识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的无限追求来讲,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就是人的有限性,也是中国悲剧意识的来源。李贺的诗正是从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入手,以最富有艺术震撼力的方式将这种悲剧意识彻底地表现出来。
    李贺不是不懂得生命和生存的美好,或许是因为他对生命与生存的感受太过纯粹,他才如此珍惜生命,对生命的短暂和毁灭才有那样强烈的感受。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有一类诗表现出这样的结构特色,即在诗的前半部分把生命与生存描写得无比美好,但在诗的后半部分,甚至是最后一句,猛然翻出,使人看到生命的短暂,残酷地揭示出生存的悲剧真相。如著名的《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3](P.201)除最后一句外,前面五句都是描写天上的情景,将仙界生活的新鲜与美好描绘得无以复加,可以说达到浪漫主义的顶峰;最后一句猛然翻出:那永恒的时间还在不停地奔驰,那无常还在,天上的美好也不能长存,何况人间!又如在《三月》中,以“东方风来满眼春”开篇,前面都是写春天的美好,最后一句写道:“曲水漂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3](P.23)《大堤曲》前面写青春的美好,最后写“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3](P.679)《梁台古意》前面写梁王台沼的宏伟富丽和骄奢淫逸的享乐,最后却是“寥落野篁秋漫白”[3](P.229),与前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二月》则表现出生活情景的极度不和谐,该诗前面都是写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欢乐,但最后写道:“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3](P.21)表现出相聚和欢乐的短暂与分别和死亡的永恒。《将进酒》前面写“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3](P.664),可谓名物精美,恣意享乐,但后面接下来的却是:“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在至为强烈的对比中使人生的悲剧性显豁出来。《苦昼短》一篇更为曲折而畅达:“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白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3](P.207)有对生命悲剧性的认识,有消解,也有挣扎,但最后两句显示一切都是徒劳。
    李贺因为无法超越时间,无法超越生死,无法超越社会,因此哀愁成为他的诗作的一个主题。如《开愁歌》:“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3](P.105)这里表现的主要不是“不得意”的哀愁,而是人生没有着落的悲剧感;仕途蹭蹬固然与李贺诗歌的悲剧意识有一定联系,但并非主要成因,这种弥漫于天地间的悲愁与中唐以后的时代氛围紧密相关。
    表现同样情绪的诗还有很多,如《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3](P.688)如果真是鲍照那样的“壮士”,就应该像鲍照那样遇阻挠而大怒以至奋不顾身,而不是一丝“桐风”就能“惊心”,不得志就“心苦”以至“恨血千年土中碧”。这显然不仅仅是现实中能否得意的问题,而是从社会政治层面上升到生命感性的层面上来。
    李贺的很多诗似乎难以索解意义,因为这些诗歌往往只有一堆凌乱的意象,我们似乎只能从所谓的艺术上来感受它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像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是李贺的诗无章法,而是因为李贺找不到人生与历史的意义而产生的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感知。在这堆美丽而又奇瑰的意象碎片的背后,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李贺的灵魂。如《神弦曲》:“西山日没东山昏,旋风吹马马踏云。画弦素管声浅繁,花裙步秋尘。桂叶刷风桂坠子,青狸哭血寒狐死。古壁彩虬金贴尾,雨工骑入秋潭水。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3](P.395)意象奇瑰而纷乱,由这些意象构成的世界并不温暖,更没有秩序,人的生命无可置足。再如《巫山高》:“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3](P.728)空间与时间的维度纷繁交错,自然、鬼神、历史事件都没有归宿,全诗无法找到一个着落之处,因此也就无法确定意义。又如《湘妃》:“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秦娥盖湘水。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3](P.181)即便我们努力钩沉索隐,也看不到李贺的情感倾向。这种零度情感指向的不是对事物的客观描述,而是价值空没的深渊。
    因此,李贺对人生以及美好情感必然走向绝望。在《相劝酒》中,李贺开篇就写“羲和骋六辔,昼夕不曾闲”,中间极写及时行乐的情景和道理,终篇乘势而下:“来长安,车骈骈。中有梁冀旧宅,石崇故园。”[3](P.301)这是及时行乐的逻辑发展,也是及时行乐的悲剧真相揭示:这种乐不是为乐而乐,而是悲极而乐;但无论是悲还是乐,人生都没有出路。《苏小小墓》则直接抒写了对美好情感的绝望:“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3](P.647)这郎才女貌的佳偶生不为世所容,死亦不成眷属。只有那飘忽不定的鬼火和令人心碎肠断的苦风凄雨,伴随着苏小小那徘徊于西陵松柏之下的孤独落寞的灵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问题被提撕得一无遮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