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文艺与道德伦理的关系 文艺与道德伦理的关系,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如今学界旧话重提,很显然,与当下文学受到市场运行机制的冲击,娱乐化倾向、消费主义等挤压文学健康生态有直接关系。在本年度《文学评论》第2期设有“文学与伦理”一组笔谈。高楠开篇直言:文学的道德沦丧问题已愈来愈成为不容回避、不容淡漠对待的问题。陆建德则指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伦理。一个国家的作家如果对善良失去兴趣,那将是非常可怕的。无独有偶,本年度《外国文学研究》第4期也设有“文学伦理学批评”笔谈,对文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做了全方位观照,其中包括文学伦理学在当代西方的发展、文学伦理学的文化定位、中国形态、基本特征等,还包括形而下的从伦理学视野进行文本细读等方面的操作。 讨论文艺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在当下中国存在着明确的对话对象,即文学在市场语境下的道德危机。那么,如果强调文学的伦理道德功能属性,文学与市场之间又应该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呢?对此,很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刘方喜《重视文艺与市场的价值冲突与协调》指出,协调好文艺与市场的关系,需要智慧。“文艺要‘面向’而‘进入’市场,但不要‘顺从’而‘依附’市场”。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学提升道德境界和引领自由创作的社会功能非常重要。 除上述提到的话题外,在本年度,“中国”性也仍然是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问题”、“中国故事”、“中国化”、“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关键词频繁地在学者笔下出现,这表明,中国学者越来越关注本土理论建设,正在努力找寻确立自身文化特殊性的路径和方法。与此同时,中国学者也有了越来越强烈的民族文化归属意识和文化自信,在西方强势话语的语境下,希冀发出本民族独立和独特的声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