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精神现象学(8)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 胡友峰 参加讨论

    (三)经典的传统文学失去规范力量
    从经典、传统被束之高阁,或者改头换面,甚至备受解构这些现象可以看出经典的、传统的文学失去规范力量,作家和写作者不再遵从经典文学不可冒犯的观念。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批诗人,如伊沙、刘亚伟,用诗歌的方式来解构传统的意象。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中国经典文学和传统文学通常赞扬梅花高洁、坚贞和“凌寒独自开”的品性,而伊沙的《梅花:一首失败的抒情诗》则消解了中国传统文人赋予梅花形象的美,展现出梅花“丑陋不堪”的“本来面目”。伊沙写这首诗本身就是对其存在的确认,并以挑战者姿态与传统进行对话,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经典、传统文学的弱化。的确,传统文学,如古典诗词、明清小说的阅读者数量远远比不上现当代文学,乃至于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文学的阅读者数量。一方面的原因是古典文学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语言晦涩难懂,而以白话文为话语方式的文学读起来则比较轻松。况且,古典文学存在的时代渐行渐远,现代生活的高速发展使得文学和生活之间拉开鸿沟,读者与古典文学产生共鸣的深度是远远比不上电子媒介文学的。另一方面,得益于电子技术的支持,人们通过阅读电子书、浏览网页更加方便,阅读时不必带一本厚厚的印刷书就可以实现。网络恶搞等频频出现,如“杜甫很忙”也是经典和传统遭遇挑战最好的例证。
    不可否认,在电子媒介下,各种电子技术充斥者眼球,并且得到认同和追捧,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单纯追求技术而缺乏人文内涵,人文精神缺失的作品会被人们和市场淘汰。绝大多数文学是经过人们“取精华,去糟粕”的民主选择而传承下来的。人们通过阅读文本文学,将传统的文化和精神发扬下来,并且由此创造出新的文学。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改造了思维方式,将人文主义发挥到生产和生活之中,这是电子媒介下的文学不能取代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