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佛教与中国美学——兼论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艺术观(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蒋述卓 参加讨论

    四、佛教的唱导、俗讲以及禅宗的世俗化促进了中国美学思潮和文人审美意识的变化
    佛教的唱导、俗讲对中国美学走向世俗化的趋势起了推动作用。俗讲以吟唱为主,它的话本则是变文。从变文的体裁看,它韵散结合,摹仿的是佛经的体裁。变文与俗讲的发展是一致的。俗讲先是讲佛经中的故事,但讲得太久,重复太多,主讲者觉得难于吸引听众,于是加进一些民间的世俗故事。俗讲与变文的形式直接影响到宋以后的话本、诸宫调、杂剧、弹词、宝卷以及历史通俗演义等俗文学形式的体制。俗文学形式在唐以后恰恰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部份,按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里说的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中国俗文学的产生是中国美学思潮走向世俗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佛教艺术的世俗化对唐宋以后艺术的通俗化倾向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当然,反过来,民间艺术与世俗意识也渗透进佛教艺术中,使佛教艺术增加了更多的世俗意识,有的甚至突破了宗教的束缚。这二者间的双向渗透与影响,助长了整个社会世俗风气与通俗文艺的盛行,也推动了美学思潮向世俗化的移动。
    禅宗是一种带有世俗化色彩较浓的宗教派别。中国禅宗的出现是佛教走向世俗化的一个重大事件。中国文人、艺术家喜欢与禅僧交朋友,有的自己也过着一种半官半隐(或半僧)的生活,如白居易。禅宗观念影响到文人的生活方式,也影响到他们的审美意识的变化。如用禅宗语录来说诗,将禅宗话头写入诗中,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形成具有理趣和禅味的诗篇。像王安石、苏轼、邵雍、黄庭坚、朱熹、陆游、杨万里等诗人,都有此类诗章。文人审美意识也在佛教世俗化的过程中悄然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