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新月书店”考(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 胡博 参加讨论

    ①新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例子是鲁迅时常在当时的内山书店见客会友,与文学青年进行交流。而设在内山书店里的文艺漫谈席,是当时文化界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郭沫若、田汉、欧阳予倩、茅盾等都曾是这个文化沙龙的常客。
    ②(18)《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残本有人慕名送到新月书店而被胡适重金买下,这至少说明在当时(1927),新月书店作为胡适等新月文人的联络处已经为外人所知。参见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二)》,第680页,台北联经出版社1984年版。
    ③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赵景深《中国文学小史》(光华书局,1930)、陈炳堃(子展)《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太平洋书店,1930)以及王哲甫《新文学运动史》(杰成印书局,1933)等,均有类似论述。
    ④萧乾:《我与大公报(1935-1939)》,《萧乾回忆录》,第77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
    ⑤早在编《晨报副镌》之前,徐志摩就曾想创办《理想》月刊和《新月》月刊;闻一多和梁实秋自清华学校时起,就曾主编过《清华年报》、《辛酉镜》、《清华周刊》、《清华学报》、《清华年刊》等,留美时期曾创办《大江》季刊,并曾试图创办自己的文艺杂志《河图》。
    ⑥萧乾:《一个副刊编者的自白》,《萧乾选集》,第3卷,第437—43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⑦参见徐志摩小说《死城》(《新月》1卷11期,1929年1月),这篇作于1928年的小说,副题是《北京的一晚》,当是描摹士人纷纷南下之后,北京城荒凉冷寂、死气沉沉的景象。
    ⑧[美]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第242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⑨此启事刊登于1927年6月27、28日《申报》。转引自陈子善《关于新月派的新史料》,《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211—212页,王晓明主编,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⑩陈从周:《徐志摩年谱》,第66页,自印本1949年版。
    (11)闻黎明、侯菊坤编:《闻一多年谱长编》,第347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2)参见1927年6月27、28日《申报》所刊《新月启示》。
    (13)据《新月》三卷七期版权页《新月书店编辑部迁移启事》。
    (14)据《新月》四卷二期版权页。
    (15)转引自陈子善《关于新月派的新史料》,《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210—211页。
    (16)后来余上沅因事辞职后,张嘉铸也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书店经理职务。梁实秋《谈徐志摩》:“后来业务发展,便在四马路租下了铺面,正式经营出版业务,以张禹九为经理,我为编辑。”《梁实秋怀人丛录》,第40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17)据笔者所辑录《新月书店出版图书目录》,1927年新月书店共计出版书籍约15种,此说似有夸大。
    (19)见1927年7月2日《时事新报》第四张第一版。
    (20)(35)参见梁实秋《谈徐志摩》,《梁实秋怀人丛录》,第40页,第42页。
    (21)温梓川:《徐志摩朗诵〈秋声〉》,《文人的另一面》,第18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温梓川,马来西亚华文作家,时为上海暨南大学学生。此文原载1967年5月马来西亚《蕉风》第175期。
    (22)梁实秋《忆〈新月〉》,《梁实秋文坛沉浮录》,第169页,黄山书社1992年版。
    (23)其中现存书目105种,存疑书目18种。详见笔者辑录之《新月书店出版图书目录》。
    (24)如徐志摩的《自剖》、《翡冷翠的一夜》,闻一多的《死水》,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潘光旦的《小青之分析》等等。
    (25)如出版“现代评论派”陈西滢的《西滢闲话》以及翻译拉斯基的《共产主义论》等。
    (26)据《一九三四年国民党伪上海市党部批令附件》之二《应禁止发售之书目》,有新月书店版《一个人的诞生》(丁玲著)。又据《国民党反动派查禁六百七十六种社会科学书刊目录(1936)》,在“乙、国家主义派刊物”目录下有新月书店1931年版的《救亡两大政策》(王造时著),理由为“取消一党专政,改组国防政策”,于“二十年十一月令上海邮检所查扣”。参见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乙编》,第204页、第226页,中华书局1955年版。
    (27)《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乙编》,第231页。
    (28)(44)《六十年来中国之出版业与印刷业》,张静庐辑注:《中国出版史料补编》,第280页,第281页,中华书局1957年版。
    (29)1929年4月12日《余上沅致胡适信》:“前据新月店员萧克木君来信,说北平东安市场有书贾盗翻印白话文学史,现正随时留心侦查……”又1930年1月22日函:“新月已聘常年律师,可使盗翻书籍者知所敛遮,甚善。”《胡适书信·他人致胡适信(七)》,《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29册,第116、124页,黄山书社1994年版。
    (30)对于新月这两种重要刊物的详细解读和历史考察,笔者还将有后续撰述。本篇涉及的主要是与新月书店经营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31)梁实秋《忆〈新月〉》:“这书店的成本只有4000元。”《梁实秋文坛沉浮录》,第169页。另据梁实秋《谈徐志摩》:“新月书店的成立,当然是志摩奔走最力,邀集股本不过两千元左右,大股一百元,小股五十元……”《梁实秋怀人丛录》,第40页。可见当事人记忆或有出入。
    (32)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补编》,第728页、第729页。
    (33)梁实秋:《谈徐志摩》,第28页、第29页,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8年版。
    (34)梁实秋:《忆〈新月〉》,《梁实秋文坛沉浮录》,第169页。
    (36)参见梁实秋《忆〈新月〉》,《梁实秋文坛沉浮录》,第167页。
    (37)参见《胡适致徐志摩(稿)》,《胡适书信·胡适致他人信(二)》,《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19册、第361页。此信署1928年1月28日,写于新月稿纸上,仅存底稿,字迹潦草,涂改甚多,似乎显示作者写信时心情颇不平静。
    (38)梁实秋《胡适先生二三事》:“胡先生在师大讲演中国文学的变迁,弹的还是他的老调。……他在讲词中提到律诗及平剧,斥为‘下流’。听众中喜爱律诗及平剧的人士大为惊愕,当时面面相觑,事后议论纷纷。我告诉他们这是胡先生数十年一贯的看法,可惊的是他几十年后一点也没有改变。中国律诗的艺术之美,平剧的韵味,都与胡先生始终无缘。”《梁实秋怀人丛录》,第197页。
    (39)沈卫威编《胡适日记》1931年3月5日条下有:“晚与志摩谈。他拿T.S.Eliot的一本诗集给我读,我读了几首……丝毫不懂得,并且不觉得是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0)闻一多:《致父母亲》(1922年12月27日),《闻一多书信选集》,第11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41)梁实秋:《忆〈新月〉》,《梁实秋文坛沉浮录》,第164页。
    (42)徐志摩《编辑余话》:“末了要附带告罪的是我们因为篇幅太多,每期都售特价,希望以后再不至于屡次这样。”《新月》一卷七号,1928年9月10日。
    (43)参见《诗刊》第三期《叙言》,1931年10月5日。
    (45)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原载1930年3月1日《萌芽月刊》第1卷第3期,后收入《二心集》。
    (46)《罗隆基致胡适信(1931年5月5日)》,《胡适书信·他人致胡适信(十九)》,《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41册,第325页。
    (47)梁实秋:《忆〈新月〉》,《梁实秋文坛沉浮录》,第169页。
    (48)梁实秋《忆〈新月〉》:“发表之后果然有了反响。我们感到切肤之痛的是《新月》被邮局扣留不得外寄,这一措施延长到相当久的时候才撤销。”《梁实秋文坛沉浮录》,第168页。又参见《徐志摩致胡适》:“《新月》又几乎出乱子。隆基在本期《新月》的《什么是生活》又犯了忌讳,所付寄的四百本《新月》当时被扣,并且声言明日抄店。幸亏洵美手段高妙,不但不出乱子,而且所扣书仍可发还。”《胡适书信·他人致胡适信(十)》,《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32册,第101页。
    (49)《胡适来往书信选(中)》,第76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50)参见《叶公超致胡适信》。此信仅署21日,估计写于1931年12月。《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37册,第159页。
    (51)参见《罗隆基致胡适信》所附《罗隆基致徐志摩信》。《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41册,第332页。
    (52)1931年1月18日《胡适致陈布雷信一通(稿)》:“故托井羊先生带上《新月》二卷全部及三卷已出之三期各两份,一份赠与先生,一份乞先生转赠介石先生。《新月》谈政治起于二卷四期,甚盼先生们能腾出一部分时间,稍稍流览这几期的言论。该‘没收焚毁’(中宣部密令中语),或该坐监枪毙,我们都愿意负责任。但不读我们的文字而但凭无知党员的报告,便滥用政府的威力来压迫我们,终不能叫我心服的。”《胡适书信·胡适致他人信(八)》,《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20册,第36—38页。
    (53)胡适:《人权论集小序》,《人权论集》,新月书店1930年1月版。转引自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三)》,第805页。
    (54)或许是为了保持诗歌刊物的纯粹性,或许是由于仅出四期,时间仓促,《诗刊》并未刊登广告。
    (55)以全面广告之费用为例:第一卷前八期为三十元,自第一卷第九期涨至特等五十元,自第三卷第一期为特等六十元,自第三卷第七期起又上涨至特等七十五元。然而《新月》上的这种特等广告,除了中国银行、上海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和一家设在香港的图书公司之外,少有问津。有些卷期广告不足,则由新月书店自己的广告补之或留白。而自四卷三号以至七号终刊,《新月》不再刊登广告刊例。
    (56)笔者翻检《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之往来信函,罗隆基、沈从文、余上沅、梁实秋、闻一多等主要作者几乎都曾预支稿酬,每次数目多在五六十元至二三百元之间。
    (57)《徐志摩致胡适信》(1931年8月25日):“萧克木任内却有不少疮孔。我们对他那一番信任至少是枉费的。用人真是不易。”《胡适书信·他人致胡适信(十)》,《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32册,第128页。
    (58)参见《邵洵美致胡适信》(1931年7月5日):“六月底结帐,萧克木经理期内,外版书代售竟会亏本!依道理讲,应当挣几千块钱呢。现在另函上沅,讨论办法……”《胡适来往书信选(中)》,第74页。
    (59)如《罗隆基致胡适信(1931年3月27日)》:“五六期合刊,竟又延期。校对稿放在书店中,编辑部和印刷局不接头,店中人又不问,所以无形中又延迟了。恨事。”《胡适来往书信选(中)》,第54页。又4月22日信:“《新月》五、六号质量都差,负责人自己亦十分不满意。五六期本非合刊。二月初将五期稿交萧先生。后来萧先生离沪,校对稿压在书店,到三月初才发现。时间来不及,没法,临时加三万字稿,改成合刊。这是书店改组期中意外的事端,以后想不至再有此项事发生。”《胡适书信·他人致胡适信(十九)》,《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41册,第328页。
    (60)《徐志摩致胡适信》:“新月不日开股东会,书稿陆续已收到不少。有钱即可大批付印。股份招得虽有,但现金流通终感不便。因此我们向公权商量在中国银行做一万元的透支。”此信仅署19日,据笔者推算当写于1931年9月。《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32册,第128页。
    (61)参见《徐志摩致胡适(残)》:“(上缺)再有一件要事,昨夜在中社为《新月》扩充股份,开会成绩极佳。现决定另招三万(股不足,以透支足之),分十五组经招,每组任两千。……”此信约写于1931年4月。《胡适来往书信选(中)》,第62页。又《徐志摩致郭子雄函(1931年5月17日)》:“新月书店颇见竭蹶,新由洵美加入,更图再起。”《徐志摩全集》第五卷,第168页,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此后《新月》月刊由邵洵美参与编辑发行,并由邵氏的时代印刷厂承印。
    (62)《叶公超致胡适信》:“志摩死了,新月书店也好比咽了半口气。我希望您这次到上海去和洵美大家彻底把书店内部整顿一下,否则日日透支,如何以往?”此信仅署21日,约写于1931年12月。时胡适已重回北京大学任职。《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37册,第159页。
    (63)徐志摩《新月讨论》:“如今新月的一班朋友,亦散在各地。胡适之先生徐志摩先生在北平,梁实秋先生闻一多先生在青岛,还有在武汉的,在安庆的,在广东广西的。”《新月》第三卷五、六期合刊。
    (64)参见《潘光旦致胡适信三通》所附《新月书店让与商务印书馆合同副本一份》,《胡适书信·他人致胡适信(十七)》,《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39册,第55—5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