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文学家的社群组合:晚明崛起的独特文学景观——兼论文学家社群组合现象对当代文学史撰写的启发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河北学刊》2014年第201 张涛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晚明文学社群蜂起,达到中国古代文学家结社高峰。文学社群也由此前的单社群自立走向多社群联盟,改变了此前单社群只限于同社文学家互为师友、往来交流的文学运作局面,逐渐在文坛形成多社群文学家群体在不同文学社群间自由往来的流动态势。文学家受这种联盟式社群体式影响,组合与参与社群更显自由,成为此期文坛一独特景观。这一现象理应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对当前文学史撰写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主张文学史撰写把文学家纳入文学社群背景下进行研究,这样的文学史著作也许更显视野开阔和体系完整。
    关 键 词:社群组合/组合与交流/文学现象
    作者简介:张涛(1973- ),男,河北省邯郸市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编审,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2008年,笔者撰文《论明末科举文风的文学效应》(《南京师大学报》2008年第5期),讨论晚明以八股文为文学活动内容的文学社群兴起后在文坛形成一股科举文风,并重点论述了科举文风对文学之影响。但仍有一个问题未能展开,即晚明科举文风何以在全国形成一股潮流,以及此种科举文风如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使得文学家在创作风格上趋于一致。我想,这恐怕与晚明文学家的广泛社群结盟以及他们在社盟中的自由组合与流动这一独特文学现象有很大关系。
    一般而言,晚明文学社群主要为同一地域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文学家,出于共同的尊师取友需要自发组合而成。只要志同道合,文学家皆可自由组合社群,并无多大限制。如同为江西临川人的艾南英、陈际泰、罗万藻与章世纯为同学,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同举于乡。为了取得共同的科举功名,四人自发结为文学社群,共同研讨科举八股文,从事诸如选文等内容的科举活动。晚明文学社群最初之立也大多类此,如上江之南社、松江之几社、吴江之复社,等等。
    此后,在文坛领袖张溥与张采的组织下,晚明文坛形成社群联盟格局,奠定了此期文学家以社盟为平台的往来交流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文学社群间互不往来的门户之限,使得此期文学家在自由组合文学社群,参与本社活动的同时,又可以加入其他社群,参与其他社群的各种活动。社盟文学家在不同文学社群之间往来交流十分自由,如晚明文学家钱光绣喜交天下名士,曾加入过九家文学社群。全祖望《钱蛰庵征君述》言:
    先生(钱光绣)少岁异才,随侍其父侨居硖石,因尽交浙西诸名士。……是时社会方殷,四方豪杰俱游江、浙间,因尽交天下诸名士。先生年甫及冠也,而宿老俱重之。硖中则有湛鸣社、萍社、彝社,吴中有遥通社,杭之湖上有介社,海昌有观社,禾中有广敬社,浯溪有澄社,龙山有经社,先生皆预焉[1](《鲒埼亭集外编》卷1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