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文选》编选与嵇康形象(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袁济喜 参加讨论

    (四)《幽愤诗》展现嵇康内心世界的另一面
    《文选》在卷23诗丙“哀伤类”中选录了嵇康《幽愤诗》。李善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及吕安事,为诗自责。吕安事,已见思旧赋。班固史迁述曰:幽而发愤,乃思乃精。”(32)嵇康因为吕安的冤案而受到牵连,实质上是司马昭借故诛杀异己。嵇康也明白这一点,在狱中,他性格中谨慎惧怕的另一面暴露出来,可以与《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刚肠疾恶、无所顾忌之另一面相补充。嵇康诗中首先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包括早孤失怙,母兄见骄,“爰及冠带,冯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讬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33)检讨了自己的平时性格中容易得罪人的地方,却感到悲凉,“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他设想自己如能出狱后,“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但确如侯外庐先生所云:“表现出在入狱后,生活上遭受到司马氏严重的打击,但在思想上,并未因此有什么改变。”(34)惟因如此,他能在临刑东市前,从容弹奏一曲《广陵散》而就义。
    (五)《琴赋》是嵇康音乐人生与审美理想的绝佳抒写
    《文选》卷18赋壬“音乐类”选录嵇康《琴赋》,实乃慧眼独具。嵇康生前有两篇在中国音乐史上堪称绝响的作品,即《声无哀乐论》与《琴赋》。《声无哀乐论》对传统的音乐以哀乐之情从事乐教的观点进行辩驳,从老子的“大音希声”音乐观出发,论证“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此论条理清晰而玄学意味浓厚,受到《文心雕龙·论说篇》的赞扬,称之为“师心独见,锋颖精密”,但不属于情采并茂的文章,故而《文选》不选也是无足为奇的。而《琴赋》属于赋体文学,《文选》将其与马融《长笛赋》、王褒《洞箫赋》列入音乐一类。《琴赋》有极深的音乐人生的意蕴。透过此赋,可以感受到嵇康临刑前弹奏《广陵散》、慨叹《广陵散》于今绝矣的缘由。此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广陵散》的美学基础。嵇康《琴赋序》云:“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35)赋序说明琴乐是嵇康精神之寄托。向秀《思赋》中慨叹“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正可以说明嵇康《琴赋序》中宣明的音乐观念。嵇康《琴赋》深深感叹琴乐的境界:“然非夫旷远者,不能与之嬉游;非夫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非夫放达者,不能与之无吝;非夫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也。”赋的总乱慨叹:“愔愔琴德,不可测兮。体清心远,邈难极兮。良质美手,遇今世兮。纷纶翕响,冠众艺兮。识音者希,孰能珍兮?能尽雅琴,唯至人兮!”(36)在嵇康之前,东汉蔡邕等人也作过《琴赋》这类作品,但像嵇康这样写出深沉的人生感受与审美自由的韵致,还未曾有过。李善注“识音者希,孰能珍兮”两句注引曰:“古诗曰: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希。”可见,嵇康将琴乐作为整个灵魂世界的审美寄托。他嗜爱《广陵散》,临刑前弹奏一曲,从容就义,慨叹:《广陵散》于今绝矣,正可以在《琴赋》中获得印证。
    通过对《文选》这六篇诗文作品的分析,可以鲜明而生动地还原出一个嵇康形象。有意思的是,我们将《文选》所选这六篇作品,与《晋书·嵇康传》所提到嵇康的代表作品进行比对,发现有许多相通之处。同时,与《晋书》差不多同时,由唐太宗另一重臣魏征率人编修的《隋书·经籍志》总集类,记载有“《文选》三十卷,梁昭明太子撰”,则可知,房玄龄等人应当看过《文选》,并受到其影响。房玄龄等人所编修的《晋书·嵇康传》,主要采自魏晋以来关于嵇康的各种传记与集子,现摘其梗概,与《文选》所选的嵇康作品进行比对:
    1.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2.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曰。
    3.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
    4.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5.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又作《太师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复作《声无哀乐论》,甚有条理。子绍,别有传。(37)
    我们发现这五条主要记载,在第一条中提到了《养生论》及弹琴咏诗,自足于怀,可以通过《琴赋》找到依据。第二条记载嵇康因为拒绝山涛任吏部尚书郎而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与《文选》所选完全一致。第三条记载了嵇康因吕安事而下狱,狱中作《幽愤诗》,也与《文选》所选同名诗一致。第四条写嵇康将刑东市,顾视日影而作《广陵散》,怅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可以采用《琴赋》作为背景性作品来解读之。第五条记载嵇康尝作《高士传》、《太师箴》、《声无哀乐论》,这些以“立意为宗”的文章,与《文选》重视情辞并茂的选文标准不合,没有收录也是可以理解的。通过唐初房玄龄等史学家所编的《晋书·嵇康传》与《文选》选录的嵇康作品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唐人心目中的嵇康形象,与萧统所编《文选》中的嵇康形象是比较接近的。通过《文选》至《晋书·嵇康传》的演变,嵇康的形象得以丰富而清晰,从而奠定了嵇康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文选》对于嵇康形象的塑造,我们还可通过与“竹林七贤”其他人物的比较来认识。《文选》对“竹林七贤”其他人作品的收录,计有:卷23选录阮籍《咏怀》17首,卷40选录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阮籍《诣蒋公》2篇,卷16选录向秀《思旧赋》1篇,卷47收录有刘伶《酒德颂》1篇。山涛、王戎则未加收录。一方面他们的作品不符合萧统的选文标准,另一方面,联系到颜延年在《五君咏》将此两人排除出去的看法,萧统不选此两人的作品,大约也与不屑于他们人品的观念相关。但从上面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竹林七贤”中,除了阮籍,其他人的作品均无法与嵇康相比。而阮籍,《文选》只选取了他的十七首《咏怀诗》与两篇文章,文体比较单一,不像嵇康作品具有那样的广度与深度。《三国志·魏志》卷21《王粲传》记载:“瑀子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官至步兵校尉。”(38)出现在西晋陈寿《三国志》中的阮籍是一位倜傥放荡的魏晋风度人物。而萧统《文选》卷23诗丙“咏怀类”中选了阮籍的五言《咏怀十七首》。关于这些诗的主旨,李善注引颜延之曰:“说者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文选》通过所选的这十七首五言诗,还原了阮籍身处乱世、咏怀兴寄的真实心境。但另一方面,《文选》卷40“笺”类又选录了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关于这篇书笺,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曰:“郑冲,字文和,荥阳人也。位至太傅。又曰:魏帝封晋太祖为晋公,太原等十郡为邑,进位相国,备礼九锡。太祖让不受,公卿将校皆诣府劝进,阮籍为其辞。魏帝,高贵乡公也。太祖,晋文帝也。”(39)《晋书》卷49《阮籍传》记载:“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40)不管怎样,这篇书笺与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彰显的人格与气节相比,是阮籍为后世所诟病的一篇作品。《文选》虽然从文辞清壮的角度加以选入,但对比嵇康,阮籍的形象多少相形见绌。《文选》卷40“奏记”类还选了阮籍《奏记诣蒋公》一文。关于此文,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曰:“太尉蒋济,闻籍有才隽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籍乃就吏。后谢病归,复为尚书郎。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已。”(41)这篇书笺反映出阮籍的人生智慧与政治识见,与嵇康的刚肠疾恶明显不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