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文选》编选与嵇康形象(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袁济喜 参加讨论

    二、从《文选》所选作品还原嵇康形象
    从今本《文选》六十卷来看,竹林七贤中,嵇康的作品最受青睐,选录最多,计有《琴赋》(卷18)、《幽愤诗》(卷23)、《赠秀才入军》五首(卷24)、《杂诗》(卷29)、《与山巨源绝交书》(卷43)、《养生论》(卷53)。《文选》所收嵇康的作品,全面地呈现出嵇康的真实面目,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通过这些代表作品,还原出嵇康生动而鲜明的形象,廓清了嵇康生前与死后的曲解与误读。我们依据这些精选的嵇康作品,联系到现在所知道嵇康的各种文献资料,本着孟子所说“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相结合的方法,尝试还原嵇康的完整形象与内心世界。
    (一)嵇康高情远趣的真实写照
    这一类诗作主要体现在《赠秀才入军》五首与《杂诗》一首中。《晋书》卷49《嵇康传》记载嵇康:“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18)《文选》共收录嵇康的诗7首,分别为:哀伤类一首,为幽愤诗;赠答类五首,为赠秀才入军五首;杂诗类一首。按现存《嵇康集》统计,嵇康现存诗62首,四言、五言、六言、骚体、乐府等各种体裁皆有,其中四言诗最多,共30首,五言诗11首,六言诗10首,乐府诗7首,骚体诗一首,其他诗体3首。嵇康与阮籍相比,以四言诗见长,最能体现出他的诗风,是其高情远趣的写照。《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评论道:“乃正始明道,诗杂仙心,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19)嵇康的四言诗为诗作中精华,而《文选》卷24中选录的五首《赠秀才入军》四言诗,是他现存的三十多首四言诗中的精华。李善注《赠秀才入军》曰:“《集》云: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刘义庆《集林》曰:嵇熹(喜),字公穆,举秀才。”(20)嵇康对兄嵇喜从军进入官场是不赞同的。阮籍更是对于嵇喜加以白眼,鄙视他的为人。但嵇康毕竟珍惜手足之情,(21)所以想象嵇喜在从军入伍途中的英姿。此诗的妙处在于弦外之音,即假托嵇喜来抒发自己的高情远趣。通过这一组四言诗,我们可以清晰地体会到一位高士的情趣与境界:“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李善注“俯仰自得,游心泰玄”两句诗曰:“泰玄,谓道也。《淮南子》曰:自得者,全其身者也。全其身,则与道为一矣。”注“嘉彼钓叟,得鱼忘筌”两句曰:“《庄子》曰:庄子钓于濮水之上。又曰:筌者,所以得鱼也,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也,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吾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22)从嵇康的这几首四言诗,以及李善的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中巧妙地想象嵇喜从军途中的情形,而融入自己的审美世界,其中通过借用《庄子》中的典故,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无俦,惟因孤独,才寄情山水,服膺庄玄,与道合一。这些四言诗是最早将玄学趣味与诗歌境界融为一体的作品,也是魏晋玄言诗的发端。
    《文选》卷29还匠心独运地选录一首嵇康的《杂诗》,更是写出了嵇康将玄学与诗境融为一体的人生境界。诗中写道:“微风清扇,云气四除。皎皎亮月,丽于高隅。兴命公子,携手同车。龙骥翼翼,扬镳踟蹰。肃肃宵征,造我友庐。鸾觞酌醴,神鼎烹鱼。流咏太素,俯赞玄虚。孰克英贤,与尔剖符。”这首诗显然玄学味道更为浓厚。李善注释“流咏太素,俯赞玄虚”两句曰:“《列子》曰:太初,形之始。太素,质之始。《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管子》曰:虚无形,谓之道。《史记》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应用,变化无方。”(23)这首诗描写嵇康用虚拟的人物形象“公子”与己携手同车品味太素、体道畅玄的境界,传达出他作为正始之音的代表人物那种擅长思辨、追求玄藻的人生趣味。《文选》选录这首并无华采的玄言诗,显然是为了彰显嵇康独特的高士形象。
    (二)嵇康生活哲学的坦荡宣明
    《文选》卷53录有嵇康《养生论》,李善注曰:“嵇喜为康传曰:康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药,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致,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若安期彭祖之伦,可以善求而得也。著养生篇。”(24)嵇康所著《养生论》,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养生,而是关于人生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一篇宣言,具有现实针对性。当时,曹魏政权中一些中枢人物生活腐化,司马氏集团中的一些人物如钟会等人,趋炎附势,图谋不轨。嵇康与“竹林七贤”中的山涛等人也产生了分化,现实的诱惑与胁迫如此之大,嵇康的内心充满矛盾。我们看嵇康《卜疑集》、《家诫》等文章,便可以明白这一切。但是嵇康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他写《养生论》,强调养生在于通过养形达到养神,养神则是不为外界的声色物欲所诱惑,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需要长期的毅力与耐心方能臻于此境。《养生论》提出:“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脩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25)李善注引颜延之《五君咏》引东晋名士孙绰《嵇中散传》曰:“嵇康作《养生论》。入洛,京师谓之神人。向子期难之,不得屈。”(26)今传向秀作有《难养生论》,嵇康又作《答难养生论》回复。可见,《养生论》引发的不仅是关于养生本身的讨论,而且是关乎整个人生意义的辩论,其意义涉及整个中国文化价值观念。向秀与嵇康的关于《养生论》的讨论,《文选》碍于选本的篇幅,没有选录,但仅此一篇,也足以彰显嵇康作为“神人”的形象魅力所在。
    (三)嵇康刚肠疾恶性格的表白
    嵇康形象,充满着矛盾。《三国志·魏志》卷21《王粲传》记载:“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27)《三国志》一方面说嵇康“尚奇任侠”,另一方面又说他喜怒不形于色。《三国志·魏志》卷21《王粲传》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28)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评论道:“这就把嵇康写成一个涵养到家的世故老人了。”(29)其实,魏晋时代的人物充满着性格与思想的矛盾是不足为奇的。《文选》卷43录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就是嵇康刚肠疾恶性格的表白。李善注引《魏氏春秋》曰:“山涛为选曹郎,举康自代,康答书拒绝。因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大将军闻而恶焉。”(30)这篇书信与其他诗文相比,彰显了嵇康的刚烈性格。嵇康在这封信中,自称“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除了坦陈自己不能为官的“七不堪”,又直言:“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31)书中剖析自己的性格特点,检讨自己的过失,看似悔过,实则凌傲,充分展示出嵇康性格中的复杂之处。从萧统现存作品来看,其文学观念遵循的是中和之美,对于过分激烈的作品一般是不取的,但惟独对于嵇康这篇充满火药味的书信加以选录,可见他的选文标准是相当开放而包容的。嵇康因为这篇书信,在《文选》中展现出他性格的另一方面,可以和他清雅玄澹的诗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相比对,体现出“和而不同”之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