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从“体”到“有机统一体”:“体”的转义与回归(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海学刊》2014年2期 李立 参加讨论

    2.生命力的一气贯注——“体”的源与流
    我们再来看东方的“体”。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如今的简“体”字一直都写作“體”。对于“體”,《说文解字》释曰:“體,緫(总)十二属也。从骨,豊声。”(20)许慎这一简而又简的注解令段玉裁不得不作出补充:“十二属许未详言,今以人体及许书覈(核)之。首之属有三,曰顶,曰面,曰颐。身之属三,曰肩,曰脊,曰臀。手之属三,曰厷,曰臂,曰手。足之属三,曰股,曰胫,曰足。合《说文》全书求之,以十二者统之,皆此十二者所分属也。”(21)虽然段玉裁的“完形”似乎带有猜测的成分,但并无碍于我们从中得知,“十二属”指的乃是人体的十二个部分。因而可见,“體”的原始释义即为:人的身体之总称、生命之总属。
    更进一步,“体”的原始字形并非只有“體”一者,而“體”的诸异体字也并非都从“骨”。譬如,在铭文中,“體”写作“軆”,从“身”;在睡虎地秦简中,“體”写作“”,从“月(肉)”。(22)又如,“體”的俗体字作“骵”(《广雅》)、“躰”(《集韵》),古字作“”,等等。对此,戴家祥先生指出:“从骨从身义近,故可交换。……體字原意盖取之于身。故金文从身。”(23)由是可知,“體”的原始意涵仍然和人的身体、生命紧密相关。它从一开始就灌注着盎然的生命力。
    先秦元典大都是在“人的身体、生命”这层意义上使用“体”的。如《庄子·天地》有:“形体保神。”成玄英疏:“体,质。”(24)可见“体”指一身之中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体”的完整存在乃是外现之形与内蕴之质的有机融合。再如《孟子·公孙丑上》记告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孙奭疏:“气,所以充满形体。”(25)可见,“体”充盈着生命的气息,灌注着生命的动力,流淌着生命的意志。
    与此同时,先民们也通过“近取诸身”的比拟,将作为“人的身体、生命之总称”的“体”,推衍到其他的生命体上,如动物(《尔雅·释畜》:“体长,牬”)、植物(《诗·大雅·行苇》:“方苞方体”);进而又推衍到其他事物尤其是抽象事物上,如国体、政体(《中山王方壶铭文》:“遂定君臣之位,上下之体”)、礼体(《小戴礼记·昏义》:“礼之大体”)、卦体(《诗·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等。这些“体”都是先民把对象视为和自己一样的生命的结果,是先民将自己的身体投射到对象上的所得。
    后来,当“体”蔓延到文学领域并与“文”相结合而最终形成“文体”范畴时,仍然一以贯之地把“文学”亦“生命化”了、“人化”了。徐复观先生指出:“大概在魏晋时代,开始以一篇完整的作品,比拟为人的形体之‘体’。……人的形体,是由各部分所构成的有机的统一体;一篇文章,也是由各部分所构成的有机的统一体。……所以凡说到文体时,首先要了解,这指的是由各部分所构成的一篇完整而统一的文章。”(26)这也就是前文列举出的关乎“结构”的“体”。
    可以看到,东方的“体”自始至终都贯注着诗意的生命感,并且根柢槃深于最原始的“体”——人的身体与生命中。而“体”的义脉之所以能够无限地扩充和推广,也正是因为它内在地充盈着、流淌着不竭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