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修辞与解构的游戏——耶鲁学派文本理论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 谭善明 参加讨论

    二、文本解构的游戏
    解构一词的英文是“deconstruction”,其中的“de”表示否定,而“con”又是肯定,二者的并置很好地命名了解构修辞寻求差异的运动。如果从统一性的角度,也就是从deconstruction一词整体含义来看,解构无非就是指要把完好的文本弄成支离破碎的片断或部件,但是当我们深入剖析这一词语,或者说进入解构修辞内部就会发现,解构与建构是同时发生的:“实际上,鉴于‘解构批评’是运用修辞的、词源的或喻象的分析来解除文学和哲学语言的神秘性,这种批评就不是外部的,而是内部的。它与它的分析对象具有同样的性质。它非但不把文本再还原为支离破碎的片断,反而不可避免地将以另一种方式建构它所解构的东西。它在破坏的同时又在建造。”[7](P131)所以任何一种对文本的阐释,都是一次游戏过程,包括解构批评自身,都是在解构-建构的悖论中完成这一游戏。
    将解构的过程看成是读者对文本随心所欲的阐释,是对耶鲁学派文本理论严重的误解。对此,德曼、米勒等人经常提醒人们,解构首先是文本自身差异的运动,如米勒所言:“各种各样的意义并不是读者将自己的主观解释任意强加给作品的结果,相反它们受作品文本的制约,在那个意义上它们有确定的范围。”[10](P45)文本自身的意义由于修辞的原生性而具有不确定性,但是读者在与文本接触的瞬间是有确定性的,这是由读者自身的特点造成的,也正是这种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遭遇导致了德曼所说的“盲识与洞见”,读者从文本中得到的解释只能是从某个角度的透视,因而是片面的,文本在向读者敞开的同时也必然掩盖了一些东西。文本自身是混杂而多元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包含着大量自我解构的因素,所以,德曼指出:“解构不是我们添加到文本中的某种东西,而首先是构成文本的某种东西。一个文学文本同时肯定又否定它自身修辞模式的权威性……”[6](P17)将文本视为修辞的产物,那就意味着文本同时具有建构和解构的成分,在日神式的冲动中,修辞为文本赋形,拟构一种秩序;但是在酒神精神的推动下,修辞又同时展示了另一种或多种可能性,使这种秩序瓦解;然后,在语言的废墟上,重建又开始了……这正是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游戏”,也是尼采“生成的游戏”,以及德里达“意义的自由游戏”,而强调文本的修辞原生性和自我拆解性,正是德曼等人所重视的“解构的游戏”。
    首先要强调的是,文本中的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对抗,导致文本的自我解构。在《作为寄主的批评家》一文中,米勒明确指出,在任何一位批评家的语言中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任何一篇文学文本内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批评文本同诗歌作品并不是对称的关系,以及一首诗同其先前的作品都有歪曲偏离的关系,解构主义解读是一种“寄生性”解读,它与单义性解读一同坐在文本这一食物旁分而食之。单义性解读与解构主义的解读之间是寄主和寄生物的关系,但这并意味着主人与客人的二元对立,它们与文本构成一种三角关系,二者之间“是主人兼客人,主人兼主人,寄主兼寄生物,寄生物兼寄生物”,单义性解读总是包含着解构主义的解读,而解构主义解读也绝不可能摆脱它试图对抗的形而上学解读。[7](P103)单义性解读是和形而上学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相联系的,这种解读将文本看成一个有机统一体,试图接近文本中永恒的真理;而虚无主义则作为解构主义的标签而出现,它是隐居在形而上学内部的一个幽灵。也就是说形而上学在自身内部始终包含着自己的寄生物虚无主义,形而上学总是要摆脱虚无主义的纠缠,但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没有寄生物,寄主也就不存在,形而上学的成立恰恰是在妄想与虚无主义划清界限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形象建立起来的。所以任何文本中必然都存在着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正如尼采所言,最高价值观念总是在贬低着自身,形而上学在建立理性大厦的时候,总是以厌恶和恐惧的心理同虚无主义保持距离,但这一“距离”就像磁铁的引力一样在大厦不断加高的同时将虚无主义带在身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