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历史性与“问题性”的时代维度 理论研究的问题性虽然出自研究者的头脑,却并不是研究者个人主观意识的外化,从根本上讲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所决定、由研究者对现实进程和矛盾的把握而生成。黑格尔在谈到哲学创造时曾经指出:“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⑦马克思也曾明确地提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⑧可见,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问题性有其生成基点和动力源泉,这就是历史,也就是理论不能逾越的时代生活。“马克思主义问题性”的建构不能缺少了时代的维度。 面向时代,研究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是古今一切优秀的文艺理论共同具有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更是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家的许多论著和理论思想,都是基于时代境况和文艺发展实际所提出来的,比如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同艺术和诗歌相敌对的论断,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即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能够违反作家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的见解,列宁关于了解和改造旧文化是建设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必要前提的思想,毛泽东关于延安文艺实践中普及与提高关系的论述,都是如此。这些思想论断不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中直接抽象出来的理论教条,而是有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涵和明确的现实问题指向。就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而言,英国伯明翰学派对文化的重新定义和对通俗文化的理论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文化和大众文化工业的单向度性的批判,伊格尔顿在《文学理论导论》中对政治批评的张扬以及在新近出版的《后现代主义的幻想》和《理论之后》中对各种文化理论的批评与对后文化理论时代人类依然要面对的真理、道德、邪恶、死亡、宗教与革命等全球性问题的强调,都是极其富有问题意识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詹姆逊在谈到他自己的理论研究时也说过:“贯穿我著作的框架来自我们所处的时代本身。其马克思主义的成分来自这个历史阶段的根本的经济动态。”⑨学习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拜读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代表性论著,一个突出的体会就是,从他们的理论文字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倾听到时代精神的呼声,这正是他们的理论能够具有经典性的一个根本原因所在。反观我们自己的许多理论研究,却往往不能让人得到这种感受,原因即在于我们的许多所谓理论研究往往不是生发于对时代的感应,从观点到方法都是从他人那里拿来的,是从书本上读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岂止是一个浅字,关键是这样的理论与时代无涉,对现实无解释效力,更无指导价值,其学术影响力和生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认真思考和分析当代文艺所处的具体历史语境及其时代特征,由现实的历史语境和独特的时代特征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论问题,并借此对当代文艺实践做出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和评判,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应该承担、无所逃避的一项时代任务。当今时代,正处于一个由资本的全球扩张而演化成的球域化发展时期。球域化包含着全球化和本土化两股相反相成的发展趋势,因而当代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也存在着两个向量,一个是全球化、世界性的向量,一个是本土化、民族性的向量。当代文艺理论家应该从这两个向量思考文艺的当代性问题。就前一个向量来说,当代的文艺活动在现象形态上表现出与此前各个时代大为不同的种种新的文化景观,如文艺的商品经济属性的崛起,新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文艺的跨文化交流的世界性潮流等等。这些新的时代性文艺景观背后潜隐着种种规约性的社会机制和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个方面,这就是以现代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以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传媒,以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主导的全球化浪潮。因此,经济或直接点说就是资本与文艺的关系、传媒与文艺的关系、全球化与文艺的关系等等,自然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注的重点,包括在“马克思主义问题性”之内。不过,对当今时代的文艺理论研究来说,不仅应该通观和思考这样一些全球性、共通性的问题,还要体验和思考那些属于本土性、特殊性的问题。诚如詹姆逊所指出的,尽管当今不同的思想社区和团体面对着一些共同的处境,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理论来自特定的处境,“知识分子是附着于自己的民族情境的”⑩。就中国当下的具体历史语境而言,在现代化的追求中文化传统与现代性艺术发展的关系就成为一个问题,文艺创造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关系也是一个大问题,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文学艺术如何反映和介入诸如由发展而导致的生态问题、社会公正问题、信仰危机问题、道德失范问题等等,也都是分量颇重的时代性理论问题和主题。 或许,在某些持纯审美论立场的文艺理论研究者眼里,上述这些问题不是纯粹的文艺理论问题。但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来说,一个文艺理论家,不仅应有对于文艺实际的高度关注,还要具有对生活世界的现实关怀;不仅要有对文艺审美的雅好和研究,还要具有当代生存的体验和思考;正像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所要求的那样,应该是“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即审美意识和历史意识兼具。纯审美论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只有将艺术问题置放于历史或者时代的地平线上加以考量,以文艺问题的理论之思介入现实、切入问题,大力增强问题性的时代内涵,才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固有特色,才能在新的历史语境之下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