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赋与狂诗——从赋的译名看赋的世界性与民族性(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 郭建勋 钟达锋 参加讨论

    二、赋与狂诗
    狂诗(rhapsody)意指诵诗人(rhapsode)朗诵的史诗。古希腊没有以狂诗命名的诗篇,那些适于一次吟诵的史诗章节,特别是荷马史诗中的一节,就被称作狂诗。“狂诗”之“狂”来自诵诗表演中所表现出的迷狂的情绪,后来被用于指称诗文中那种溢于言表、感情奔放、欣喜若狂的诗句。其现代英语动词形式(即rhapsodize)意指狂热地称颂某事物,这一点与赋为“颂”的特点相似。《伊安篇》中柏拉图通过诵诗人的“迷狂”来论证他的“灵感说”(17)。关于诵诗人最生动的记录,就保存在柏拉图的《伊安篇》中。他们以朗诵表演史诗为职业,在希腊各地巡回演出,并在宗教庆典上举行诵诗大赛,赢取奖品。他们朗诵的诗主要是荷马史诗,也包括赫西俄德(Hesiod)的教谕诗,一部分为自己创作。吟诵时,他们既叙事又抒情,在现成的诗行间穿插自己即兴创作的诗句。
    如果说赋家“赋”的是《诗经》的话,诵诗人“赋”的就是荷马史诗。两者中作为作为动词的“赋”的涵义略有不同:前者“赋”是“敛”(18),也就是“征用”,衍为“引用”、“援引”,“赋诗言志”大概就是直接用《诗经》里的篇章表达意向的礼仪;而狂诗之“赋”(即rhapsode的古希腊语动词rhapsōidein)原意为“缝纫”、“编织”,就是把原有的诗篇诗节编成史诗。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大概就是靠着诵诗人背诵流传下来的零散篇章而组合成的两部史诗。荷马本人也许就是像伊安这样的游吟诗人,他把各种神话传说、故事笑话编织成了两部史诗。后世诵诗人又以荷马为蓝本来进行诵诗表演,所以苏格拉底说伊安是“代言人的代言人”(19)。据说荷马是盲人诗人,在我国关于诵赋的最早记录里,诵赋人也是盲者,“瞍赋,矇诵”,“瞍”、“矇”都是盲者(20)。荷马可以看成是狂诗之祖。狂诗属于史诗,总体上是叙事的,这是狂诗与赋的最大区别。
    相比狂诗,赋更为庞杂,然就传播媒介这一点,两者是相同的:都是诗之赋诵。不过,狂诗的朗诵属于一种说唱表演,而中国的“赋诗”,情况更为复杂。荷马史诗一行六音步,约十二个轻重音,格律齐整,节奏感很强,这种诗体显然是为朗诵之目的而创造出来的。诗中有大量词汇、句子的重复,甚至有的描写片段,如关于宴会的描写,也常常整段一字不改地重复使用。有些重复使用的形容词意思不大通,另有一些虽然意思是通的,但也只是为了凑足音节,在意思上显得夸张累赘。这些特征表明狂诗的朗诵属于一种说唱表演。诵诗人朗诵时亦或用乐器加强节奏效果,与民间弹弦说唱的艺人一样。而赋与说唱艺人(“俳优”)的关系,前人亦有论述。说赋源于“优语”,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更充分的历史证据。从赋的起源看,“赋诗言志”、“登高能赋”中的“赋”应为一种礼仪,或者士人对答的一种模式,班固说:“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21)后来“赋诗”变成战国策士的一种游说策略,成为汉赋的源头之一。赋具有明显的说唱表演特征是在西汉时期,此时汉赋以朗诵表演的方式传播流行。但是与伊安的诵诗表演不同,汉赋的朗诵不是大众化的,而是帝王诸侯仕宦的特权。赋家被称为帝王的“言语侍从之臣”,常自叹“类倡优”。赋家不一定自诵诗赋给皇帝听,《史记》载司马相如、扬雄都有口吃,“不能剧谈”(卷64上《严助传》、卷87上《扬雄传》)(22),但王宫有“夜诵员”,专门为皇帝诵诗赋。“夜诵员”是经过了专门训练、掌握了一定的说唱技巧的专职人才。“诵赋愈疾”的故事就是西汉宫廷诵赋表演的生动例子。所以简宗梧说:“楚宫到西汉宫廷的暇豫之赋,是声音的艺术,是由传播者口诵、欣赏者耳受的文学。”(23)东汉后,宫廷诵赋活动式微,赋只供案头阅读,不具有说唱表演性。
    作为服务帝王的一种娱乐形式,汉赋具有宫廷文学的性质,因此在近现代饱受指责和冷落。古希腊早期史诗也是歌颂国王的宫廷文学(24)。不过,荷马时代的“国王”可能只是氏族军事首领,与中国诸侯国君尚有差距,更无法与封建集权时代的帝王相比。另外,史诗是以描述征战歌功颂德,汉赋则以描写苑囿田猎、描绘都城宫殿来歌颂君王。“狂诗”的朗诵表演随着古希腊文明的衰落而消退,但其朗诵的内容则以史诗文本的形式保存了下来。史诗成为一种文学体裁,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诗人们争相效仿荷马史诗,写就一部部史诗体作品。“拟史诗”具有原始史诗宏大叙事的特点,但内容就多样化了,主要用于表达诗人的社会理想和宗教观念。中国文学本与政治密不可分,而汉赋尤甚。汉散体赋有讽谏之意,骚体赋用于抒发不遇明君的压抑。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纯文学体裁中,只有汉代的赋专门用于政治目的,其他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文学类型都没有起过这样的作用(25)。赋自汉末由宫廷回到士人大众后,题材也大为扩展,但仍然与封建政治有密切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